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原文】河南省目前公布的15個國家級特色小鎮,基本上以建制鎮為主,這與江浙以產業為主的特色小鎮培育發展路徑迥然不同。無特色不小鎮,河南省要發展特色小鎮必須找準自己的特色;無產業不小鎮,河南省要發展特色小鎮必須以產業培育為先導。在特色小鎮風口之下,回歸對特色小鎮應有功能的思考,探路河南特色小鎮發展的路徑才會更加清晰明朗。
風口:特色小鎮在河南
特色小鎮從浙江走向全國,從地方實踐走向試點推廣,正印證著特色小鎮發展模式對于當前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時代價值”。
從國家相關部委的文件來看,特色小鎮可分為兩種形態:一是以建制鎮為載體的特色小鎮。目的是通過培育特色鮮明、產業發展、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特色小鎮,探索鄉鎮建設健康發展之路,促進鄉鎮經濟轉型升級,使鄉鎮具備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并以此起到示范帶動作用。二是以非鎮非區的創新創業平臺為載體的特色小鎮。主要聚焦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要素,具備生產、生活、生態三大要素,卻又不同于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目的在于吸引產業、人口加速集聚,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根據河南省目前的經濟現狀和發展現狀以及住建部對此項工作的要求,河南省目前提出發展特色小鎮以建制鎮為主,非鎮非區模式為輔。目前,河南省共有15處國家級特色小鎮,且大多為文旅類型。河南省明確提出,對具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的小城鎮,通過規劃引導、市場運作,培育成為文化旅游、商貿物流、資源加工、交通節點等專業特色鎮。到2020年,河南省重點培育成100個左右特色示范小鎮,30個以上達到國家特色小鎮示范標準。
而在另一層面,房地產開發商也加快在河南范圍內的特色小鎮項目布局。據相關報道,河南本土房企如建業、正商、永威,國內名企融創、華夏幸福、榮盛、綠地、萬科、恒大等,乘政策東風,紛紛與河南省各地合作,以大手筆投資打造“特色小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河南省省會鄭州及周邊地市,已經有30多個特色小鎮在規劃建設中,涉及到的房地產開發企業20多家。
2017年1月11日,華夏幸福宣布,與鄭州市二七區人民政府、鄭州市上街區人民政府簽署三個產業新城或特色小鎮項目相關合作備忘錄。
2017年2月15日,永威置業與新密市白寨鎮合作開發特色小鎮項目簽約。
2017年4月5日,登封市人民政府與兩個世界500強企業恒大集團、綠地集團,舉行恒大禪意小鎮、少林功夫小鎮、嵩山論壇唐莊小鎮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2017年6月10日上午,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出席許昌中醫藥健康養生養老示范區項目簽約儀式。許昌中醫藥健康養生養老示范區項目位于素有“花木之鄉”美譽的許昌市鄢陵縣,規劃總面積約為28.86平方公里,初步規劃為“四個小鎮”,即以陳化店特色小鎮為主的溫泉小鎮、以鶴鳴湖風景區為主的休閑旅游度假小鎮、以縣中心醫院怡馨園醫養中心為主的醫養小鎮和藥膳小鎮。
2017年6月13日,鞏義市政府與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簽下合作框架協議,投資450億元,對鞏義青龍山慈云寺景區進行深度開發,建設融創慈云小鎮、融創產業新城。
......
思考:河南特色小鎮的應有功能
特色小鎮的道路在越走越遠、越走越寬的同時也漸漸背離特色小鎮發展的理想道路。特色小鎮如何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必須回歸到對特色小鎮應有功能的“堅守”上來。
具體到河南而言,在河南縣級城市或農村地區發展特色小鎮,必須充分立足“河南是農業大省”的省情?;仡櫤幽系陌l展,無論是獨具本土特色的“三化協調示范園區”,還是一村一品、美麗鄉村等政策,無不契合河南省縣域及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現實訴求。在當前經濟發展背景下,河南省發展特色小鎮對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而言是非常重要且非常有益的實踐,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是不謀而合的。
特色小鎮與鄉村旅游對產業的訴求不謀而合。目前,鄉村旅游以民宿、采摘或者一個鄉村景區帶動的模式也很難實現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多是建制鎮類型的河南特色小鎮而言,應該具有以下功能:
1. 有效整合本地產業
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產業,“產、城、人、文”相結合,是融合了“生態、生產、生活”為一體的特色區域,而且也明確提出了對于旅游要素功能的要求和標準,未來會形成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特色產業型小鎮,成為當地特色產業最佳的展示與實現窗口。
2. 展現本土文化
河南的城鎮、鄉村多數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入選的國家級特色小鎮更是地域文化突出的地方,特色小鎮“小而精”的特點,比傳統的旅游景區、美麗鄉村等更能體現本土文化的價值。
3. 全域旅游可以通過特色小鎮實現鄉村產業帶動
全域旅游需要點線面的支撐,特色小鎮是全域旅游支撐點的有效選擇。以小鎮形成“目的地”概念,以小鎮實現對周邊資源的整合帶動,包括大量的鄉村,尤其是對于鄉村產業的帶動,以及周邊旅游景點、度假區、風景廊道、營地等旅游產品的帶動,從而實現鄉村旅游發展的產業可持續發展。
4. 有效擺脫一般鄉村旅游發展的制約
相比景區、度假區,基于游客對當地生活體驗需求和消費需求,特色小鎮更有利于實現及貫徹“菜場即景點,城市公園即景區”的理念,帶給游客更好的全域全要素旅游體驗。目前來看,現有的城市建設中,受工業化等影響,公共服務設施普遍相對弱化,旅游者和當地居民共享空間較差甚至缺失現象比較普遍。特色小鎮作為城市和鄉村的連接體、粘合體,結合全域旅游對鄉村旅游發展的要求,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趨勢,特色小鎮更容易在空間及要素上實現全域旅游的核心展現,擺脫一般鄉村旅游發展的制約,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途徑。
探路:河南特色小鎮發展路徑
各地發展特色小鎮,雖有政策護航,但其成敗最終還是要由市場來檢驗。根據當前各地特色小鎮建設的經驗教訓,“河南式”特色小鎮如何有序建設落地、運營成功,必須在項目前期做足功課。探路河南特色小鎮發展路徑,必須重視以下五方面。
1. 產業,產業,還是產業
無疑,各地發展特色小鎮都重在找準產業方向,明確市場定位。河南省多數鄉鎮具有自己的特色農業、手工制造業,中醫藥等傳統產業,針對河南省特色小鎮發展現狀,以文旅類特色小鎮為例,可從文旅功能和小鎮功能兩個方面抓特色小鎮的產業體系構建。
小鎮功能為基礎功能,這是所有的特色小鎮都要具備的功能。包含文化休閑、經濟企業、管理服務、醫療衛生、教育培訓、商務辦公等滿足就業和居住的城市功能,小鎮功能應該包括此特色小鎮的核心產業。文旅功能應該包括文旅核心項目和核心產業,可以總結為“一個龍頭項目+一個地緣優勢產業”。龍頭項目即小鎮做到極致的差異化獨特性旅游產品;地緣優勢產業是小鎮除了旅游業之外要全力發展的又一個特色產業。如古北水鎮的“長城+溫泉+夜景”模式。(注:核心產業和特色產業可能為同一產業)
2. 本土化最特色
在學習調研東南沿海地區特色小鎮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應該結合河南經濟、文化、歷史等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河南歷史文化、城鎮街區特色和優勢產業,追求本土化、特色化,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小鎮經濟。
3. 去房地產化是方向
按房地產思想做特色小鎮是沒有出路的。城市房地產開發是居住需求,是剛需,而特色小鎮的居住需求只是一部分。房地產開發周期短,基于銀行的債權體系,而特色小鎮項目周期長,講究長期受益。房地產相對來說業態簡單,而特色小鎮項目是多業態,是個小社會體系,非常復雜。
按房地產思維,在特色小鎮做房地產項目,把房子賣出去,獲得現金流,然后再反哺特色小鎮就行了。但是城市里的房子是剛需,是用來住的,而特色小鎮的房地產項目是旅游度假養生休閑,并不是剛需,沒有人氣,房子就賣不出去。
所以特色小鎮建設正確的思路還是去地產化,項目前期還是以做活項目為主,地產化是項目成熟以后再考慮的事了。
去地產化的出路在于創新,要以“產業+”、“互聯網+”的思路,從金融層面來解放思想。或者說,特色小鎮項目如果不從金融模式的設計上突破,是沒有出路的。
4. 試點先行,有序發展
特色小鎮應該說,都是經過試點才開始推的。也就是有成熟的樣本、模板、案例、典范,才開始推的。
試點的本意,是要知道行不行?如何行?問題在哪兒?癥結在哪兒?辦法在哪兒?措施在哪兒?試的過程中,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更有可能試了一圈下來,還是原來的辦法好,用不著立新規,也用不著找新法。河南的特色小鎮建設,目前來說,是沒有成功的河南特色的好案例的,大家都在摸索。因此,河南特色小鎮的建設,要拒絕冒進,必須結合本地特色,摸索出“河南式”的特色小鎮試點,不能貪大,要堅持小而精,重在落地。
5. 運營全過程導入最高效
提前關注運營提升空間,針對性制定運營實施計劃,并且要在策劃規劃階段就從運營的角度考慮方案的可操作性,不能形成墻上掛掛的規劃方案。在小鎮項目前期籌備階段,就要以平臺戰略和平臺思維來推進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