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67億元!長沙縣發布湖南首個縣域GEP核算成果
時間:2022-06-08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
2021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要求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基礎數據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中,實行經濟發展和生態產品價值“雙考核”,到2025年,要初步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
2021年6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提出,“探索完善具有浙江特點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應用體系”。
2022年1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提出,探索將生態產品總值指標納入相關績效考核體系,實施經濟發展與生態產品總值“雙考核”。
通過梳理國家政策文件不難得出結論:對地方政府的GDP與GEP雙考核機制已是小荷初露尖尖角,既是大勢所趨,又是民心所向。所以,將生態經濟作為地方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之一,經濟與生態兩條腿走路將是未來地方政府工作效能的關鍵所在。
長沙縣在湖南率先開展GEP核算,為其他縣域制定統一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規范,明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指標體系、具體算法、數據來源和統計口徑,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實踐經驗,具有較強的示范和借鑒意義。
長沙縣發布2020年GEP核算成果
GEP是什么?長沙縣的GEP價值多少?
GEP簡單說就是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它是指一定區域在一定時期內生態系統的產品與服務價值總和,是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價值總量,包括物質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三部分,一般以年度為核算時間單元。
2021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要求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基礎數據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中,實行經濟發展和生態產品價值“雙考核”,到2025年,要初步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
開展GEP核算是長沙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的創新舉措,也是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基礎性工作。
長沙縣以開拓創新的責任擔當,成立了GEP核算工作專班,在湖南省率先開啟生態系統產值(GEP)核算,今年4月,完成了長沙縣2020年GEP核算任務,并順利通過了專家評審。
2020年度,長沙縣GEP總值為1643.67億元,單位面積GEP為0.94億元/平方公里,人均GEP為11.96萬元。其中,物質產品價值(包含農業產品、林業產品、畜牧業產品、生態能源、水資源、漁業產品和裝飾觀賞資源)為193.27億元,占全縣GEP總值的11.76%;調節服務價值(包含水源涵養、土壤保持、洪水調蓄、碳固定、氧氣提供、空氣凈化、水質凈化、氣候調節、物種保育)為1331.40億元,占全縣GEP總值的81.00%;文化服務價值(包含休閑旅游、景觀價值)為119.00億元,占全縣GEP總量的9.04%。
2020年,長沙縣GDP總值為1808.3億元,是GEP總值的1.10倍。從GDP和GEP比值來看,長沙縣GDP和GEP相對較平衡。
長沙縣委常委、副縣長彭正球表示,多年來,長沙縣堅持以1%的土地創造財富,99%的土地用來保護生態環境,既創造了“金山銀山”的價值,又保留了綠水青山的“顏值”。從GDP到GEP,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越走越寬。
長沙縣的GEP是如何核算出來的?
長沙縣GEP由物質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三部分構成。其中物質產品包括農業產品、林業產品、畜牧業產品、漁業產品、水資源、生態能源、其它(裝飾觀賞)7大類,共60個指標;調節服務包括水源涵養、土壤保持、洪水調蓄、碳固定、氧氣提供、空氣凈化、水質凈化、氣候調節、物種保育9種;文化服務包括休閑旅游、景觀價值2種。共計3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71個三級指標。核算指標多且內容復雜,其GEP具體是如何核算的呢?
參與長沙縣GEP核算的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研所教授吳根義向記者介紹,長沙縣GEP核算依托專業團隊,研取科學方法,循序漸進開展各項工作。
首先是明確生態系統類型與分布。核算團隊調查分析了長沙縣域內各類生態系統類型、面積與分布。以高分辨率影像為基礎,結合森林資源調查等數據,繪制出縣域內的森林、草地、濕地、農田、城市等5個生態系統類型分布圖。同時對各類生態系統進行進一步細分。如,濕地生態系統主要包括湖泊水面、河流水面、水庫水面、坑塘水面、養殖坑塘、干渠、溝渠、灌叢沼澤、森林沼澤、內陸灘涂等,逐級分類,然后,根據生態系統類型及核算的用途,確定縣域內各類生態系統在物質產品、調節服務、文化服務等3大方面提供服務的種類,編制出長沙縣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清單。
其次是收集資料與補充調查,開展生態系統產品與服務實物量核算。核算團隊收集了大量文獻資料、監測與統計信息數據以及基礎地理與地形圖片,并綜合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文化旅游、統計、發改、農業農村、水務、氣象等部門的統計、調查、監測等數據。為確保數據的權威性、準確性、時效性,同時開展實地問卷調查和野外采樣監測等。
基于前期收集的統計調查數據,選擇科學合理、符合核算區域特點的實物量核算方法與技術參數,根據確定的核算基準時間,核算各類生態系統產品與服務的實物量。核算方法包括統計調查法、水量平衡法、水土流失方程、水量儲存模型、香農指數模型等五種。
最后是開展生態系統產品與服務價值量核算。根據生態系統產品與服務實物量,運用市場價值法、替代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恢復成本法、旅行費用法、保育價值法等六種方法,核算生態系統產品與服務的貨幣價值。將核算區域范圍(長沙縣)的生態產品與服務價值相加,得到全縣2020年度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
長沙縣GDP和GEP共同發展相得益彰
公眾熟悉的GDP,指的是國內生產總值,關注的是經濟系統運行狀況,反映的是區域經濟發展實力。
而公眾不熟悉的GEP,指的是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反映的是區域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各種最終物質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經濟價值總和,關注的是生態系統的運行狀況,反映的是區域生態文明水平。
“2020年,長沙縣GDP總值為1808.3億元,GEP總值為1643.67億元,GDP是GEP的1.10倍,據可查詢到的資料顯示,這是當前國內已發布GEP數據地區中GEP與GDP差值最小的。”長沙縣環委辦主任、縣生態環境分局局長楊喜平向記者介紹說。
這表明長沙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在GDP快速增長的同時生態系統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真正實現了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相得益彰,達到了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和諧。
早在2008年,長沙縣就開始探索符合當地特色的政績考核體系,績效考核不唯GDP,對鎮街實行分區域差異化考核,將全縣鎮街劃分為城市發展型、工業和綜合發展型、農業生態型3種類型,確保生態文明建設指標在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所占比重達到20%以上,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生態環保考核并重。
這種不唯GDP的發展方式,卻并沒有輸掉GDP。2008年實施分類考核以來,長沙縣GDP年均增速超30%,財政收入年均增長超70%。GEP與GDP一起,已成為衡量長沙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標尺。
目前全國部分地區已開展GEP核算工作,發布了相關核算結果,由于GEP的核算和價值量受各地自然條件、生產方式和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其對指導湖南省開展該項工作仍有較大差距,無法直接在湖南應用,湖南省至今還沒有地區開展GEP核算工作。
長沙縣位于湖南省東中部,屬于典型的丘陵地區,自然資源、生物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在湖南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該縣在構建GEP核算體系時充分考慮了氣候、地形地貌、土壤類型、自然資源、生物資源、經濟社會發展,在遵循《陸地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技術指南》規定技術流程、指標體系與核算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長沙縣的實際情況,總結形成符合長沙區域特點的核算體系和方法。
長沙縣在湖南率先開展GEP核算,為全省制定統一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規范,明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指標體系、具體算法、數據來源和統計口徑,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實踐經驗,具有較強的示范和借鑒意義。
彭正球表示,開展GEP核算的目的絕不僅僅只是為了核算生態系統提供服務的貨幣價值,如何推進GEP核算成果應用才是重中之重。下一步,長沙縣將加快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著力構建全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制度政策體系,推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努力保證“GDP”和“GEP”雙增長,在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的道路上取得更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