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同君:產業驅動發力,助推河南經濟新“升”態格局構建
時間:2024-06-20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
編者按
6月19日,河南省統計局發布2024年5月份河南全省經濟運行數據。從數據看,5月份,河南全省經濟運行延續穩中向好、加快回升態勢。其中,有四大表征:一是工業生產進一步加快,二是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三是消費需求持續擴大,四是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
從具體領域看,在新質生產力方面,5月份,河南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4%,高于全省規上工業增速6.4個百分點;全省集成電路、單晶硅、充電樁等新興產業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3.1倍、4.3倍、1.2倍;規上工業太陽能發電量增長16.2%,新能源汽車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5.7%、14.2%,分別高于全省規上工業增速16.7、5.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在汽車以舊換新、家電以舊換新和家裝廚衛“煥新”三大工程等促消費政策帶動下,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新能源汽車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0.3%、17.5%、15.6%,可謂增長勢頭強勁。
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上官同君接受大河財立方駐深圳記者王寧寧采訪時表示,五月份的“成績單”再次表明,河南正在謀劃的“7+28+N”產業鏈已經在特定的領域開始發力,以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產業為代表的細分賽道正全面起勢。
一、新質生產力“成績單”解讀
近年來,河南省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始終把創新驅動作為河南省“十大戰略”之首,以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形成了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新質生產力作為河南省當前產業轉型關鍵期的著力點,謀求產業轉型升級,聚焦關鍵技術領域和關鍵人才培育突破將會迎來新的機遇。
因為,從數據表現看,5月份,河南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4%,高于全省規上工業增速6.4個百分點;全省集成電路、單晶硅、充電樁等新興產業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3.1倍、4.3倍、1.2倍;規上工業太陽能發電量增長16.2%,新能源汽車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5.7%、14.2%,分別高于全省規上工業增速16.7、5.2個百分點。這說明,在新產業、新產品、新投資等細分賽道,已經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
就河南省的產業布局和項目推進情況來看,5月份,河南省有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推進勢頭強勁,諸如滎陽航空航天用輕合金板帶項目、鶴壁高性能尼龍66脫模布項目、蘭考縣國電投新能源產業園項目等加快推進,中國石化洛陽百萬噸乙烯項目、鄭州航空港區新型顯示模組項目等開工啟動,說明河南省在搶抓今年第二季度項目建設的“黃金季”,這也將掀起產業投資向“新”而行的一股熱潮,為新質生產力提質升級注入了新的動力支撐。
在產業鏈構建方面,河南省也需要高位謀劃新質生產力的長遠布局,聚焦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進而以產業鏈群鞏固和推進新型工業化。尤其是要直面各產業鏈的難點、堵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構建“企業+高校+科研單位+科技中介機構”為一體的產業創新主體,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進而以科技創新培育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產業平臺建設方面,建議河南省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園區。2022年河南省公布了185個產業開發區,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陣地,近兩年其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但從國家級層面看還缺乏頂尖型開發區,因此,須以科技驅動園區硬軟件升級,以創新驅動產業群做強、做優、做大,以創新驅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開發區園區再提質、產業再升級、能級再提升。
概括來講,新質生產力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潛力賽道,其外延在“新”,內涵在“新”,核心在“創新”。只有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新產業為主導,以產業升級為方向,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再融合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以產業升級構筑新競爭優勢,從簡單追求數量和增速的發展,轉向以質量和效益為首要發展目標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方能做足“新”的文章。當然,在發展路徑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01、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鼓勵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要運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為傳統產業注入新動能,加快實現轉型升級。
02、加快推動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著力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重點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發展制造業向高端邁進,并能夠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
03、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健康成長,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打通“科技—產業—金融”鏈條,促進金融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
04、“新質”技術創新驅動
在5G、AI、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工業機器人等領域,注重優化、縱深發展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領域、新動能,在“研、產、供、銷、服”等領域聚焦發力,促進消費升級,產業融通,集群發展。
05、數字化生產力提質增效
面臨傳統的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等生產力要素,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思考這三個要素的融合升級。首先,需要在提升高技能人力要素資源的質量和供給上多一些傾斜,錨定培育“數智”相關人才;其次,需要增加科技含量高的生產工具,如智能化、高端化等;第三,需要穩步扎實推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強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轉換,縱深推動智能化應用水平。
二、消費需求持續擴大“成績單”解讀
5月份河南省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在汽車以舊換新、家電以舊換新和家裝廚衛“煥新”三大工程等促消費政策帶動下,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新能源汽車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0.3%、17.5%、15.6%,可謂增長勢頭強勁。這說明,汽車以舊換新、家電以舊換新和家裝廚衛“煥新”釋放了較大規模的市場潛力,這里邊有兩方面底層邏輯:
一方面,說明在著力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實現良性循環以及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組合拳”推動下,內需潛力得到了進一步釋放,消費品以舊換新激發了消費潛能,也激活了消費的“一池春水”。
另一方面,說明隨著產業加快升級,一些設備有更新換代的需要。尤其是在家電行業,我國已經進入以智能化、場景化、體驗式、服務型為特點的發展新階段,通過綠色、智能等“新”的家電產品替換傳統的“舊”產品或者是超期服役產品,能夠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當然,目前的消費品“以舊換新”還處于發展的起步期,仍存在一些堵點、痛點。比如回收企業存在規模小、較分散;回收循環利用市場不成熟;回收市場信息不對稱;回收物流體系不暢通;政策保障力度不足等。這些都會影響以舊換新的進程,不利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推動綠色轉型。
為順應消費市場新趨勢,2024年5月,河南省商務廳等19部門也聯合印發《河南省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通過政府引導、企業讓利、金融支持等方式,暢通消費品更新換代鏈條,標志著河南省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但從執行層面看,為推動“以舊換新”可持續發展,全力推動河南省消費的高質量轉型發展,還需要做功課:
一是要大力推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要加快數智化轉型,開發智能化、綠色化等“質高價優”的新產品,讓更多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在河南率先應用推廣。
二是優化回收物流體系。一方面,要優化主干線大通道,改善“微循環”,不斷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推動“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發展,采用信息化與自動化技術優化收集、運輸與處理的每個環節。
三是強化政策保障。推動“以舊換新”工作涉及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要素保障、創新支撐、市場監管等多個方面,河南省要會同各地區各部門抓好政策支持及落地工作。
從實踐層面來看,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事實上是以新一輪擴大內需領域為主導,以設備更新、提升產能、大宗商品消費、激活二手消費市場和再生能源循環為根本,全面促進產業消費和居民消費相結合相統一的國內外市場雙循環的大市場高質量發展。
新一輪大消費大市場新業態新格局的形成,需要三重共振,如財政補貼、置換周期、消費需求。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做好統籌規劃,把握三重共振的市場機遇,找準商機,聯席聯動,激活消費。
01、解放思想,以新發展理念統領
地方政府需要吃透政策,把握行動要領,充分認識到本輪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不同于以往幾次的行動,不是單一的局部設備更新和簡單的大宗商品消費,而是一環扣一環、一層連一層的全方位消費循環機制,極大發揮政府引導、政策驅動、產能盤整、綜合消費的聯動優勢。解放思想,著眼于大市場格局,著力于深層消費動能挖掘,以新發展理念貫穿本輪行動的全領域全過程。
02、有預案、有策略、有細則
地方政府要做好本輪行動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解決方案,有預案,有策略,有細則。在國家行動戰略框架下,結合本省、市、縣實情,做好產業資源梳理與盤整,分門別類對規上企業的產能設備更新進行周期性評估,對大宗商品消費進行摸底調研,實行一地一策,一城一策,加大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相結合的支持力度,做好企業產能設備更新、大宗商品消費券、以及二手市場和資源循環利用等環節的銜接與聯動;鼓勵企業結合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對標設備更新的周期,建立企業產能提升和居民大宗商品消費需求的信心,從而帶動整個大消費市場體系形成。同時,還要鼓勵先進制造業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延伸,找準企業產能提升的空間位置。
對于產業不夠發達的地區,政府需要結合本地產業進行局部試點,不搞一窩蜂,不搞運動式強制更新與消費,更不能搞“一刀切”。產業類型不同,產能提升的設備更新需求也不同,不可脫離企業實際需求而盲目鼓勵企業爭取財政補貼。這方面,政府既要制定政策落實到位,又要做好深入細致工作,做到恰逢其時,恰到好處。
03、優化營商環境
地方政府要做到全盤優化營商環境,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到省級統籌,地市主力,縣級發力,以整治和優化營商環境為導向,加強地方經濟發展環境、政策環境、政務環境、服務環境、人文環境、法治環境、宜居環境等持續優化;并以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主體,虹吸高端人才,培育高中低端多層次消費群體,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信心。
如此,政府“扛把子”堅定信心,企業優化產能提升動力,居民把握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市場紅利,上下一盤棋,產業鏈與消費鏈同頻共振,新舊市場大統一,融合推進,鏈動發展,構建現代產業和現代商業新生態,新格局,不斷拓展產業和商業新形態,營造新消費場景,倡導高質量發展的生產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營造新的內需擴張消費體驗,把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推向一個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作者: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 上官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