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真的猛!
2021年,浙江嘉興新引進大學生12萬人、碩博人才6000多人;2020年,新引進大學生超10萬人、碩博人才超5000人;近三年嘉興新引進大學生超過31萬人,并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
12萬大學生,是什么概念?2021年,萬億俱樂部城市無錫也只引進大學生12萬人。
更讓人驚呼的是,在一份名為2021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榜中,嘉興位列全國第25位,力壓福州、石家莊、南昌等諸多省會城市,在浙江排名僅次于杭州和寧波之后。
嘉興的人才吸引力,堪稱“爆棚”。
這也引來人們的追問:深處強手如林的長三角,嘉興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01 一張“王牌”
要看透嘉興引人的本質,必須探究嘉興的產業發展。
在大學生心中,薪資高、發展機會多是他們就業的首選,即一座城市是否能提供更多更大的“飯碗”。
這些“飯碗”來源于什么?
是產業,尤其是二三產業。于嘉興而言,其二三產業又是否具有競爭力?
先看一組數據:2021年嘉興第二產業增加值3453.7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69.56億元。
這些數據是什么水平?我們對比了一下石家莊、南昌等省會和浙江紹興等城市。
2021年,石家莊兩項數據分別為2107.1億元,3878.4億元;南昌為3218.10億元,3194.11億元;紹興為3228億元,3340億元。
不比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嘉興的二產增加值竟然都超過了這些城市。
在嘉興的二產發展中,工業居功至偉。2020年,嘉興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2021年,嘉興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3萬億元,位列浙江第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594.48億元,同樣超過了石家莊、南昌和紹興,在浙江位居第三位,僅次于寧波和杭州之后,遠高于溫州的1319.6億元。
而在嘉興工業中,新興產業發展尤為出彩。2021年,嘉興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009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756.54億元,居浙江第三;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為67.7%、41.4%、19.8%和18.1%,分別列浙江第3、第2、第2和第1。
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好,就更加契合當下人才的就業方向,成為嘉興吸引人和留住人的“產業容器”。
這些年,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業態在“搶人大戰”中的磁場吸引效應,明顯強于石油化工、紡織服裝等產業。
以最能代表產業發展活力的上市公司來看,嘉興讓人出乎意料。
截至2021年底,嘉興共有上市公司70家,列浙江省第4位,放在全國來看也是前列。其中,嘉興擁有A股上市公司50家,高于濟南、鄭州等省會城市,總市值達到9027.23億元。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里面有7家企業躋身中國上市企業市值500強,居全國第七、浙江第三。特別是合盛硅業、華友鈷業、福萊特等高新技術企業,市值均突破千億,成功躋身浙江省十強,人才吸引力十分強勁。
這些上市公司可以說是巨人,對人才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圖片
鳳岐茶社在烏鎮的成功,是嘉興優質營商環境的縮影
不僅如此,嘉興還有著讓其他城市艷羨的“小巨人”企業。截至2021年底,嘉興累計培育“雄鷹企業”13家,“領軍企業”10家,“隱形冠軍”20家,“瞪羚企業”11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4家。
這些企業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強,對人才的渴望、招引的力度明顯高于一般企業。
人才,最大的愿望是有大展身手的舞臺,最大的顧慮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哪里可以更好地干事創業,哪里就是他們的主場。
而擁有殷實家底的嘉興,正好為人才搭建了發光發熱的閃亮舞臺。
但這只是嘉興的一張“王牌”,對于感召人才,嘉興還有一張王牌——“禮遇人才”。
02 來了這座城,就是“一嘉人”
嘉興對人才有多重視?先看一個案例。
在嘉興,有個地方叫嘉善歸谷智造小鎮,主要發展數字經濟等新興業態,目標是搶占“智高點”。對于縣域來說,一般創新資源比較匱乏,特別是高端人才匱乏。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歸谷智造小鎮卻聚集了國家級、省級高層次人才50多人,各類碩士博士280余人。
更難以想象的是,如此體量龐大、人才薈萃的產業園,背后掌舵者卻是嘉善縣一個名叫羅星的街道。
2010年,歸谷園區開始打造,握著手里有限的資金,羅星街道負責人面臨兩難選擇:請博士還是建廠房?“魚和熊掌”之間,最終做出選擇,人才是第一資源!
彼時,考核指標側重投資產出,各地跟著指揮棒走,對創新和人才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而羅星這個小街道卻胸懷大夢想,孤身勇闖中關村等高端產業聚集地,和眾多一線城市高端園區搶人才。
一個小街道的“雄心”,最終成了夢想成真的蓄積地。
建園近10年來,“請博士”成為羅星街道始終不變的追求。前往北京中關村留創園協會招聘高端專家、留學海歸人才;連續3年舉辦“夢想中國·智匯嘉善”創新創業大賽廣聚海內外英才;在上海設立歸谷聯絡處孵化高端研發人才……
眾多落戶歸谷的高端人才說,“享受著嘉興的低成本,保留著‘021’身份,服務比上海不差,這樣的嘉興,誰都愿意來。”
在嘉興,類似歸谷智造小鎮這樣的高能級平臺還有很多。這些年,嘉興將高能級平臺打造,作為聚人才的關鍵一招。
以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為起點,嘉興與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等一大批大院名所結緣,攜手成立了浙江中科應用技術研究院、浙江大學海寧國際校區等合作載體,還引進建設了南湖實驗室、中國電子科技南湖研究院等新型創新平臺。
目前,嘉興與大院名校共建的創新平臺已達到76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數量列浙江第3位,集聚了一批人才。
可以說,感召人才,嘉興很認真;對待人才,嘉興同樣很真誠。
2020年10月29日,嘉興發出打造“青創之城”的號角,確立用5年時間引進50萬名大學生的目標,向全球青年人才伸出橄欖枝,形成長三角人才集聚“強磁場”。
更重要的是,嘉興沒有將口號停留在口號上,很快便拿出了誠意滿滿的實招。
先是打出“北斗七星”營商環境格局,所謂“北斗七星”,即“三個硬環境”和“四個軟環境”,硬環境包括交通環境、城市居住環境、產業平臺環境;“四個軟環境”指政務服務、金融生態、人才創新、平安法治,在多個營商環境榜單上,嘉興都名列前茅。
后是出臺了“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創新嘉興·優才支持計劃”、碩博倍增計劃、大學生“550”引才計劃等政策,在實習見習、自主創業、人才安居、子女就學、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像人才房票,本科生可領5到10萬元,碩士15萬元、博士35萬元。
更讓外界點贊是,嘉興通過市人大審議,以城市之名禮敬八方人才,明確每年的5月18日為“嘉興人才日”,成為浙江省首個舉辦“人才日”活動的城市。放眼全國,將“人才日”上升到一座城市層面,也不多見。
“今天,嘉興以一座城的名義,向來嘉、留嘉、愛嘉的人才們送上節日的告白,來了這座城,就是‘一嘉人’,選擇嘉興,就是選擇‘城·人之美’。”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在《致人才禮遇詞》中說。
這就是嘉興對待人才的態度。
03 對人才有多好,驚喜就有多大
一座城市和人才的最好關系,就是共同成長,互相成就。你對人才有多好,人才帶來的驚喜就有多大。
嘉興就是最好的體現。
從人口和人才來看,嘉興是浙江、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地級市的大贏家。
2013年開始,嘉興人口增長率不斷攀升,2018年、2019年凈流入更是連創新高,分別達到7萬、7.4萬,人口增量排名浙江省第三位;2021年,嘉興常住人口首次突破550萬,達到了551.6萬,與2020年末541.1萬的數據相比,增長了約11.51萬。
不要小看這11.51萬人,這是在各大城市全面放開戶籍政策,開展搶人大戰,三四線城市人口逐步向一二線城市轉移的大背景下實現的。在這樣異常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嘉興能搶到11.51萬人,實屬不易。
放在浙江全省來看,也僅次于杭州的26.8萬和寧波的13.97萬。2021年浙江全省常住人口共增加72萬人。這就是說,過去一年,浙江超過七分之一的新增人口在嘉興。
要知道,浙江總共有11個城市,其中還有杭州、寧波這樣的“人口收割機”。嘉興能搶到這些人口,難能可貴。
即使放在全國來看,嘉興新增人口也高于南京(10.37萬)等諸多省會城市。
不僅是常住人口,在人才流入上,嘉興同樣是一匹“黑馬”。2019年以來的近三年里,嘉興新引進大學生超過31萬人,并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
以嘉興市唯一一所本科大學嘉興學院的畢業生就業選擇來看,2021屆畢業生主要選擇在浙江就業比例達到78.55%,有44.52%留在嘉興市,遠高于杭州的25.20%;畢業生選擇留在嘉興就業的意愿度達到34.97%。
跳出嘉興來看,在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高端人才凈流入率城市、中國青年理想城等一系列榜單上,嘉興都位列前茅。嘉興國家引才計劃、省引才計劃、省領軍型團隊、省海外工程師等核心指標近年來穩居浙江省前三,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提升至30.5%,人才資源總量突破123萬人。
—座年輕人喜愛的城市,一定會是充滿活力的城市。人才的匯聚,激發出了嘉興更強勁的發展動能。
2021年,嘉興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67.7%、39.4%、41.4%,較2016年大幅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5147億元,較2016年增長159.2%。“十三五”期間,嘉興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51.9%,發明專利授權量提升330.3%,R&D占比達3.31%、居浙江第2位。
產業的爆發式增長,讓嘉興跑出了“嘉速度”。五年間,嘉興地區生產總值從2017年的4500.26億元,躍升為2021年的6355.28億元,成功跨上6000億元臺階,位居全國城市經濟總量第41位。
目前,從經濟總量來看,嘉興暫時落后于溫州和紹興,但從主要經濟指標的數據走勢來看,在浙江的城市排位賽中,嘉興短期內超越紹興已無懸念。
有學者分析預測,10年內嘉興經濟總量有望超過溫州,浙江“第三城”呼之欲出,并已正式向GDP萬億俱樂部發起強力沖刺。
在財政收入上,嘉興十分勇猛。2021年,嘉興財政收入突破千億,達到1122.77億元,連續四年穩居浙江第三,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4.80億元,力壓溫州高居全國地級市財政收入第七位。
一座城市的財力越充沛,說明經濟運行質量就越高。也就是說,嘉興富得有面子、有里子、更有底子。
更重要的是,2021年嘉興全市人均GDP由2016年的79981元提高到2020年的102541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萬元,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98元,首次跨上“四萬元”臺階,連續十八年居浙江第一位……
如果說浙江是共同富裕示范區,那么嘉興就是示范區中的示范區!
這就是嘉興帶給外界強烈的沖擊和震撼,不斷刷新著外界對它的認知。
南湖的柔美,是嘉興的一面;血印禪寺的剛健,是其另一面,兩個看似反差極大的詞,構成了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和城市精神—“勤善和美、勇猛精進”,成為感召人才的鮮明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