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釋放“縣鄉村”三級聯動信號丨2023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時間:2023-02-18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
政策解讀:
2月13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由新華社受權發布, 9方面33條的任務部署和相關要求成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詳實“操作手冊”。作為21世紀以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2023年抓好“三農”工作的關鍵在于一以貫之、接續發力,堅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實施。
總覽全文,對縣域發展貫穿多個領域著墨頗多,“縣域”二字出現13次,與“縣”有關的表述共計35處,在“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的具體部署多次強調“縣域統籌”“抓鄉促村”“包鄉走村”等。王牌智庫解讀認為,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力釋放出推動鄉村振興要進一步加強“縣鄉村”三級聯動的信號。當前,各地如何更好地推動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必須著力提升以縣域為基本單元,統籌推動鄉村振興,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工作能力。因此,著力提升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護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戰略保障。
解讀一
鄉村發展“靠產業 為農民”
實現 “鄉村發展”,一是要持續堅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路徑,二是要始終圍繞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實現廣大農民群體增收致富為核心目的來推動發展。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從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四方面來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放在了最顯著位置,加工流通業對于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增加農民收入作用明顯。當前各地推進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升,最迫切需要提升的就是農產品的加工轉化率。對此,一號文件提出,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主產區統籌布局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這充分釋放出涉農龍頭企業、大中型企業“聯農帶農”發展的新導向,發揮企業的橋梁作用,貫通產銷,促進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推動農村由賣初級農產品到“制成農產品”的提升。同時向農產品產地下沉布局、向產業園區集中布局,也是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降本增效”的有效路徑。
關于培育壯大富民產業,一號文件提出,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向縣域梯度轉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邊縣域布局關聯產業和配套企業。支持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農高區托管聯辦縣域產業園區。這說明,在中央政策的引導支持之下,勞動密集型產業是縣域產業的優勢領域,招引勞動密集型產業也需要縣域人口回流有效支撐,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能進一步帶動工業反哺農業、城鄉融合發展。縣域的產業布局,也需要更多的跳出縣域謀發展,實現與大中城市的配套支撐協調發展。
此外,一號文件還首次提及鼓勵“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農高區托管聯辦縣域產業園區”。當前,我國縣域產業園區普遍存在產業不集聚、企業效益差,土地閑置浪費等共性問題,尤其是農業產業園區,鼓勵更高級、更有管理能力的園區來托管聯辦,能有效提升園區功能提升、產業集聚,做大做強縣域園區載體。據了解,托管聯辦已在一些省份的縣域推廣實踐中,下一步作為改革的方向應加大不同地區推廣應用的力度。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往年“增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致富”新要求。通過將“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單列為一個專門的部分進行重點部署,充分體現出服務于廣大農民群體“增收致富”是國家發展鄉村振興的初心使命。
目前,從廣大農民群體的收入構成看,工資性收入占41.96%,家庭經營凈收入占34.63%(六成多來自農業經營收入),財產凈收入占2.53%,轉移凈收入占20.88%(脫貧人口,低收入人口的重要收入來源),可以說就業增收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農業經營增效是農民“增收致富”的財富增長通道,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則是直接聚焦挖潛改革的增收空間。其中,勞動報酬的比例如何提升,人口老齡化趨勢下超齡農民工的就業權益如何保障,在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中婦女的合法權益如何保障等一些切實存在的事關農民切實利益的現實矛盾點都有提及,也將得到進一步的重視和利益更充分的保障。
解讀二
鄉村建設要堅持“軟硬件”雙提升
2023中央一號文件,從村莊規劃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四方面對鄉村建設作出了細化部署,勾勒了推動鄉村建設的“四部曲”。
從村莊規劃建設看,文件提出堅持縣域統籌,推進以鄉鎮為單元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將村莊規劃納入村級議事協商目錄等。可見縣鄉村三級共同發力,合力指導村莊合理規劃建設的趨勢將更明晰。鄉村是建設的具體實施和操作主體,而縣級實際上是鄉村建設的直接推動者、指導者和支持者,因此鄉村建設要以縣為單位整體謀劃、整合資源、統籌推進,形成縣鄉村“上下聯動、分工負責”的格局。未來在鄉村規劃建設過程中,違背農民意愿撤并村莊、搞大社區、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樓亭廊“堆盆景”等不當舉措將被明令禁止。
2023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廁所糞污、易腐爛垃圾、有機廢棄物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發展農村可再生資源,推廣日間照料、互助養老、探訪關愛、老年食堂等養老服務等領域都有提及。這些方向意味著未來縣域及農村地區在民生相關領域發展的新方向,也是鄉村振興投資項目的新趨勢。對投資商而言,深入研究中央一號文件對鄉村建設領域的新要求,謀劃項目,精準對接縣域及鄉村發展需求,積極推動投資落地鄉村,預示著發展的無限新商機。
解讀三
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需要強化“縣鄉村”三級聯動
2023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對縣級黨委、鄉鎮及村班子、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的責任都做了相應要求,要通過“壓實縣級責任,推動鄉鎮擴權賦能、夯實村級基礎”來強化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能,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同時,制定移風易俗規范、喪葬習俗改革的推進,專項治理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突出問題,也將進一步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減輕農民壓力。
鄉村振興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戰略工程,鄉村治理體系既需要發揮政府、社會和民眾不同治理主體的作用,也需要一個能夠統籌協調各方力量、保障正確政治方向的黨的領導體系。縣鄉村三級治理主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不同的主體職能、不同的治理權限,分別承擔了不同的治理責任。三級之間不僅是一個上下一體、縱向到底的關系,還形成一個上下互通、多層聯動的關系。以縣為“綱”,全域統籌推動鄉村振興,充分實現“縣鄉村”三級聯動、無縫銜接,才能切實調動各方的責任意識和行為擔綱。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力釋放出“縣鄉村”三級聯動信號。放眼國內,廣東省正在啟動的“百千萬工程”大動作,率先將“縣鎮村”聯動發展起來,對縣鎮村一體化發展進行謀劃布局,推動縣、鎮、村“三級發力”,破題廣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珠三角與粵西、粵北粵東地區的發展不平衡問題,為全國各省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廣東省先行示范帶動作用。
強力釋放“縣鄉村”三級聯動信號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后,各地地方政府需要結合本地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落地細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加強縣鄉村三級聯動的作用。把縣域打造成連接工農、融合城鄉的重要紐帶,更好地發揮縣域統籌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的關鍵作用。
發揮好縣委“一把手”的“第一決策力”,帶動縣委縣政府職能部門及鄉鎮鄉村領導班子的“第一執行力”“第一責任力”,形成一級帶領一級干的干事創業的生動局面,迫在眉睫。
一是要在縣域導入頂層設計思維和系統解決方案,統籌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二是要活用“主題城市+特色鄉鎮+美麗鄉村”三大投資抓手,圍繞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要工作領域,研究新的投資項目和投資方式,全力盤活鄉村振興項目庫;三是要通過“策劃-規劃-項目化”,通過專業招商服務,鏈接“有實力、有品牌、有團隊、有情懷,真投資”(四有一真)投資商,包裝并孵化項目,推動優質項目落地縣域,帶動鄉鎮及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