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縣域現代化⑥∣上官同君: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建設需要系統解決方案
時間:2022-11-26來源:王牌智庫 作者:王牌智庫 點擊:
次
導讀:
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表明,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是中國式現代化。為此,中國式縣域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也是夯實“底盤經濟”、筑牢“現代化”之基的戰略導向。
“郡縣治,天下安。”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支撐;而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則是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集中體現。作為全國農業大省,河南如何實現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為中國式縣域現代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創新,提供可借鑒的“河南實踐”和“中國方案”。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頂層設計戰略和系統解決方案。為發揮好高端智庫“智囊團”和“思想庫”作用,即日起,頂端新聞·中原策與王牌智庫聯合推出“中國式縣域現代化”專題,深入探索和發現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河南樣本”。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要堅持問題導向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系統觀念和理論創新,成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兩大法寶。
這表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建設”,同樣需要強化系統觀念和實踐理論創新,以堅持系統觀念和堅持問題導向為基本遵循,聚焦縣域發展存在的“發展不平衡、資源不充分、決策不科學、財政壓力大、招商能力弱”等突出“短板”和問題,進一步強化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系統解決方案的新發展理念,為中國式現代化縣域發展持續開辟增長曲線。
圖源:新鄭政府網
01
統籌推進中國式縣域現代化
要堅持系統觀念與理論創新
二十大報告強調: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也是一個規模巨量的縣域經濟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縣域經濟經歷了改革開放初期快速發展模式和中高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也經歷了生態資源過度開發、傳統產業高耗能、低效率、低附加值、拍腦袋上項目等散、小、弱無序發展導致縣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等問題的困擾。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已由中高速放緩為中高端發展模式,開始邁入科學發展和系統性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即縣域現代化發展與高質量發展高度統一融合,以解決縣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導向,開始以統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建設,以戰略思維和系統性思維謀劃新時期現代化縣域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新空間、新形態。
二十大報告還指出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站位于當前新的發展階段,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建設實踐,不難看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夯實兩大“底盤”:一是現代化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在整個經濟大盤中,兩大“底盤”一個都不能少;而且,實現兩大“底盤”現代化,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注重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從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即在統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建設進程中,需要謀劃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
02
兩個“堅持”推進縣域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以“系統”觀念統籌推進縣域高質量發展。
從現代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的視角觀察,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縣域經濟已經由傳統中高速向中高端模式轉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新時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是我國縣域治理的中長期戰略,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實底基和重要標志。
按照新時期縣域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局部小修小補、零打碎敲已經不能適應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的需求,系統解決過去高速增長及粗放增長的縣域經濟發展所導致不均衡不充分不協調的矛盾,必須構建頂層設計戰略框架和系統解決方案體系,即全局性、整體性、專業性和系統性的實戰模式研究與應用領域深化。
縣域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提升是一個全局性、專業性的系統工程,要促進縣域治理能力提升必須堅持“系統論”思維,全面、科學地把握縣域治理系統的特點和規律,更好地調整系統結構、協調要素流動與組合關系,使系統達到最佳配置和最優化目標。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版圖上,縣域是一個“點”,眾多的“點”聚集起來形成“面”,眾多的“面”組合起來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縣域經濟大局。無論是“點”還是“面”都構成一個系統。因此,就縣域治理的每一個“點”來說,不能單一地“就點說點”,而是要把“就點說面”與“以面看點”充分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把更多的“點”發展成現代化縣域經濟整體層面的強力支撐點。
新時代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縣域主政者一定要立足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高度,著眼于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站位,解放思想,放量視野格局,在導入縣域發展頂層設計戰略的前提下,盤活縣域存量資源,補給流量資源,深化和細化縣域現代化建設總體方略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系統解決方案。
總之,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頂層設計戰略框架也需要系統解決方案細化推進,只有面對縣域發展的短板和問題,妥善解決好縣域發展中一系列難題,使其在戰略機遇和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才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建設的“本土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在實踐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頂層設計戰略及縣域高質量發展系統解決方案。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升級縣域實戰理論體系。
站在我國新時期新型智庫發展的實踐維度觀察,堅持問題導向有兩層含義:一是現代化建設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來自縣域一線實踐的理論體系建構與指引;二是全局性、系統性導入縣域發展頂層設計戰略和系統解決方案,仍然需要以全體系、全過程解決縣域發展中系統問題為遵循,從而實現本土化、特色化縣域高質量發展。因為近年來,新型智庫始終活和參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度實踐,秉承“專家理政,專業助政”的服務理念,堅持深耕縣域實踐,打造實戰型理論體系,構建實戰型縣域發展新模式、新方略,無論是在國家和省市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導向的解析,還是在智庫助政、市場化專業招商、社會資源配置與優化等層面,均能彰顯新型智庫“研以致用”和賦能作用。
在當前我國高質量發展戰略疊加的時代背景下,新型智庫以助政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戰略和系統解決方案導入,以專業化、市場化和系統化的第三方智庫力量,在持續協助縣域主政者施政綱要的專業優化與落地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研發實戰型理論,積淀實戰型研究成果。對于河南縣域大省而言,“兩個堅持”互聯互通,以問題為導向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系統問題,掃除發展中的障礙,如此,方能順利推進系統性發展新模式,積累系統性發展的優化方法。
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把脈新的時代發展問題,不斷強化使命與擔當,急地方政府之所急,想地方政府之所想,解地方政府之所難,以較高的政治敏銳和更加專業的頂層設計戰略,導入“一把手”工程施政綱要,不斷探索和構建更高層次的高質量發展價值體系,做好頂層設計及系統解決方案與地方政府施政綱要的融合與提升。
圖源:登封政府網
03
推進“中國式縣域現代化”
需要升級三大方略
當前,全球經濟衰退的趨勢不可逆轉,從而帶來國際國內產業鏈、供應鏈、貿易鏈等多鏈受阻。面對日益嚴峻和不確定因素增多的經濟發展環境,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建設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應對新問題、面臨新挑戰的充分準備。當前,縣域發展遇到的新問題主要體現在決策不科學、財政壓力大、招商能力弱,需要以“兩個堅持”,持續升級三大方略:
一是升級頂層設計構建縣域科學決策實戰理論體系
決策是發展的動力之源,決策成功是第一生產力。對縣域而言,縣委縣政府的科學決策是推動縣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伴隨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陡增、矛盾集聚,對主政者科學決策體系的標準要求日益嚴格,提升科學決策力是縣委縣政府班子的第一要務。關鍵是,縣域科學決策體系從哪里來?既不是縣域主政者閉門開會拍腦袋想出來的,也不是照搬照抄外地的發展經驗,而是立足本土資源,解放思想,創新觀念,從本土實踐學會借勢、借力、借腦、借資源而謀劃出來的,能解決系統性問題的頂層設計科學決策方略,是縣域發展經濟新空間的打造和現代產業體系的擘畫,并以實戰理論體系來支撐決策體系的有效運轉。
二是升級 “三個經營”消解縣域財政壓力
當前,各地縣級財政壓力持續增大,預示著當前地方政府需要過緊日子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在地方政府的緊日子“常態化、持續化、普遍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帶來的稅收增收難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土地財政難關、疫情防控及各類民生支出只增不減的支出壓力,如何妥善應對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局之變,全方位助力地方政府扭轉財政壓力,多元化實現“保工資、保民生、保運轉”,從根本上解放縣級財政,釋放縣域經濟活力,必須堅持優化“三個經營”:一,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加深與城市運營商的全面合作,使城市運營效益最大化;二,樹立“經營財政”的理念,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轉型發展,以及地方平臺公司的轉型發展,形成財政做強、公司壯大的良性發展循環;三,樹立“經營土地”理念,不斷盤活存量土地,全面推進土地資源高效開發、綜合利用,循環利用和集約利用,提高土地開發利用綜合效益。
三是升級專業招商方法論打造縣域現代產業體系
就當前縣域現狀來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建設和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眼下首要任務是升級市場化專業招商方略,打破“瓶頸”開拓創新。通過觀察當前各地地方政府主導的招商活動及招商落地實效,不難看出當前地方政府的傳統招商模式普遍存在缺招商“菜譜”、缺專業團隊、缺招商路徑三大“痛點。
在投資和招商風口轉換的“戰略機遇期”,地方政府招商模式需要不斷創新與突破。因為,區域經濟競合發展態勢下,留給“傳統招商”的空間越來越小,而河南縣域亟需市場化招商模式的突破;市場化的投資行為也必須對接和融入地方政府專業招商、精準招商的現代招商體系建設之中。
破解地方政府招商難的問題,一是政府必須配好招商“菜譜”,讓投資商看到地方政府發展思路和地方經濟發展潛力,看清產業項目真實需求,快速達成項目適配共識,實現地方發展與投資盈利雙贏局面;二是要加速組建專業化招商隊伍,實現獨立運營和專業管理,讓招商主體定位更清晰,既能有效分擔政府相關職能,更能有效提高產業大招商的質量和效益;三是要優化招商方法與路徑,創新工作方式,轉變傳統的行政化招商為市場化招商。
總之,以堅持系統觀念和堅持問題導向為基本遵循,聚焦縣域發展存在的“決策不科學、財政壓力大、招商能力弱”等突出“短板”和問題,進一步強化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系統解決方案的新發展理念,為中國式現代化縣域發展持續開辟增長曲線。
(作者系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
本文首發于河南日報頂端新聞中原策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