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智庫||上官同君:鄉村振興戰略要兩手抓,一手抓基層黨建,一手抓投資落地
時間:2017-12-20來源:王牌智庫 作者:上官同君 點擊:
次
【閱讀全文】12月15日,在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舉辦的中原發展青年論壇“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發展研討會”。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上官同君主題演講分享《專家治國,專業理政,縣域經濟發展需要系統解決方案》。
上官同君說:
一、鄉村振興戰略是縣域經濟發展系統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域經濟系統解決方案千頭萬緒,系統龐大,如何結合縣情,把鄉村振興戰略納入到縣委書記施政綱要的重要位置,需要從縣級城市經濟發展頂層設計入手。
二、王牌智庫專司服務縣市委書記頂層設計實戰服務20年,深知研究觀點如何轉化落地實施的重要性,如何打通青年專家學者及學界研究成果轉化落地實施的最后一公里,此環節更要引起重視,值得關注。
要結合中國國情實際,把學界優秀的思想成果成功的與縣市委書記施政綱要結合起來,一定會更深遠的意義,影響到學術研究者的實力評價體系,未來,“有學歷、有格局、有研究能力、懂實戰落地”的“三有一懂”學界專家更受追捧,更有市場。
三、鄉村振興戰略落地抓手一定是“公司化運營村集體”,是“公司化運營城市”、“公司化運營鄉鎮”的第三級運營,是讓縣級財政解放出來,讓財政回歸本位,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讓縣、鄉、村發展市場化找到錢、包裝項目、專業招商。
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路徑要活用基層黨建,沒有基層黨建,就不可能有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
12月17日,河南日報就此次活動,進行了題為《河南鄉村振興的路在何方?聽聽這些專家學者的建言獻策》的報道。
河南鄉村振興的路在何方?
聽聽這些專家學者的建言獻策
來源:河南日報
鄉村,是無數人的故鄉和靈魂。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振興鄉村的行動又開始在一個又一個有志人手中傳遞。河南鄉村振興的路徑在哪里?農民們的幸福怎么尋?12月15日,在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舉辦的中原發展青年論壇“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發展研討會”給出了一些答案。
本次論壇是中原發展青年論壇舉辦的第二屆第八次論壇,由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主辦,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承辦,共分三個環節“實踐典例解析”“青年學者演講”和“特邀專家論說”。鄉村振興是眾多人關心的一個話題,除了大批青年學者到來外,論壇也吸引了眾多資深專家參與,分別有:河南農業大學原黨委書記、教授程傳興,河南省社科院黨委副書記、研究員周立,河南農業大學創新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文亮,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副院長李銅山,王牌智庫首席專家、董事長上官同君等。
上官同君首先發言說,鄉村振興戰略是縣域經濟發展系統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域經濟系統解決方案千頭萬緒,系統龐大,如何結合縣情,把鄉村振興戰略納入到縣委書記施政綱要的重要位置,需要從縣級城市經濟發展頂層設計入手。
來自實踐一線的滑縣上官鎮永興營村第一書記宋江波結合親身體會,談了鄉村振興的需求,“實施鄉村振興,我們緊缺的或者說短板包括:人才、特色產業、致富能手、資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觀念、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以及一個能帶領群眾實施鄉村振興的好村兩委班子。”
聽了實踐派的聲音后,與會青年學者談了各自感想。河南理工大學應急管理學院教授郭伶俐分享的主題是“對城鄉一體化發展中的河南鄉村振興問題的思考”,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博士張廣根是“鄉村振興中的有效組織培育問題”,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副教授朱世欣是“鄉村振興中集體經濟和鄉村文化建設”,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劉岱寧是“勞動力流動背景下農村發展困境與對策”,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商學院副教授高傳華是“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瓶頸及其突破”,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科研外事處副教授賈靈充是“鄉村振興視域下的民族鄉村治理”。
最后,與會資深學者點評上述發言,認為視野都很好,說出了當下鄉村振興中的問題。“鄉村振興的關鍵是解決人的問題。”河南農業大學原黨委書記程傳興說,“農村凋零缺乏活力,是因為長期來沒解決人的問題,比如誰來種地、誰來保農業、誰來住等。”
據此程傳興提出五方面建議:農民的組織化,解決農村人力分散化的問題;農業的規模化,解決種地效率低的問題;產業的融合化,解決農業低附加值的問題;鄉村的聚合化,解決農村空心化的問題;城鄉關系的平等化,解決鄉鎮振興動力不足的問題。
鏈接:為什么要提出鄉村振興戰略
作者:陳文勝 湖南省社科院城鄉一體化智庫團隊首席專家、研究員
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應對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我國發展的現狀而言,城鄉發展最不平衡,農村發展最不充分,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影響最大的是農民,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之變就決定著全局之變。鄉村是我國全面現代化的短板,鄉村現代化的水平就決定了整個中國的現代化水平,能不能實現現代化的關鍵在農業農村。所以,習近平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用“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全新判斷來突出農業、農村、農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中心地位,把農業農村能不能實現現代化作為評判現代化的根本標準。十九大報告進一步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鄉村的發展擺到國家戰略的位置進行決策部署,以全面發展來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體現了應對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破解城鎮中國時代難題的戰略選擇
在過去的工業化進程中,作為人口大國既要全力以赴解決自己吃飯的問題,又要進行快速的工業化,這是一個兩難的工農關系問題。中國用3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別人用兩百多年走完的道路,從一個三十多年前人均GDP全球倒數第2位(僅是印度人均GDP的2/3)、人均收入只有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人均收入三分之一的國家,成為制造業是美國8倍的全球最大世界工廠、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產國和農產品生產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始終把三農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從2004年開始連續下發了14個三農一號文件,不斷推出一系列惠農、強農、富農政策,不斷強化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地位。在2006年全部取消了農業稅,宣告了兩千多年以來以農養政、以農補工的歷史正式終結,標志著中國的工業化已經完全不需要農業的積累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開始由農業中國進入工業反哺農業、財政補貼農民的工業中國新時期。中國成功地破解了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確保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這個時代難題,創造了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工業化奇跡。隨著中國現代化不斷推進,2016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7.4%,以城鎮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經形成,標志著我們由鄉村中國進入了城鎮中國的新時代。如何推進中國的全面現代化,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破解一個重大的新時代難題:城鎮化難以逆轉,如何在人口不斷向城市集中的同時避免鄉村空心化并振興鄉村。十九大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從根本上改變了鄉村從屬于城市的現實,必然要求在城鎮化進程中決不能忽視鄉村的中心地位和城鄉關系的平等地位,必須始終將鄉村振興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準確把握中國現代化的戰略方向。
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突破口
“鄉村振興戰略”的“鄉村”,是一個空間概念還是一個行政概念?實質上,鄉村是城鎮化進程中進入城鎮中國時代的城鄉融合概念。世界上發達的現代化國家已經沒有農村的概念了,鄉村就包括了農業農村農民。戰略思路、戰略目標確定之后,戰略實施的切入點、突破口便是決定因素。在中國全面現代化的推進中,農業農村現代化到底在哪一個層面推進?鄉村不僅在城鎮化進程的城鄉關系中處于核心地位,而且人類回歸大自然、回歸鄉村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如美國和歐洲發達國家,著名的大企業都在小鎮,著名的高校都在小鎮,日本的IT行業等很多新興產業都往鄉村轉移,普遍出現了回歸鄉村運動。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互聯網極大地改變了城鄉的空間距離,為新興產業在鄉村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使鄉村的功能進入了多元發展的歷史階段,成為未來現代化極為寶貴的發展空間。鄉村不再只是提供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其中的生態、文化、社會的價值優勢對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著越來越重大的作用。因此,十九大報告把全部的三農工作放到鄉村振興戰略中來部署,以鄉村為切入點,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無疑是一個全新的發展理念。不僅使戰略指向更明確,落腳點、著力點和突破口更具體,而且重點更突出,明確了鄉村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統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