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攬子化債背景下,融資平臺如何向產業平臺轉型?
時間:2024-03-30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
從2023年一攬子化債方案實施以來,35號文、47號文、115號文、14號文落地實施,平臺公司債務及融資形勢日益嚴峻,轉型壓力越來越大。
2024年將是融資平臺公司極為關鍵的一年,挺過去也許有未來,挺不過去那就會成為被淘汰、重組的對象。實際上,相關政策文件的精神很清晰,融資平臺公司轉型已經是勢在必行,傳統融資平臺公司將失去生存空間。
轉型的方向是什么?本質是去平臺化、市場化,剝離替政府融資職能,成為市場化主體。在眾多市場化轉型的方向中,向產業平臺公司轉型,推動實體化、產業化運營,已經成為一種主要的模式。
傳統的城投模式面臨更嚴格的融資、項目投資限制。融資平臺公司轉型、重組,再也不能圍繞著基礎設施和財政轉圈圈了,要打破傳統城投觀念的束縛,要加快向產業型平臺轉型,增強對產業支撐的核心功能,提高市場競爭力,這既是政策的要求,也是自身發展的要求。
第一,這是破解化債和融資瓶頸的必然需求。當前平臺公司的化債和融資壓力極大,傳統的模式已經在債務化解上日益乏力,新增融資更是難上加難。但產業類公司則相對在融資上有較大空間,但必須滿足“335”指標,即政府性資產占總資產比重不超過30%;政府性收入占總收入比重不超過30%;財政補貼占凈利潤比重不得超過50%。這必然倒逼融資平臺向市場化、產業化轉型。
第二,這是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的必然需求。當前,各地面臨著財力下降、土地財政難以為繼與產業競爭加劇、招商壓力巨大的雙重挑戰。在這種新形勢下,融資平臺公司不僅難以獲得地方政府的財政輸血,還必須要用市場化方式在區域的招商、產業投資、企業服務等方面承擔更重大的責任,顯然,輸血不足甚至要反向輸血、承擔責任更大就是現實。
第三,這是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必然需求。新形勢新格局下,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要求國有企業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扎實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優化國有經濟布局、調整業務結構,抓好功能性改革,堅守實體經濟根基,成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力軍。
顯然,面臨嚴峻的化債融資形勢和嚴格的監管政策,融資平臺公司必須加快向產業平臺公司轉型。但轉型絕不是新增一項業務、調整財務報表那么簡單,融資平臺面臨著戰略、資產、業務、機制、管理、隊伍等多方面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