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一重要論斷,為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蓬勃發展,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誰擁有法治化營商環境,誰就擁有競爭優勢,才能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蘇州一直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作為總遵循,在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打造上以首創精神走在時代的前沿,以全國最優秀的營商環境為其他各地市提供了“蘇州標桿”。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蘇州再加碼
為深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近日,蘇州以白皮書形式發布《蘇州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指數評估報告(2020—2021年)》,公布關于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評估指數。
3月12日,蘇州市委政法委召開全市民營企業執法司法服務保障及政策發布會,發布《蘇州市涉民營企業執法司法服務保障工作白皮書》,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政法機關涉民營企業執法司法服務保障的工作意見》,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法治既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其良性運行的根本保障。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在此前全市作風建設大會上表示,蘇州要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全力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最佳比較優勢,為在蘇州各類企業和人才持續提供優質服務保障,吸引各路人才和資本走進蘇州、扎根蘇州。
制度設計挺在前
鍛造最優營商環境的最硬內核
主動服務,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精準高效支持;平等保護,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規范執法,為民營企業發展穩定市場合理預期……白皮書從六大方面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每一部分細分若干細則,既凸顯了蘇州政法系統踐行法治護航民企發展的擔當作為,又為構建最優營商環境繪出清晰的“路線圖”。
蘇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黃愛軍說,政法機關擔負著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保護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的重要使命,既負責刑事司法,也協調行政執法,更注重服務保障。“蘇州市政法系統高度重視民營企業執法司法服務保障工作,創新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廣大政法干警真誠走進企業問需求、解難題。”
近年來,蘇州相繼出臺《關于充分發揮全市政法機關職能作用依法保障和服務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依法服務和保障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20項措施》《蘇州市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指標體系》等系列文件,充分發揮政法機關職能作用,推動各項制度細化、任務分解,持續加強執法司法服務保障的制度供給。
法治護航民營企業發展,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此次政法系統從法治層面對保障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作出重要部署,堅持各種所有制經濟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做到“一碗水端平”,對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在法律上一視同仁,依法保障其在公正公平的法治軌道上有序競爭。
“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的感知最為敏銳,也最深刻。”亨通集團副總裁崔巍在交流發言時表示,正是基于蘇州良好的法治基礎和政法機關的政策加持,公司才得以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牢牢把握主動權,在全球市場競爭中擁有更多話語權。“抓住了法治化,就抓住了優化營商環境的根本。蘇州積極為民營企業打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出臺依法保障和服務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恰逢其時,讓企業發展有了穩穩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萊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平平對此有著同樣的感受。萊克電氣的一家供應商陷入惡性債務糾紛而停產,生產設備被債權人扣留,萊克電氣將供應商訴至法院,法院立刻啟動綠色通道,當天便予以立案,并連夜作出裁決。通過溝通協商,萊克電氣生產線恢復正常運轉,避免了幾千萬元的海外違約賠償。“政法部門堅持對民營企業的訴訟地位、法律適用和法律責任平等對待,妥善審理涉民營企業各類糾紛案件,為民營企業營造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催生累累碩果。蘇州市委政法委聯合第三方開展的2021年度營商環境司法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蘇州營商環境司法服務總體滿意率達98.58%,民營企業對各項指標打分均高于樣本平均滿意率。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中,蘇州市得分位居全國第三。
甘當“店小二”
把貼心服務送到民企心坎上
當天會議上,蘇州市委政法委還同步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政法機關涉民營企業執法司法服務保障的工作意見》,明確提出32項具體舉措。同時,蘇州市法檢公司各部門發布近3年來保障和服務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典型案例,并對未來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作出承諾,充分發揮法治的經濟增長助推器、社會運行調節器作用,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貢獻法治力量。
32項舉措,精細入微且具有可操作性。蘇州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朱耀明介紹,此次出臺32項舉措,不只是對原有“政法舉措”的簡單升級,而是結合當前蘇州經濟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內容更豐富也更有針對性的舉措,其核心是“服務”,此舉也是蘇州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讓法治成為最優營商環境最硬內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政法機關出臺的服務保障舉措,企業感觸最深。張家港一家從事精密無縫鋼管制造、銷售的民營企業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稅款合計人民幣18.6萬余元,企業負責人向公安機關投案,并及時補繳全部稅款。公安機關在審查該案時,考慮到企業負責人主動認罪認罰,同時企業生產經營正常、吸納了大量本地員工,經與檢察機關溝通,作出了相對不起訴決定。“對企業輕微犯罪采取容錯機制,增添了人情味,今后我們會更加注意企業和個人的守法,同時更多地回饋社會。”該企業負責人表示。
蘇州某生物技術企業因官網頁面含有“最快”“最好”等極限用語的廣告,以及專利產品未標明專利號和專利種類等問題,被舉報涉嫌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并受到監管部門調查處理。“如果按照廣告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要對企業處以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依據蘇州市出臺的‘兩份清單’,由于這一行為未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所以給予其責令限期整改的處理決定。”
對企業輕微犯罪采取容錯機制,是蘇州政法機關提升服務品質的創新之舉。2020年3月,蘇州在全省率先發布《蘇州市涉企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清單、涉企一般違法行為從輕減輕行政處罰清單匯編》,公布248項不予行政處罰事項和206項從輕減輕行政處罰事項;2021年2月,“兩份清單”進一步優化為230項和123項。截至2021年底,蘇州市各級行政執法機關累計辦理涉企“免罰輕罰”案件6.32萬件,涉及金額16.17億元。
江蘇泰和(蘇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羊婷婷認為,“兩份清單”為執法人員明確了清晰指引,有利于提高執法效能,有效激發市場活力,為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在發展初期提供更加寬容的法治環境。
借力新技術
拓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內涵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離不開技術“加持”。
2021年8月18日,在蘇州市中新公證處與蘇州工業園區海關的共同監督下,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第二批因無法內銷和退運的報廢保稅液晶面板不良品被集中無公害銷毀。
“以往,我們對于此類貨物往往通過核銷補稅或退運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會產生一定的成本,而且耗時耗力。”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振明介紹,自從“關證一鏈通”保稅貨物公證輔助銷毀處置項目落地運行,公司每年在不良品處理環節可節省超過300萬元的運營成本。
“關證一鏈通”是蘇州“區塊鏈+公證”應用精準賦能高端制造全產業鏈保稅監管的創新實踐。蘇州公證機構設計出一套貨物從清點、封倉、運輸到銷毀的全流程證據保全方案,利用區塊鏈技術,將相關音視頻、報關單、貨物清單等材料的指紋信息存儲在“蘇州公證鏈”。通過搭建“關證一鏈通”平臺,完成“蘇州公證鏈”與海關監管鏈的跨鏈數據聯通和共享,實現了“單據在線上跑、數據指紋在鏈上存、公證書在線上出”的一站式服務模式,為“陽光文明”執法提供證明和法治保障,同時實現“減稅惠企”。
新技術,同樣應用在蘇州公安機關惠企舉措上。
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智能預警云平臺、安全信息化管理平臺、物流GPS自動安防系統……走進金宏氣體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運營中心”,科技元素隨處可見。金宏氣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向華介紹,自蘇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實施“互聯網+安全生產”舉措以來,有力提升了公司主體責任的落實,實現了全流程、無縫隙、閉環式的安全監管,有效提升了安全監管效能和事故應急預警能力。
在蘇州法院系統,信息化已然成為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的重要手段。在嚴格貫徹依法保護、能動保護、平等保護、全面保護、實質保護和及時保護的原則上,運用信息化手段,為廣大民營企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
蘇州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方世南認為,蘇州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擁有最優營商環境和最佳比較優勢,蘇州市政法系統主動作為,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