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閱官 ||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怒斥官僚主義:簽這樣的"責任狀"就是推卸責任!
時間:2017-06-22來源:王牌智庫 作者:王牌智庫 點擊:
次
簽這樣的"責任狀"就是推卸責任!
在5月11日召開的山東省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談到轉變工作作風時嚴肅地說,"這些年鄉鎮、街道、村簽的責任書、責任狀滿天飛,有些完全不符合實際,根本落實不了。簽這樣的責任書、責任狀,實際上是上級在推卸責任。這是對黨的事業不負責任,對人民不負責任!"
劉家義舉例說,一些地方把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村,與村委會簽訂責任狀。"有位村支書對我說,我們連高速公路都上不去,根本沒有執法權,咋去管理呢?大家想一想,簽訂這樣的責任狀,不是笑話嗎?這是什么作風啊?這不是典型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嗎?"
"這種所謂的'層層壓實責任',實際上是'層層不負責任'!"劉家義說,"我第一次下去調研,就聽到有這樣的反映,我當時沒吱聲,第二次下去調研,又聽到當地老百姓講這個事,他是對著我耳朵悄悄地講的,第三次下去調研又有人悄悄地對我講。這個作風要不得,必須改!"
"有些部門吭哧吭哧一字一句摳文字、寫材料,層層討論、修改、審議,通過之后就束之高閣,不落實。"劉家義說,"抓落實不夠,這可是致命的問題啊!要從今天起,從現在起,從我開始,認真按習總書記講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認真地、用心地、負責地抓落實!"
劉家義說,要按照習總書記"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敢于擔當,敢于負責。各相關部門要把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擬定出來,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劉家義給大家透露,為了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從6月份開始,省里每月開一次專題視頻大會,請省直部門的廳局長,市委書記、市長,縣委書記、縣長,在視頻會議上給全省人民講一講,要解決什么問題,拿出什么措施,工作落實得怎么樣。
"對他們講的,要進行督察。督察的時候,不一定通知對方,涉及民生問題直接到老百姓家里看,看了之后用手機拍下來,然后傳到網上。"劉家義說,"選干部要公開透明,要在黨的領導下,把'少數人選少數人'變成'多數人選少數人'。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相關評論
1、新華每日電訊:責任狀也要去"庫存"擠"水分"
客觀來說,責任狀本身并無問題。作為一種公共管理手段,上下級就某項工作簽訂責任狀,上級將工作任務布置給下級,下級承諾全力完成工作目標,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責任分解、壓力傳導的目的。這相當于,下級給上級立了"軍令狀",上級給下級上了"緊箍咒"。由此來看,上下級簽訂責任狀的初衷是好的,如果運用得好,效果應該也不錯。
那為什么現在一講起責任狀,就會引得基層怨聲載道、叫苦不迭?不少鄉鎮干部大倒苦水,講出了他們心中的苦悶和無奈。現在最大問題是責任狀"滿天飛",讓基層工作人員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干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疲于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考核以及材料報送工作。有些上級部門把責任狀當成了"萬能藥方",以為只要責任狀一簽,什么工作都能落實到位,卻沒有考慮基層到底有沒有能力、有沒有辦法落實責任。
不少基層干部一針見血地指出,一些上級部門熱衷與下級簽訂責任狀,實際上是一種"甩包袱"的官僚作風,習慣了當"甩手掌柜"。這種路徑依賴背后的邏輯是,工作我已經布置下去了,責任目標我也已經分解了。
至于能不能落實責任,或者采取什么方式完成任務,那是你的事情,我管不著。如果不出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但要是出事了,對不起,我就拿你是問。最終結果是,基層為了完成任務,不惜浮夸虛報、弄虛作假。
如果不管部署什么工作,都讓基層簽個責任狀,其實也是一種形式主義。責任狀泛濫,本質是一些上級以行政權力壓制下級,根源在于績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科學,暴露出的是典型的官僚主義作風。有基層干部甚至說,一個地方責任狀的多少,往往是當地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存量的直接反映。這種簡單粗暴的管理考核機制早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必須盡快改革。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處在政權體系的最末梢,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最基層的責任主體。落實好從中央到省市縣的路線方針政策,對鄉鎮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一味將責任"包袱"壓在鄉鎮干部身上,卻無助于落實責任,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要給鄉鎮干部松綁減負,當務之急是去一去責任狀的"庫存",擠一擠這種落后行政手段的"水分"。另外,還要在責任分擔、上下聯動、科學考核方面,再多想想辦法,千萬別再動不動就以責任狀落實責任了。
2、新華網:責任狀過多請給基層干部松綁
簽的責任狀多,要應付的各種考核檢查自然就多。據一些鄉鎮干部反映,這種檢查雖然不少是走馬觀花,但他們為此隔三差五就要準備材料、開會匯報、陪同檢查,不堪重負。
原本應該產生積極效用的責任狀,現在卻頗有束縛基層干部之嫌。據一些鄉鎮干部坦言,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本在職責之內,但各類責任狀過多、過濫,也就變了味、變了質,甚至讓基層干部像"無頭蒼蠅"一樣,做事抓不住重點,工作沒有效率,反而助長了形式主義,不利于責任落實。"為應付上級落實責任狀情況的檢查,避免出現耕地拋荒情況,鎮政府甚至出錢請人種地。""只要沒出大亂,檢查意思意思就行了,上級部門一般也不會較真,反正你好我好大家好。"
守土有責。造福一方本是基層干部的自覺擔當,如今,變相為"催命符"的責任狀卻令干部們疲于應付。過多、過濫的責任狀該精簡的要精簡,該合并的要合并。給責任狀"瘦身",為基層干部松綁,上下聯動,形成合力,才是良策。
3、人民網:整頓基層責任書"打白條"現象不能再等
"每年年初,各種責任書就紛至沓來,環保責任書、安全生產責任書、食品安全責任書、年度目標責任書等,種類繁多。"一位干部表示,這些責任書簽完就擱柜子里了,事前指導、事中管理都跟不上,責任書成了"打白條"。
責任書也能"打白條",至少折射了兩重悖論:一是工作到底做給誰看?群眾怨聲載道,匯報倒很漂亮。看起來是責任書上玩花活,說到底還是為誰服務不清楚。公權的真正責任,不在于為官演戲,而在于為民做事。無論是黨的95年崢嶸歲月,還是十三五規劃建議,一個基本共識是互通的: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踏踏實實為民辦事,往大了說是價值遵循,往小了說就是工作底線。
二是責任到底如何履行?簽字易,履責難;總結易,做事難。這些年,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改革力度從未弱化。一層層的權力清單、一級級的責任清單,旨在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各種責任書,應該是剛性的作為要求,不是生死狀,亦如軍令狀。既然簽字畫押,就當權責對等,完成了要獎,完不成要罰。于此而言,責任界定部門不能"揣著糊涂裝明白",而責任履行部門則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如果責任書成了"放空炮",基層部門的精力和心思都花在"虛晃一槍"之上,還有什么工作能做好呢?
王牌智庫認為,簽訂責任狀的目的是"推行目標責任管理",初衷雖好,終難落實。其根源就在于"權責不對等"。上級部門若把自身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也扔給基層,權力下放就成了"權力下活",一張張責任書反而成了為基層綁定任務的一道道枷鎖。
勿讓"守土有責"被"責任狀"綁架。一方面,要從合并、精簡兩方面入手,給基層責任狀"減負";另一方面,基層也應切實承擔起基層政府的職責,"為民擔責,真抓實干",推動工作落細、落小、落實,避免責任書淪為一紙"白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