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下,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再度出現上漲。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日前發布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0月,商業銀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3年期及以內期限的品種,其平均利率均環比上漲,其中3年期漲幅最大。
今年9月,在季末攬儲壓力的作用下,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環比上漲,但進入10月后,為何再度出現上漲?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與今年以來的存款結構“生變”有關。
從目前各家銀行的存款結構看,主要由活期存款、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同業存單等構成。“根據監管要求,各家銀行正在大幅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10月大額存單的發行量又再創年內新低,由于這兩項的規模下滑,商業銀行為了保持一定的存款規模增長,會提高一般性存款規模,其利率也會出現上漲。”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說。
具體來看,今年年初,部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業務規模反彈,增量增速“雙高”,利率高企,加劇了存款市場的非理性競爭,甚至一度引發諸多亂象,如個別企業使用疫情期間獲得的低息貸款購買結構性存款進行套利。
為此,金融監管部門已對部分銀行做出窗口指導,要求其在2020年9月30日之前將結構性存款規模壓降至年初水平,在12月31日之前將規模壓降至上年末的三分之二。
“雖然不少銀行已于8月提前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壓降目標,但距離年末壓降目標還有較大距離,因此可以預計,今年四季度結構性存款的規模仍將繼續下降,預期最高收益率、到期收益率也都將持續走低。”劉銀平說。
除了結構性存款,作為商業銀行“攬儲利器”的大額存單發行量也再創新低。“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年末各家銀行大額存單的額度吃緊;二是銀行想要降低負債端成本,即降低存款利率。”某國有大行資產負債部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裕,貸款市場利率大幅下降,但存款利率卻變動不大,這導致銀行的凈息差收窄。在資產端收益不變的情況下,銀行為了擴大凈息差,就會降低負債端成本,即降低存款利率。具體來看,通常會采取兩種方法,以大額存單為例,一是降低大額存單的發行利率,二是減少大額存單的發行量,尤其是縮減長期大額存單發行額度。
綜上所述,在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發行量均減少的背景下,商業銀行為了維持一定的存款增速,勢必會優化存款結構,也就是加大其他品種的發行力度。
其中,加大核心存款的吸收力度已成為多家商業銀行的選擇,但其面臨的形勢卻仍具挑戰。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3971億元,同比多減6343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9569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8642億元。
由此可見,預計到今年年底前,銀行的攬儲壓力仍將較大。值得注意的是,從投資者偏好看,定期存款具有一定吸引力,這為銀行提供了業務空間。“理財產品開啟凈值化轉型后,產品的凈值波動加大,投資者對其接受程度普遍不高,一部分保守型投資者會偏向于購買存款產品。”劉銀平說,因此,在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利率仍將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利率有望繼續保持堅挺,今年年底之前很難出現明顯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