中國經營報丨上官同君:陜西縣域“分類發展”將為筑牢經濟注入澎湃動能
時間:2023-11-13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
自2022年以來,廣大縣城被賦予了“新一輪城鎮化載體”的重要定位。“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本單元,重新回到公眾視野,越來越受到重視。根據官方相關統計,陜西縣域經濟覆蓋整個陜西省 79.8%的國土面積、縣域常住人口占據 55.2%、縣域經濟總產值達到 40.8%。雖然近年來,陜西省縣域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綜合實力不強、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產業較為初級原始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近日,陜西省印發《關于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接續政策措施》,強化縣域分類和功能定位,統籌更多政策、資金、力量向縣域傾斜下沉,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優化“一縣一策”“一區一策”事項清單等10個方面,27條細化措施。
針對這個話題,《中國經營報》記者黃永旭采訪了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上官同君。上官同君認為,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是國家對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陜西省劃分產業功能縣、農產品主產縣和生態功能縣,聚焦“產業經濟”分類的視角清晰刻畫了當前陜西省縣域的“畫像”,進一步奠定了縣域“分類發展”的底色基礎,縣域“分類發展”將為筑牢經濟注入澎湃動能。
《中國經營報》提問1
陜西省將縣域劃分為3種類型,產業功能縣、農產品主產縣、生態功能縣,并分別指導發展方向。對此,您作何評價?
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 上官同君說:
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是國家對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陜西省劃分產業功能縣、農產品主產縣和生態功能縣,聚焦“產業經濟”分類的視角清晰刻畫了當前陜西省縣域的“畫像”。進一步奠定了縣域“分類發展”的底色基礎,也將進一步強化差異化考評機制,促進陜西縣域經濟做好特色化發展之路。
《中國經營報》提問2
陜西省提出,加大特色產業培育,研制“拳頭”產品,強化首位產業招商。特色產業發展如何形成良性產業鏈?首位產業招商對縣域經濟有哪些積極影響?
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 上官同君說:
陜西省提出“加大特色產業培育,研制“拳頭”產品,強化首位產業招商”,是做優長板,發揮比較優勢的有力嘗試,以錯位競爭策略謀求縣域發展突圍之路,這對促進陜西縣域經濟由“弱”變“強”大有裨益。但特色產業發展,需要政府和企業“雙向奔赴”。陜西縣域政府要找準特色產業發展定位,圍繞特色產業打造首位產業、主導產業,尤其要強化政策支持、產業招商、人才匹配等,同時強化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帶動產業鏈規模壯大、技術升級。
與此同時,面對當前縣域政府普遍缺招商菜譜、缺專業招商團隊、缺招商路徑的痛點,陜西還需推動首位產業招商,聚焦首位產業,繪制產業鏈圖譜,補齊首位產業招商菜譜、配置專業招商干部隊伍,搭建精準對接投資商的渠道,筑牢陜西縣域招商的地基。
《中國經營報》提問3
縣域經濟發展中,城鎮平臺建設也是重要一環,城鄉融合不容忽視。您認為,城鄉融合有哪些關鍵要素?
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 上官同君說:
在長期服務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王牌智庫創造性地提出了“主題城市+特色鄉鎮+美麗鄉村”的新型城鎮化三大投資抓手。推進城鄉融合,就是要統籌做好縣城、鄉鎮、鄉村的互聯互通、有機融合??h城城鎮化補短板是城鄉融合的重要方向,其中,縣城的城市更新成為關鍵領域??h域政府需要轉變縣城城鎮化的發展理念,從過去追求“土地增量”紅利轉變到挖潛“土地存量”紅利上來,通過城市更新完善縣城城市功能,帶動縣域產業結構優化,推進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實現縣城低成本、高質量的內涵式增長,帶動縣域實現就近城鎮化融合發展。
《中國經營報》提問4
貫穿《接續政策》相關內容,您認為,該接續政策的亮點是什么?在后續推進中,核心舉措是什么?
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 上官同君說:
該政策的亮點是進一步落實對地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考核機制,“通報表彰”“優先提拔重用”“整改約談”“警示約談”等不同的考核評價和結果反饋應用機制的應用,將有力地調動地方黨委政府推進縣域發展的主體責任意識。在后續推進中,核心舉措就是要強化“一把手”工程考核,啟動縣域高質量發展“賽馬”機制,借鑒江蘇、浙江等縣域經濟強省開展縣委書記工作講壇、縣委書記工作座談會的形式,強化加壓態勢,強化奮進意識,強化能力比拼,最終實現以“能上能下”倒逼縣域領導干部提升工作本領,以“經驗交流互鑒”加速優秀縣域發展經驗做法的推廣落地,以“真抓實干”促進陜西縣域經濟的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