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負增長的背景下,各地常住人口變動情況引人關注。近段時間,多個省份公布了全省及省內各城市2022年末常住人口規模和人口出生率數據。
作為衡量城市能級的重要標準之一,常住人口破千萬是一個重要門檻。目前全國共有17座千萬人口城市,而在經濟最活躍的長三角地區,只有上海、蘇州、杭州三座城市達標,誰能成為下一個破局者備受關注。
2021年,溫州、寧波、合肥、南京、徐州常住人口均超過900萬人,成為千萬級人口城市“后備軍”。經過一年時間,最新數據顯示,除徐州外,其余四城均增長明顯——溫州寧波合肥同時站上960萬人檔口,南京也接近950萬人。
在沖刺千萬級人口城市的過程中,五座城市隊形未變,但是競爭形勢已經悄然反轉——溫州本有望率先突破,但近年來被寧波越咬越緊,南京、合肥兩個省會憑借強勁的人口吸引力加速追趕,蘇北“中心”徐州則出現了“倒退”。
此前這些城市幾乎都喊出過“沖擊千萬人口”的目標,并且出臺針對性舉措。在人口增速相對放緩的當下,沖擊“千萬人口城市”難度越來越大,誰能率先跨過這“一步之遙”?
甌甬之爭
溫州和寧波角逐分外激烈。
在杭州、寧波、溫州的“鐵三角”組合中,溫州逐漸成為“塌陷”的一角。在經濟體量上被杭甬雙城越甩越遠后,沖擊千萬級人口城市,守住全省“人口第二城”尤為重要。
然而,形勢并不樂觀。2021年,杭州、溫州、寧波常住人口分別為1220.4萬人、964.5萬人和954.4萬人,較“七普”數據分別增長26.8萬人、7.2萬人和14萬人。在杭州率先突破后,寧波與溫州也成為長三角距離千萬級人口最近的城市。
不過,人口領域的“甌甬”之爭也越發激烈。憑借幾乎2倍于溫州的人口增量,寧波不斷逼近溫州。2021年,兩市相差10萬人;2022年,溫州常住人口達967.9萬人,寧波達961.8萬人,差距進一步收窄至6萬人。
在杭甬“雙城記”的背景下,杭州數字經濟獨樹一幟,寧波制造業和外貿高潮迭起,產業的快速發展亦帶來穩定的人口流入。與之相比,溫州卻陷入“失意”困局,人口優勢也不斷縮小。
2020年,溫州率先在沖擊千萬人口城市上發動反擊,提出打造千萬級常住人口城市戰略,多次強調“十四五”末力爭實現千萬級常住人口的目標。去年9月,溫州還專門印發了《溫州市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目標是:
“到2025年,我市常住人口將力爭達到1000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40萬人,引入高校畢業生60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0%……”
對于人口規模和結構,溫州都提出具體目標,并且從生育、養育,到教育、就業、養老等一體謀劃。比如,2月,溫州衛健委就發放一次性生育補貼公開征求意見,計劃補貼一至三孩家庭1000至3000元。
與之相比,同樣瞄準千萬級人口的寧波更加聚焦外來人口。去年,寧波發布《寧波市區戶口遷移實施細則》,大幅降低落戶門檻,如取消原先繳納社保的要求,實行“70年產權房即可落戶”,并擴大了人才家屬落戶范圍。這也被外界稱作“買房送戶口”。
不過,在沖擊千萬人口城市之前,“浙江人口第二城”甌甬兩城必將一戰。
省會“回流”
在甌甬雙城的“相愛相殺”外,南京、合肥這對“省會”組合尤為亮眼。從人口增長結構來看,它們共同的關鍵詞是“回流”。
2022年,南京、合肥常住人口分別為949.11萬人、963.4萬人,分別較2021年末增長16.9萬人、6.77萬人。在長三角千萬級人口城市后備陣營中,增量分別位居第一位和第三位。
其中,合肥2022年常住人口一舉超越寧波,緊咬溫州,成為下一個千萬級人口城市的有力競爭者。在寧波、溫州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趨近于“0”、徐州出現負增長的同時,合肥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卻高達3.58%。
合肥市統計局分析,全市常住人口仍以遷移增長為主,2022年遷移增長人口達13.5萬人。同時,自然增長保持較高水平,全市出生人口8.6萬人,自然增長人口3.4萬人。
作為以制造業著稱的省會城市,南京、合肥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強勁發展承載了大量人才“回流”。澤平宏觀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顯示,人才向南京流入的前十大城市占比合計達31.7%,其中有6個是長三角地區,主要原因是其高端產業發展迅速、落戶政策寬松。
與此同時,安徽人口大量外流的窘況也正在緩解。“七普”數據顯示,安徽6102萬人中有大約五分之一,外流到江浙滬等。與此同時,出生人口連年下滑,人口形勢極為嚴峻。
近年來合肥強勢崛起,對周邊地區人口的吸引能力不斷增強,將一些原本在江浙滬等地就業的年輕人引導回合肥發展。從“六普”到“七普”,十年之間合肥常住人口占全省的比重從12.5%提高到15.4%,十年新增人口191萬人,增量甚至超過上海(185萬人)。
作為安徽人口回流的主要承載地,合肥對安徽人口回流的吸引力不斷攀升。比如,2022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增加14萬人,合肥增加16.9萬人。若是剔除合肥,安徽整體將是負增長,這也直觀地顯示出其強大的支撐作用。
整體來看,南京、合肥的人口增長態勢均十分穩健。不過,考慮到城市新興產業發展勢頭以及人口腹地等因素,合肥相比南京更為兇猛,有望在未來一至兩年內反超溫州,率先撞線千萬人口城市。
增長潛力
長三角千萬人口城市后備陣營中,徐州成為唯一一個掉隊者。2022年,徐州常住人口為901.85萬人,較2021年末少1萬人。此外,徐州也是五座城市中唯一一個人口自然增長率(-0.68‰)為負的城市。
這也使得徐州陷入人口增長“焦慮”,“十四五”時期完成千萬級人口城市的突破或已無望,而保級900萬成為當務之急。
從更大的范圍來看,嘉興、無錫等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也不斷提升。不過,距離千萬級臺階還有不小的差距。在未來幾年,長三角區域新的千萬級人口城市仍然將在溫州、合肥、寧波、南京四城中產生。
從增長潛力來看,誰將率先晉級?
城市進化論聯合智聯招聘發布的《“2萬億俱樂部”勞動人口可持續競爭力報告》顯示,決定人口集聚的關鍵是該區域經濟規模及與本國其他地區的人均收入差距,即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
通過“經濟-人口比”(GDP占全國比重/常住人口占全國比重)指標,考量城市未來人口增長潛力。2022年長三角千萬人口城市后備陣營的排序是南京、寧波、合肥、徐州、溫州,其中南京、寧波和合肥均明顯高于1,人口增長潛力較為強勁。此外,徐州、溫州經濟-人口比在1附近,人口遷入潛力相對較小。
事實上,經濟-人口比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城市產業承載能力的飽和度。產業是實體經濟之基,亦是解決就業之本。尤其是發展效益好、需求量大的新興產業,是城市提升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基礎。
縱觀人口遷入潛力最大的三城,無一不是先進制造業領域的明星城市。寧波號稱單項冠軍之城,南京、合肥也分別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賽道上表現十分亮眼。這些新興產業不僅能夠助推經濟體量進一步做大,也使得其人口吸納能力迅速提升。
以合肥為例,今年開年以來合肥密集舉辦招聘活動,并且邀請知名電商達人直播帶崗,率先拉開“搶人大戰”的帷幕。據合肥市人社局稱,截至2月15日,全市已累計幫助227家重點用工企業解決用工2.44萬人,其中合肥比亞迪占據相當份額。
這也是省會城市人才“回流”的產業邏輯。作為長三角產業動能強勁的核心城市,南京、寧波、合肥等地有望進一步聚集人口,但隨著人口負增長的到來,如何更好地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依然是十分嚴峻的考驗。
文章來源:城市進化論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