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閱官||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撂狠話正視問題何嘗不是一種鼓舞!
時間:2018-03-05來源:王牌智庫 作者:acebm 點擊:
次
【閱讀原文】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山東人的朋友圈被一篇講話刷屏了。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大會”上的講話,被眾多公眾號及網絡媒體平臺轉發,不僅收獲了海量閱讀數,更是引來了眾多山東人的深刻留言,有人說,每一條留言都是山東人積壓多年的憤懣。一篇領導講話,何以在廟堂和江湖之間引發同頻震蕩?
劉家義,男,漢族,1956年8月出生,重慶人。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系財政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經濟學博士,高級審計師。197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2月參加工作。
現任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山東人鄉土觀念極重,喜歡聽“誰不說俺家鄉好”,不但不揭家鄉的短處,聽到別人說不好的時候還護短。但是,這次大家爭相揭短,直指要害。這說明山東現在的差距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為之焦慮已久,愛之深才會“恨”之切。黨員干部對標先進找差距有助于各級各部門主動轉作風,辦實事,而群眾對標先進找差距,則是對一些部門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強力鞭笞。群眾監督的利器一旦發揮作用,隱藏再深的問題也會浮出水面。
要使思想再解放,不僅要循循善誘,更要當頭一棒。昏昏然中一聲棒喝,可以讓人更快地驚醒、反思。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對標先進,直指山東的落后之處。這種“自揭其短”的做法在省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
直指山東錯過轉型升級頭班車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帶來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倒逼壓力,也是一次經濟浴火重生的重大機遇。南方一些省市見事早、行動快,搭上了轉方式調結構的頭班車。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沒有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轉到位、調到位。
直擊山東愈發嚴峻的競爭態勢
經濟總量,我省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億擴大到2017年1.72萬億;與江蘇的差距由50億擴大到1.32萬億。
從能耗水平看,我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全國第一;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為0.57噸標準煤,高于廣東、江蘇等省。
從發展質效看,我省2017年單位生產總值財政貢獻率只有8.39%,分別比江蘇、浙江、廣東低1.12、2.82和4.20個百分點。最近,有研究報告認為,我省轉調進程總體上落后于廣東、江蘇5年,有些方面落后得更多。
2016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3.8%,分別比江蘇、浙江低7.7和6.3個百分點,比我們的近鄰河南還低1.1個百分點。
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量廣東有2.4萬件,我省1399件,僅為廣東的5.8%。
前些年有個說法叫“廣東的橋、山東的路”,但現在我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落到了全國第8位,高速公路雙向六車道的不足20%,高鐵出省通道只有1條,省內高鐵尚未實現互聯互通。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不能讓政府推著轉、被人來轉,任何等待都是沒有用處的。
我們陷入了由別人追著跑到追著別人跑的尷尬境地。
標兵漸行漸遠,追兵越來越近,發展形勢逼人,競爭態勢逼人。
直斥山東干部的官僚作風
有人講,南方一些省的干部遇到新矛盾新問題“向前看”,用創新的思維尋找解決辦法;山東干部遇到新矛盾新問題習慣于“向后看”,看有沒有成規慣例可循、有沒有現成經驗可用。
現在有的部門、地方以簽責任狀為“絕活”,將層層壓實責任變為層層下推責任,最終使責任懸空、虛化,而追責問責只問下級、不問自己,使追責問責成為推卸責任、不盡職不作為不擔當的護身符。
這種數字壟斷、信息隔絕,燒的是人民血汗錢,行的是官老爺作派,把一個技術先進、有利民生、便捷群眾、提升效率、保證質量、陽光透明的大平臺,變成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鋪張浪費的代名詞。
我們一些干部,不缺學歷缺閱歷,不缺經歷缺磨礪,有的簡歷看上去很完美,但每一步都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基本功不扎實,真本事不多。
直面所謂的“政績官運”
為了開創新時代山東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新局面,個人的短期“政績”又算得了什么?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縮短“陣痛期”,降低陣痛程度。新舊動能轉換做好了,基礎打牢了,就是我們貨真價實的“政績”,不能“剛給母雞撒一把米,馬上就要看下了幾個蛋”。
如果我們的發展方式濤聲依舊,產業結構還是那張舊船票,就永遠登不上高質量發展的巨輪,對全國經濟增長、節能減排、區域協調發展等,都是一個大拖累。
某年山東“兩會”期間的一位經濟學家直言,對這篇講話的想法只有一句話“總算承認落后了!”是的,對于這樣一個傳統濃厚、體量巨大、體制強勢的大省而言,要破除官本位,簡政放權,轉變思維方式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但正視問題永遠是第一步。所以僅僅是承認問題,就已經讓群眾如此鼓舞。人民其實并不沉默,他們對于發展的渴望從未止息,這些呼喊需要被聆聽與回應!
王牌智庫觀點:對標差距自覺揭短謀定目標主動補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的講話,或將引領各地政府對地方發展水平的認知從“護短”到“揭短”的主動轉變。堅決破除“成績為主,不足為輔”的舊論調,“自覺自省”“知恥后勇”將是最鞭策人心、催人奮進的號角。
揭短有魄力,補短靠行動。王牌智庫認為,對區域發展而言,實現經濟由“大”向“強”的實質性轉變,地方政府必須保持“憂患意識”,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和思路,對標先進找差距,自覺地反省自身的不足,然后再切實地制定發展戰略目標并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方案中,如此才能順利完成新舊動能的轉化,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