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特別國債落地進一步明確,中央與地方“五五分成”,多地搶抓風口
時間:2024-03-30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
近期不少省市召開相關會議,積極爭取這一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以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據第一財經記者陳益刊報道,今年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分配有了新消息。
根據財政部公開的2024年中央財政預算,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發行10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不計入赤字,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收入預算數為10000億元,支出預算數為10000億元,其中中央本級支出暫安排5000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暫安排5000億元,今后根據具體分配情況再作調整。
根據2024年中央對地方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分地區情況匯總表,目前未落實到地區數約5170億元。這也意味著目前上述對地方轉移支付的5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尚未分配到具體地區。近期不少省市召開相關會議,積極爭取這一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以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上一次發行特別國債是2020年。當年發行了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其中1萬億元全部通過轉移支付給地方使用。其中用于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和抗疫相關支出7000億元,細分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等12大領域,通過中央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下達地方,本金由地方財政償還,但利息由中央財政負擔。用于補助地方疫情防控支出3000億元,從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使用,列入特殊轉移支付,本金利息均由中央財政承擔。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施正文曾告訴第一財經,由于這次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投向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會涉及全國性項目,事關中央財政事權,因此部分特別國債資金相當比例會由中央財政使用,而不會像上次抗疫特別國債那樣全部給地方。
3月6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解讀超長期特別國債出臺背景時稱,這是應對國際環境深刻變化、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必然要求,也是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我們要集中力量、加大攻堅,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為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夯實根基。
鄭柵潔在上述會上介紹,從今年1萬億元特別國債主要投向看,按照問題導向、精準突破、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原則,聚焦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進程中的大事難事。初步考慮,將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質量發展等領域建設。這些領域潛在建設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長,現有資金渠道難以充分滿足要求,亟需加大支持力度。
鄭柵潔表示,從今年開始,今后幾年連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戰略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既利當前、又惠長遠。也就是說,既可以拉動當前的投資和消費,又能打下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與普通國債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賬本、計入財政赤字不同,特別國債是納入政府性基金賬本,不計入財政赤字。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袁海霞曾對第一財經表示,特別國債不列赤字,其發行僅納入當年國債余額限額管理,在今年預算赤字率保守安排3%左右的情況下,發行萬億特別國債成為積極財政的重要發力點,兼顧了發展需要與財政可持續,也為未來宏觀調控增加了靈活性及空間。
袁海霞認為,重大項目建設運營期限或較長,為更好匹配項目融資需求、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此輪特別國債強調“超長期”,發行期限將較此前幾輪特別國債明顯增加,整體上更聚焦15年及以上超長期限品種,重大項目或搭配30年、50年期限的特別國債,有利于緩解中短期償債壓力,增強對長期限項目的保障能力。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特別國債發行將有利于擴大總需求,優化供給結構,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同時,特別國債發行優化了債務結構,降低了債務風險。中央發債相對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長,超長期特別國債形成了優質資產,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地方加杠桿導致的風險,為地方財政騰出了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