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蕪湖GDP增速達11.6%,位居長三角第一。在蕪湖經濟“起飛”的背后,離不開“暢聊早餐會”的賦能作用。在當下及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受國內疫情防控的持續性影響,各城市“穩”經濟更加艱難,必須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搭建新的發展平臺。在各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競爭加劇的發展背景下,加大對標學習力度,以蕪湖為標桿,學習南陽經驗,推行“暢聊早餐會”值得深入探討。
什么是早餐會?早餐會要聊什么?我們的基本理解是:“早餐會”是一種政企溝通方式的創新渠道,是各地黨委政府常態化服務企業的有效補充,企業家可以與政府敞開心扉、共謀發展,為各地在產業生態、精準服務、政策供給、法治保障、宜居環境等方面出謀劃策。
通過信息搜集,目前全國已有多地開始推行政企“暢聊早餐會”,這清晰地傳達一個信號:精準服務企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重點在創新,關鍵在行動。其中,蕪湖“暢聊早餐會”的品牌影響力最大,且帶動河南南陽“復制推廣”。
觀察發現,蕪湖和南陽在當前推進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暢聊早餐會”的推行,從優化營商環境入手,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的產業發展及保持了疫情常態化背景下的產業韌性復蘇。通過分析蕪湖、南陽兩地早餐會的推行情況,我們總結出N條先進經驗,對于更多定位為省域副中心的城市而言,盡快加入探索“暢聊早餐會”的優化營商環境之路,值得多一份期待。
暢聊早餐會,蕪湖“首創推出”
——安徽“第二城”,蕪湖起飛
復盤蕪湖“暢聊早餐會”的舉辦情況,2021年3月開始舉辦,旨在通過市主要領導與企業家面對面對話,搭建政企直接溝通平臺。蕪湖市委書記單向前說,舉辦"暢聊早餐會"是市政府常態化服務企業的有效補充,可以使我們更直接地掌握更多企業的發展情況。截至目前,蕪湖市已經舉辦這樣的早餐會56場,300多位企業家和社會各界代表受邀參加,深受企業家群體歡迎,在蕪湖市民心中的口碑形象極佳。
如今,“暢聊早餐會”成為蕪湖當前最大的城市IP、營商環境品牌,早餐會成為企業家爭相報名參加的活動、媒體競相追逐的報道對象、蕪湖市民津津樂道的談資。作為政府常態化服務企業的有效補充,暢聊早餐會以其“創新、堅持、實效”的獨特魅力,體現著蕪湖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穩經濟優環境、聽民聲遂民愿的決心和態度。
蕪湖早餐會的成功,主要來源于以下四點成長密碼:
1.密碼一:“貴”在堅持舉辦。
做一件事容易,堅持做一件事卻很難。自2021年3月27日首次舉辦以來,截至2022年7月16日,蕪湖市共舉辦56場早餐會。中間,除了受疫情防控等不可抗力因素影響外,基本上堅持每周周六或周日上午召開,市委書記單向前更是做到了堅持親自參加且幾乎場場不落,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清憲還參加過一期。蕪湖不僅做到了堅持舉辦,還做到了定期對早餐會的總結分析。蕪湖傳媒中心直接開通“蕪湖暢聊早餐會”專屬Logo和微信公眾號,瀏覽公眾號的歷條信息,可以查到每一場早餐會的詳細圖文報道,還有3篇不同時段關于早餐會總結盤點的文章。此外,瀏覽留言評論區,更能感受到網民留言、點贊及提建議的互動熱潮。
對此,省內外廣大學者及著名新聞人都認為,放眼全國能把早餐會一直扎扎實實堅持下來的,只有蕪湖,這也是蕪湖打響品牌的重要因素。的確,全網搜集各地召開類似早餐會的資訊,其他地方雖有召開,但次數遠無法與蕪湖相提并論,更沒有為早餐會單獨開通專門報道平臺的。
2.密碼二:“贏”在尊重企業。
眾所周知,政府的會議形式種類多多,形式主義嚴重,繁文縟節,難免對“文山會海”的會議制度設計詬病。比如面對企業家群體,政府也常常組織到企業的各類調研走訪、調研座談會等活動,企業家有時候會疲于應付各類浮于形式的活動,但唯有“暢聊早餐會”的會議形式新穎,“聊”效顯著,而其原因就在于做到了充分尊重企業家群體。最核心的是做到了對企業家行為習慣的充分尊重。時間意味著金錢,企業家的時間相對是最寶貴的。“暢聊早餐會”把會議時間定在上午,一般都是周六周日的上午,8點開始9點半結束,一個半小時時間,不影響企業家返回后繼續工作。
尊重企業家更體現在“細節”處。一是做到了儀式感滿滿,比如親自發請柬,合影照片企業家占C位,且把合影照片寄到與會企業家手上;二是做到了尊重感十足,要求早餐會期間,不備主持詞,不安排講話稿,工作人員基本不在場,不喊電視攝影記者,讓企業家無拘無束地發言。對此,有企業家說:“早餐會看著事不大,卻是個橋梁,搭建起了政商、政企之間的直通車。”
3.密碼三:“成”在開放多元。
“暢聊早餐會”冠以“政企”的名義,原本就是想創新推動政府和企業雙方的溝通。但是,56場早餐會堅持舉辦以來,從受邀嘉賓的“多元化”,到舉辦地點走出蕪湖,充分體現了早餐會“開放多元”的胸懷。
早餐會的“暢聊朋友圈”不斷擴大,受邀嘉賓“多元化”,從國企民企負責人、青年創業者、小微企業主等企業家群體,逐步延伸到網絡名人、高校院士教授、防疫基層村醫、湖市藍天救援隊、星望家長支援中心等相關社會團體組織、新階層群體,早餐會逐漸成為連接民心的橋梁,高效解決各類發展問題的新通道。而且,有些場次的早餐會嘉賓涉及“政學企”“政企研學金”等多領域,通過跨界交流,碰撞創新火花。
早餐會的舉辦地點先是走出鐵西賓館,把文化文藝工作者專場辦在了神山公園的赤鑄書院,后來甚至走出蕪湖,先是在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2021年12月1日,第31場),面向在深蕪湖籍企業家和商協會負責人暢聊;隨后又在首都北京(2021年12月18日,第33場),邀請蕪湖籍或與蕪湖交集頗深的企業家、教育界認識參加。這兩場早餐會極大的提升了蕪湖早餐會的全國影響力。
4.密碼四:“實”在高效改進。
“暢聊早餐會”的最大功能就是要促進政企溝通,這一項功能發揮取決于暢聊后能否很好地解決民營企業的訴求。對這一點而言,蕪湖“暢聊早餐會”,是務實的,每一場早餐會所反映的問題都力求高效改進。“實”具體體現在如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和提升企業賺錢能力兩個方面。
對于企業反映問題,一是做到現場表態辦公,反饋的政商問題,立馬解決;二是立馬安排相關委局跟進解決各類問題;三是不局限在一次早餐會的交流,企業家掃碼入群,后續與市領導在群內隨時溝通,以便持續性交流及解決問題。
對于如何提升企業賺錢能力,創新推出“1%工作法”。即,鎖定提高利潤率1%的目標,成立技術、能源、用工、物流、稅費、融資等6個業務組,分別研究降本增效的路徑方法并合力推進。該方法成為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全國48項典型經驗做法之一。下一步,蕪湖市委書記單向前打算,一定時間后將請第三方機構來評估,看看1%的量化目標是否真的實現。
暢聊早餐會,南陽“復制推廣”
——河南“第三城”,南陽加速崛起
(2021年10月21日)
與蕪湖的“省內地位”相似,南陽的發展定位也是瞄準成為河南的“副中心城市”。2021年10月,南陽市委書記朱是西、市長王智慧帶領黨政考察團考察蕪湖,并與蕪湖締結友好城市,表示要對標學習促發展,深化合作謀共贏。南陽日報曾報道稱,南陽與蕪湖差距體現在四點:差在經濟、差在產業、差在城市、差在營商環境。
兩城結為友好城市后,南陽開始頻頻向蕪湖學習,多方位向蕪湖學習,并將“學習經驗”轉化為“南陽實踐”,“暢聊早餐會”就是其一。在締結為友好城市一個月后,南陽市學習蕪湖市的經驗做法,舉辦了第一期企業家“暢聊早餐會”,截止目前共舉辦九期。
南陽盡管是“借鑒創意”,但在河南是“首創”,在省內引發兄弟省轄市及河南日報等重要媒體的關注。截至目前,南陽版“暢聊早餐會”,雖然沒有像蕪湖那樣做到堅持每周舉辦、擴展到多群體交流、走出南陽辦會等,但是每一期聚焦不同產業領域的交流,對推動相應產業在南陽的鏈群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在短短的半年多時間內,南陽產業發展的變化也是有目共睹,不斷提升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產業支撐力。
持續關注南陽“暢聊早餐會”的舉辦情況,以下三方面“可圈可點”:
1.頻提產業規劃,謀劃產業鏈群發展。
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動南陽產業鏈群發展尤為關鍵,這需要有效推動上下游企業引入南陽,抱團發展。正如在第一期“暢聊早餐會”上,南陽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協會理事長,飛龍汽車零部件公司總經理孫耀忠的發言“南陽企業要做隊友、不做對手”。引領企業做隊友,需要的正是建立相應的產業規劃先行。在9場早餐會上,“產業規劃”成為高頻詞,折射地正是當下南陽推進產業壯大所亟需的正是產業規劃,各領域需要依靠現有龍頭企業,招引扶持上下游企業,促進產業鏈群發展。
2.借鑒創新1%工作法,打造“低成本南陽”品牌。
蕪湖提出的1%工作法,目的是要將蕪湖企業利潤率提高1%,該方法是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全國48項典型經驗做法之一。南陽市借鑒創新1%工作法,提出要將企業在南陽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助力打造“低成本南陽”品牌。
在第四期早餐會上,南陽提出要全力降低企業成本,積極推行服務企業“1%工作法”,把企業在南陽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做到“企業有需要、我們馬上到,企業有期盼、我們馬上辦”,努力打造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在第五期早餐會上,提出要以“高速高效低成本物流”助力產業跨越發展,努力把南陽打造成為內陸開放高地。
3.縣市紛紛效仿,市縣同步舉辦。
截止目前,蕪湖所轄縣市沒有推進“暢聊早餐會”。而南陽學習借鑒“暢聊早餐會”后,所轄縣市紛紛效仿推進早餐會,實現了市縣同步舉辦。截至目前社旗縣舉辦8期,內鄉縣舉辦4期,新野縣舉辦6期,鄧州市舉辦12期,方城縣舉辦2期。
南陽學蕪湖,縣市學南陽,在復制創新中傳承,有力推動著南陽全域的產業發展。一個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人群就是少數的企業家群體。在疫情的影響之下,企業遇到發展難題越來越多,格外棘手。以召開期數最多的鄧州市為例,鄧州持續性的組織召開早餐會,及時了解企業遇到的困難并“現場辦公”一起研究解決,對于緩解企業經營困境有很大幫助。
省域“副中心城市”如何崛起?
——學蕪湖,一起“暢聊”
2020年以來,國家政策層面逐漸出現了兩方面的轉向:一是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嚴控撤縣建市設區;二是有條件的中西部省份,要在省會城市之外,設立副中心城市。對于第二方面,多個省份已明確省域副中心城市:
四川的綿陽、宜賓等;
湖北的襄陽、宜昌;
安徽蕪湖、阜陽;
陜西的寶雞、漢中、榆林等;
河南的洛陽、南陽;
湖南的岳陽、衡陽;
廣西的柳州、桂林……
一般而言,一個省份一般會定位2個“副中心城市”。當下,多個省份正處在幾個城市爭先晉位“副中心城市”的激烈競爭態勢??陀^對比各省內“第二城”“第三城”經濟實力與人口數量,與扛起“副中心城市”的擔當還有不少差距。如何快速崛起,成長為名副其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各地必須堅定走好產業發展壯大之路,由此,對營商環境的密切關注成為當前各地政府的重大考量。
2021年以來,為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蕪湖提出“學習合肥、追趕合肥”的目標,擂響了“雙招雙引”的戰鼓。“雙招雙引”的關鍵元素就是企業需求,于是“暢聊早餐會”呼之欲出。2021年底,河南省進一步明確支持南陽建設副中心城市。自此,南陽市黨政領導也著力推動南陽城市能級提升。從這個角度看,蕪湖和南陽當前面臨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問題也是具有共性的,在兩地的歷場早餐會上,兩市市委書記的講話和要求也始終圍繞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標展開,由此,蕪湖開創的“暢聊早餐會”的解法是有著借鑒意義的。
在“副中心城市”的進擊路上,“暢聊早餐會”無疑是個強推手,值得多一份期待。建議各省“副中心城市”,能加大對標學習力度,學習蕪湖,一起“暢聊”。如何開聊,我們梳理出三大經驗,以供借鑒:
經驗一:列入“一把手”工程是基本前提。
各地“一把手”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關鍵角色,與一般干部相比,有更多的資源、更大的力度,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對企業家而言,企業發展的信心根植于當地的營商環境,將“暢聊早餐會”列入“一把手”工程,頂格推進,打造最強城市IP。以此,讓企業家看到地方領導的誠意與姿態,愿意扎根當地,呼朋引伴,實現產業更大發展。
經驗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系統保障。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前,各地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期待有明顯差距,優化營商環境需要不斷創新方法,且要以系統思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一是要以“暢聊早餐會”為微切口,打通政府為企業服務的直接渠道,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促進企業發展及產業韌性復蘇;二是要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為中心,實現政務服務效率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升;三是要以提升城市能級為終極引力,為產業招引、企業落地、人才招引等提供根本保障。
經驗三:產業鏈群發展是動力支撐。
各地產業發展經驗表明,產業“鏈式化”發展、產業“集群化”布局,是產業體量和質量提升的根本之路。當前,各地都瞄準產業鏈群發展目標,致力于謀劃“第一產業”“主導產業”“戰新產業”“未來產業”等,以龍頭企業“鏈主”為引領,通過“延鏈、補鏈、強鏈”來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優化產業布局,發展產業集聚區、開發區等產業園區,吸引企業“退城入園”實現產業集群式發展。以“暢聊早餐會”為平臺,加大鏈接產業、企業資源力度,推動“雙招雙引”,實現產業鏈群發展。
正如蕪湖“暢聊早餐會”的嘉賓——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所言,蕪湖早餐會已打造成為具有傳播性、擴展性的社會創新范例。未來,希望更多副中心城市“”能加快復制推廣力度,架起政企溝通連心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現各地產業鏈群發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