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上官同君:夯實“底盤經濟”,筑牢“現代化”之基
時間:2022-11-26來源:王牌智庫 作者:王牌智庫 點擊:
次
導讀:
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新論斷,受到廣泛關注,引發強烈反響,尤其是激發了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與信心,夯實“底盤經濟”,筑牢“現代化”之基礎,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次迎來新時代風口。
01
以“首要任務”促“中心任務”:
彰顯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生命力
二十大報告明確定調,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同時,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心任務中,高質量發展是開局起步期的首要任務。一中心,一首要,清晰地概括了推動高質量發展對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作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當下面臨的困難也很多,高質量發展承擔的是挑大梁,打頭陣,做開路先鋒。
回顧過去的五年,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2017年,中共十九大明確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基于國際國內發展環境變化以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變化做出的重大選擇。2020年,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我國經濟高質量”到“我國高質量”的轉變是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更深遠的考量。
如今二十大報告,再次明確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從十九大到二十大,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這充分彰顯著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生命力。如何長期堅持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旗幟和內生動力。
02
“中國式縣域高質量發展”
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底盤支撐
在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開局起步期,夯實“底盤經濟”最關鍵。作為中國基層治理的責任主體,縣域應該扛起擔當,積極構建中國式縣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王牌智庫認為,中國式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縣域經濟生態空間,就是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優勢,整合有效資源要素,建立健全現代化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戰略導向和專業化系統解決方案,以“主題城市+特色鄉鎮+美麗鄉村”三大投資抓手,推動多元化鄉村振興示范基地和縣域發展共同富裕經濟體系建設,最終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貢獻縣域力量。推動實現中國式縣域高質量發展,需要重點做好以下三大要求:
要求一:實現中國式縣域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行政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經濟現代化。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依托與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持續提升,即縣域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有效提升。
新時代新發展階段,市域經濟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著眼點,要求地方黨委政府必須具備新發展理念,其中,一個重要的支撐點就是提升地方黨委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決策水平。另一個支撐點就是地方政府推動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因此,要搞清楚責任主體和主體責任。黨委是決策者,政府是執行者。地方主政者如何實踐國家戰略、落實政策,做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全面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是關鍵;另外,地方黨委政府要凝心聚力,切合實際地找到推動中國式縣域高質量發展方向和目標。
要求二:中國式縣域高質量發展需要持續打造縣域現代產業體系。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是產業。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縣域產業體系,是構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沒有產業基礎或者產業體系不完善,資源和人才形成短板,縣域經濟發展就會面臨收縮風險,呈現“凹陷”之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目前,我國縣域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達65%左右,中國有超過9億人生活在縣域經濟圈,足見縣域經濟體的重要性和承載力。因此,要想保持縣域人口動力與活力,必須持續打造縣域現代產業體系,通過發掘縣域特色資源,壯大特色產業,實現以產業留住人口,吸引人口就業,形成人才與產業高地,實現共同富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要根據縣域類型分類施策。對農業主導型縣域而言,要著力解決農業生產效率不高,農產品在地工業化加工不足、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滯后等問題;對于工業主導型縣域而言,要著力解決主導產業及產業集群式發展等問題;對于旅游服務型縣域,要注重文化旅游與鄉村振興、休閑康養等產業緊密結合。
要求三:中國式縣域高質量發展需要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區域協調發展要求縣域要重塑發展新格局,構建中國式縣域經濟圈。縣域經濟生態空間構造中的土地資源紅利與人口資源紅利、主導產業資源,一并構成縣域空間創新發展的三大強力支撐。未來縣域發展要不斷突破行政邊界的限制,探索融入城市群、縣際共建園區等合作發展模式,縣域范圍內聯鎮、聯村發展也將成為新趨勢。
總之,“量大面廣”的縣域是中國發展的“底盤”,縣域所承載的人力之眾、產業之基、空間之廣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實基礎。實現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地方政府需要做好人口、產業、空間三大文章。
03
實現“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需要系統解決方案
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就縣域經濟發展領域來看,當前縣域發展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要堅持系統觀念?從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模式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換的過程中,不難看出,由于各地縣域區位和資源稟賦不同,以及發展思路與模式不同,內地與江浙及沿海各地縣域經濟發展,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同。但總的來看,以市域經濟和縣域經濟為主體的區域經濟,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的矛盾和問題,仍然存在資源要素流通不暢、傳統產業占比過重、產業鏈發育不全以及產業轉型升級乏力等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主要集中在縣域經濟發展領域。因此,二十大報告指明了方向和目標,實現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一個全新的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不能再沿襲過去傳統的各自為政、散亂發展的思路,而是要站位于新時代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度,全面、準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把謀劃新發展格局放在地方黨委政府發展經濟的首位。尤其是加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戰略導向和系統解決方案,要學會借勢,借力,借腦,借資源,借發展思路,借發展模式。因為,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縣域經濟發展,必須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即把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置于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局之中。無論是解決發展問題,還是構建發展格局,都要有一種系統性思想、系統性觀念、系統性思維、系統性戰略和系統性方法,以系統性思維解決問題,以系統性思維構建產業格局,從而體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學性、全局性、專業性與可持續性。
王牌智庫一直秉承系統觀看問題并解決問題,秉承以系統解決方案助力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多年來,王牌智庫始終以頂層設計戰略+系統解決方案,助力縣域經濟重塑價值體系,再造價值空間,實現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下,如何實現中國式縣域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好諸多課題研究,才能最終“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一是把握好當前的政治形勢和政策導向,用足用活政策紅利資源,做好縣域經濟新業態、新格局的頂層設計研究策劃;二是做好新發展理念條件下,立足本地縣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好一縣一策,一鄉(鎮)一策,一村一策,突出本地主導產業優勢和縣域經濟特色,持續構建縣域現代化產業體系;三是做好真正意義上解放財政,做到保工資、保民生、保運轉,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后勁。
總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戰略進程,首要任務和重要抓手,就是推進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夯實縣域經濟“底盤”,筑牢“現代化”發展之基。關鍵是,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底,需要有實力有影響力的實戰智庫參與。王牌智庫具有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兩大課題研究成果和實踐應用賦能機制,“主題城市+特色鄉鎮+美麗鄉村”新型城鎮化三大投資抓手,發揮智庫“懂政府、懂市場、懂企業”的優勢,助力地方政府轉型市場化和專業化招商,謀劃縣域經濟發展落地實施重大項目,并有信心有決心把王牌智庫做成中國式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型模式的“供應商”。
(作者系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
本文部分內容首發于河南日報頂端新聞中原策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