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下的新型城鎮化“新”發展機遇 | 深化改革“縣”鋒力量①
時間:2024-08-01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
編者按
7月18日,二十屆三中全會發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其核心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決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那么,作為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責任主體的省、市、縣、區地方黨委政府,如何從《決定》中找到發展的新機遇?王牌智庫結合當前地方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聚焦新型城鎮化、新質生產力、民營企業發展、國資國企改革等四個角度,思辨“作為宏觀之尾、微觀之首的縣域,如何從‘三中全會’中尋求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
《深化改革“縣”鋒力量》本期主要聚焦 “新型城鎮化”這一熱詞。
關于新型城鎮化的相關描述,《決定》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要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新時期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同于傳統單一側重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鎮化率的新型城鎮化模式,是在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城鄉綜合治理、加快完善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的條件下,發揮多樣化城鄉融合承載力、多元化城鄉動能合力驅動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其內涵與外延都發生了質的變革。
王牌智庫認為,《決定》所提的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區域協調、體制機制、人口權益、規劃建設等,旨在構建可持續的城鄉融合增長模式,也給新型城鎮化發展帶來諸多機遇,縣域城市需要讀懂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改革的底層邏輯,智謀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新藍圖。
一、★解讀★
新型城鎮化的認知更新
從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現狀看,當前的經濟高速發展模式下,城鄉的收入差距雖然已經從2018年的2.69倍縮小到2023年的2.39倍,但差距依然非常顯著,與此同時,資源配置不均、基本公共服務不均衡等問題依舊突出,這為新型城鎮化發展帶來了更大的阻力:
一是經濟發展的支撐力弱化滯后于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其中,產業結構的單一性是首要障礙,多數縣域嚴重依賴傳統制造業和傳統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重較低,不合理的產業結構極大地制約了縣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二是人才短缺成為新型城鎮化的“心頭之痛”,多數縣域的高層次人才占比不足兩位數,匱乏的人才儲備使得縣域在創新驅動、技術研發等方面力不從心,極大地限制了縣域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步伐;三是鄉鎮人口凈流出劇增,導致新型城鎮化建設面臨的“人的問題”日漸突出。
《決定》關于新型城鎮化的“要求”,涵蓋了體制機制、人口權益、規劃建設等多個關鍵領域。其中,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強調了制度層面的頂層設計,這為城鎮化的有序推進提供了保障。構建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的良性互動機制,旨在實現經濟、人口與城鎮的協同發展,以產業吸引人口,以人口促進城鎮繁榮。王牌智庫認為,從中可以洞悉到城鎮化推進的新發展機遇:
一是產業轉移帶來潛在發展契機。縣域在承接大城市產業轉移方面具備顯著的優勢,因為縣域接近原材料產地,能大幅降低運輸成本,興產業能夠帶動產城融合、產業融合及城鄉融合發展;二是政策紅利釋放強力保障。財政支持、稅收優惠等政策為縣域發展給予了強有力的保障,資金主要用于提供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三是數字經濟驅動創新機遇挖潛,縣域可將數字經濟作為抓手重點攻關,以側向推動城鎮化發展突破。
二、★探索★
新型城鎮化的實戰思考
為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近年來,全國各地結合當地發展實際蹚出了不少新路子。
比如,縣級層面,經濟發達縣浙江省德清縣的城鄉融合與共富共享的城鎮化模式;傳統農業縣四川省資中縣的“縣-鎮-村”統籌有序推進“工農兼業”的城鎮化模式;人口持續流失縣湖北省遠安縣的城鄉梯次轉移與縣域收縮的就地城鎮化模式等。鄉鎮層面,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下足“繡花功夫” 力促城市品質提檔升級;東莞市塘廈鎮加快建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以產業高質量發展開拓新型城鎮化新局面;中山市三鄉鎮高效推行“五個一”,促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足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各地都有發展的思路和邏輯。概括來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謀在前,站位高遠。王牌智庫結合服務縣域的實戰案例認為,以下幾個實戰思路可供借鑒:
一是用好頂層設計工作方法,助力新型城鎮化發展明晰方向。頂層設計是戰略、是旗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系統解決方案。王牌智庫原創的22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子系統,瞄準縣域治理和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新型城鎮化推進找到落地抓手。
二是精準吃透政策,為新型城鎮化賦能。王牌智庫針對《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與縣域新型城鎮化相關的政策,通過背景分析、智庫解讀以及發展建議等方面,助政服務縣市提供“定制化”的政策研究與高質量的決策參考。
三是用好投資抓手,驅動新型城鎮化加速邁進。王牌智庫憑借多年服務縣市區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經驗,構建了新型城鎮化的三大投資抓手——“主題城市+特色鄉鎮+美麗鄉村”,助推縣域迅速厘清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方向與投資重點。
王牌智庫新型城鎮化三大投資抓手
縣域城鎮化歸根到底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是關注人的發展需求的城鎮化。故而,實現縣域新型城鎮化,要根據不同縣域類型、不同發展階段分類施策,以產業聯動為核心,以就業為基礎,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制度建設為保障,統籌有序推進。
三、★破局★
新型城鎮化的智庫策略
關于新型城鎮化當下的發展階段,王牌智庫認為,目前城市建設開始進入“拆拆補補的城市更新階段”。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需要深刻認識城鎮化推進中的諸多難點、堵點,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鄉村全面振興,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同時加快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具體可從如下幾方面發力: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謀劃。《決定》強調健全城市規劃體系,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城市頂層設計作為城市總體規劃的上位創意策劃,是構藍圖、繪藍圖、造藍圖,注重策略性策劃及具體項目的孵化落地,新型城鎮化可以依賴于頂層設計,以“策劃+規劃+項目化”的方法,推動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新型城鎮格局形成。
二是強化產業轉型升級。數字經濟是縣域產業提檔升級的風口機遇,堅持“融合+創新”,因時、因地、因業、因企制定產業數字化轉型戰略,能夠推動實現區域產業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可通過“基金+招商”雙線發力,推動產業鏈“全鏈條、矩陣式、集群化”發展。通過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實現傳統產業的產能價值升級。
三是聚焦財政轉型與資金保障。在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縣級財政要充分發揮引導和保障作用,尤其是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建設具有示范效應的產業園區,鼓勵、支持、引導本地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及時兌現相關扶助政策;發揮財政資金對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的保障作用;
推動土地財政向股權財政轉變,通過股權投資孵化企業,強化國有股權的市場化參與度,做大國有資產管理規模,積極推動縣域特色主導產業建設,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加大新興產業的布局、資源要素優化和投資力度,整合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約優勢。
四是關注縣城可持續更新的迫切需求。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要在縣城的“面子”上下足功夫,也要在縣城的“里子”上竭盡全力,多措并舉解題縣城的“N缺少”難題。
五是堅持經營城市、經營土地、經營財政“三個經營”不動搖。縣城更新所需要的資金,可通過市場化的方式獲取,與此同時,用好國家對口專項資金,致力實現資金的有效運轉,進而保障“三個經營”的良性循環。
(作者: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 上官同君,本文首發于河南日報頂端新聞“中原策”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