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透露出哪些新信息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原文】2月24日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就公布了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進駐30個地方、單位黨組織開展常規巡視的消息。那么,從公布的這些消息中,能讀出哪些新信息呢?
常規巡視時長增加到三個月,“政治體檢”將更加全面細致。
從公布的消息可以發現,對30個被巡視地方、單位黨組織的常規巡視時長為三個月,而在十八屆中央巡視時,常規巡視的時長為兩個月,增加了一個月的時長。
巡視組組長采取“一次一授權”原則,新老搭配、經驗豐富。
從公布的消息看,本輪巡視共有15個巡視組,每組采取“一托二”的模式,負責巡視兩個地方或單位的黨組織。15名巡視組長采取“一次一授權”原則,新老搭配、經驗豐富。
著力查找七大方面問題,通過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
中央巡視組將牢牢把握政治巡視定位,深入檢查:
(1)被巡視黨組織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情況
?。?)貫徹落實黨章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情況
?。?)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情況
?。?)選人用人和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
?。?)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整治“四風”情況
(6)黨規黨紀執行情況,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情況
?。?)以及十八屆中央巡視整改落實等情況。通過開展巡視監督,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發揮標本兼治戰略作用,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支撐。
二、河南省委新一輪巡視工作啟動組長及任務分工公布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2月22日,十屆省委第三輪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在鄭州召開。按照省委統一部署,十屆省委第三輪巡視安排10個巡視組,對鄭州市等5個省轄市和濟源市一個省直管市、鄭州市金水區等14個縣(區)開展巡視。
會議強調,本輪巡視工作要緊緊聚焦七個重點問題開展巡視監督。一要圍繞黨的政治建設,重點檢查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情況;二要圍繞黨的思想建設,重點檢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情況;三要圍繞黨的組織建設,重點檢查選人用人和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四要圍繞黨的作風建設,重點檢查整治“四風”問題的情況;五要圍繞黨的紀律建設,重點檢查黨規黨紀執行情況;六要圍繞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重點檢查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情況;七要加強對巡視整改情況的監督檢查。
具體授權任職和任務分工如下:
省委第一巡視組組長米劍峰,副組長韓若冰,巡視鄭州市及所轄金水區。
省委第二巡視組組長高穎照,副組長張慶祥,巡視商丘市及所轄睢縣。
省委第三巡視組組長崔紹營,副組長翟迎波、仲紀倫,巡視安陽市殷都區、湯陰縣。
省委第四巡視組組長萬里光,副組長高建慧,巡視三門峽市及所轄陜州區。
省委第五巡視組組長王尚勝,副組長楊軍,巡視洛陽市及所轄澗西區。
省委第六巡視組組長代毅君,副組長鄭新法,巡視濟源市、孟津縣。
省委第七巡視組組長許兆儒,副組長靳合社,巡視周口市及所轄西華縣。
省委第八巡視組組長魏治功,副組長陳天福,巡視漯河市郾城區、舞陽縣。
省委第九巡視組組長鄭俊峰,副組長孫保群,巡視泌陽縣、遂平縣。
省委第十巡視組組長王保華,副組長徐曙光,巡視鶴壁市淇濱區、鶴山區。
三、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一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重要指示精神
來源:光明日報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是毛澤東同志的名言。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深化了調查研究的思想,賦予了調查研究以時代意義,提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
在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動全黨崇尚實干、力戒空談、精準發力,讓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落下去,讓惠及百姓的各項工作實起來,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的價值指向,“‘身入’更要‘心至’”的方法要求,“抓住老百姓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的問題意識,為新時代我們黨的調查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大黨的政治本色,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重視調查研究是新時代面臨的時代課題,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一以貫之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和徹底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最大氣磅礴的書寫,是用腳步在大地上書寫;最震撼人心的文章,是句句有民意、字字見世情。面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開啟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從用心用情、唯真求實的調查研究開始。
四、人民日報再出新詞:“假沸”式表態
來源:人民日報
一位地方干部,寫了一段新春寄語,發人深思:欲“新年再進百尺竿”,就要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勁頭實干,別當只表態不表率的“場面人”。
有種現象叫“假沸”。豆漿往往沒燒開就會沸騰,因豆漿中皂素受熱膨脹會產生大量泡沫使人誤認為已燒開,這種沒煮熟的豆漿喝了容易中毒。“場面人”只表態不表率,形同“假沸”,其危害性也與此類似。面對新目標,他們總是言語上狂風暴雨,行動上微風細雨,“決心”在嘴上,“打算”在會上,“落實”在紙上;一事當前,不是先考慮怎樣把它干好,而是先挖空心思喊出幾條新口號,根本不管能不能做到。好像口號越響越多越奇,就顯得干勁越大、辦法越多、跟得越緊;工作開始時轟轟烈烈,中間平平淡淡,最后杳無音信。
不當“場面人”,意味著知行合一。表態又表率,意味著高品質勤奮。
“多干事、易出事”謬傳已久。于是,表態成了搗“政治糨糊”——光說不練,只掛帥不出征,任務層層下發,有了成績歸自己,有了問題找下面,遇到難題就“裝呆”。明明知道該怎樣干卻裝著不知,有令不行、敷衍塞責、不敢擔當、不敢碰硬、久拖不辦。干事是履職盡責謀民利,出事是犯事踩紅線,把“干事”和“出事”捆綁,不是“自己嚇自己”,就是在替為官不為找借口。諸如此類毛病誤國誤民,當拓寬“能下”出口,使投機鉆營者裝不成樣子,才能讓為官不為者警醒。
“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結合起來,才能擺脫勞而無功式低品質勤奮,以善作善成式高品質勤奮贏得民心。
五、上頭“神仙打架”,下頭“左右挨罵”:基層治理遭遇“翻燒餅”之痛
作者:周楠 梁建強 來源:半月談
最近在基層調研時發現,一些多部門交叉施政的領域存在決策“翻燒餅”現象。部門之間“神仙打架”,基層成了“角力場”,讓基層干部做工作左右為難,基層群眾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政出多門:“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
受訪的基層干部指出,治理“翻燒餅”,一方面在于部分政策制定時隨意性較大,“腦袋一拍有了、胸脯一拍干了、大腿一拍壞了”;另一方面也是官員“本位主義”作怪,上不了解宏觀政策,下不關心基層民意,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決定。
1、決策隨意,“非程序化”埋“打架”根源。
2、片面重視部門利益,“鍋”統統甩給基層。
3、精準對接淪為空談,項目竣工才提“紅線”。
精準“勸架”:法規要理清,權責要對等
受訪的專家和基層干部呼吁,要避免決策“打架”,需進一步規范政策、法規的制定流程,把依法行政落到實處,更需建立科學的問責機制,讓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權責對等,從制度上強化部門聯動的責任和意識。
一些基層干部認為,真正消除“部門打架”,還要以更加科學的問責機制為保障,實現發令者和基層執行者權責對等。“只有這樣,才能改變少數部門‘亂發號施令,不全局考慮,不承擔責任’的現象。”
官場正能量:“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人民日報“抓落實的思考”系列評論節選
良弓在手,貴在速發。未來發展藍圖已經繪就,現在關鍵就是像釘釘子那樣抓落實。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才能如期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模樣。
我們應倡導一種觀念:寧要“有缺陷的突破”,不要“平庸的完美”?;ヂ摼W產品領域有句話叫:“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意思是,“完美”總是相對的,干事創業要有止于至善精神但不能糾結于完美主義。新東西剛誕生時可能都不完美,創新和進步就是變痛點為亮點。江蘇和南京“不見面審批”也是在試點中發現問題,邊干邊完善中形成了可復制性制度。既講“謀定而后動”,又講“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才能把“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精神貫穿于抓落實過程中,在大膽先行先試中抓住機遇、占得先機、取得成效。
我們應強化一種意識:事中督查比事后問責更重要。事后問責制再嚴厲也是“亡羊補牢”,事中督查比問責更重要。把督查貫穿于目標任務落實全過程,才能有效防止“無為執行”“選擇執行”“曲解執行”“敷衍執行”,使“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蔚然成風,確保項目化方法發揮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