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智庫讀“兩會”·產業扶貧||上官同君:拉長產業扶貧的全產業鏈
時間:2021-03-12來源:王牌智庫 作者:acebm 點擊:
次
2021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深入開展消費扶貧。
從智庫頂層設計戰略和系統解決方案的視角來看,“兩會”關注鄉村振興、發展產業扶貧的關鍵詞,立意更加深遠,創意更加新穎,意義更加非凡。《政府工作報告》從高瞻遠矚的戰略高度,闡釋了鄉村振興的全面性、全局性、全產業鏈性和全系統性。可見,鄉村振興已經跨越式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也表明了,過去“十三五”期間的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重點在于夯實新型城鎮化的基本框架和脫貧攻堅政策扶貧成果的基礎,但距離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還差一個扶貧產業新經濟空間的打造。脫貧攻堅是補絕對貧困的短板,向前走一步就是致富,致富面的全覆蓋,即是鄉村振興的基本盤面,振興的下一步就是扶貧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即是縣域和市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標志。其中,“四梁八柱”即是構造產業扶貧和消費扶貧的三維空間及市場體系。如何構建產業扶貧的“全產業鏈”,則是各級黨委政府及其領導班子面臨的挑戰和研究的新課題。
1、產業扶貧的系統難點與應對
“十四五”規劃將鄉村振興牽引到一個時代風口。事實上,鄉村振興就是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拓展以及強化、深化、細化。其中,發展,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報告》說: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促進增長潛力充分發揮。
目前來看,產業扶貧的難點、難題多集中于農業大省及老、少、邊、貧地區,以及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緩慢的發達地區的局部縣鄉村。
總的來看,產業扶貧的難點在于:傳統農業產業比重過大、局部產業亮點與整體區域產業格局缺乏統籌協調,各自為戰、零打碎敲、小打小鬧不成規模;農業產業現代化缺失或者一知半解、現代農業產業園沒有形成主導產業集群和戰略帶動效應、扶貧產業“全產業鏈”基本短缺、產業與市場打通渠道力不從心,農業一產與二產、三產沒能形成互通互融的態勢與格局,沒能給城鄉統籌、協調共進、產業融合帶來動力,如此等等。應對的措施是:一是在“十四五”的統領之下,產業扶貧要放大格局,提高站位,強化系統性解決難題的大局意識,加強頂層設計和問計于民;二是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夯實傳統農副產品加工的基礎功能,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的提升功能,如優質、高效、觀光、休閑、文旅、消費、體驗、數字、高科技、新型電商、物流、包裝、品牌創意等等。
2、產業扶貧與高質量發展有效銜接
《報告》指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個“銜接”既是一個過渡,又是一個質的飛躍。產業扶貧能有效推動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又促進產業扶貧成果,二者互融互通,目的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即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十四五”期間的產業扶貧,已經不是“十三五”期間脫貧摘帽時的產業扶貧,其思想格局、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等,都在逐漸更新。產業扶貧與高質量發展,無疑是一個新的產業體系,不僅僅限于“扶貧”“致富”,而在于提質增效鄉村經濟整體實力,在于提升縣域經濟、市域經濟的整體賦能。產業扶貧必須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強力邁進。
那么,產業扶貧與高質量發展如何有效銜接呢?一個關鍵接口就是:一是在高質量發展的市域和縣域藍圖中加大鄉村振興中產業扶貧的權重,進一步強化產業扶貧的砥柱基石作用;二是在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布局中,提高產業扶貧地理空間和市場空間融合的重要性;三是提升產業扶貧的含金量、含新量,因地制宜,因縣、鄉、村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啥則啥;四是建立產業扶貧的高質量考核指標體系,培優劣汰,優化資源供給與配置;五是把高質量的扶貧產業納入現代市場營銷體系,政府引導,市場對接,徹底打通產業入口和出口。
3、產業扶貧全產業鏈構建
新時代的扶貧產業,也要按照產業發展規律,盡力構建全產業鏈。全產業鏈是培育主導產業及其主導產業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和品牌集群的先決條件。
以河南為例。河南是農業產業大省,可以圍繞小麥、玉米、花生、生豬、牛、羊、禽、果蔬、食用菌、中藥材等十大主導產業,構建產業鏈條完善、市場渠道通暢、消費目標明確的全產業鏈,從原產地、種養、加工、銷售、品牌、文化、傳播、消費及全鏈服務等各個環節,使產業、產品有源頭、有來路,有名有姓;即產業鏈完全、透明、公允,消費者也放心、信賴。
產業鏈無論長短,但是要“全”,要盡量完善。尤其是在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全產業鏈就是一個產業信用體系、尤其是扶貧產業,既有政治任務又有市場責任,社會擔當明顯。各級黨委政府應當重視產業扶貧全產業鏈的構建與完善,以全產業鏈發展思路,創建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本土化、專業化、特色化的現代農業產業格局,充分發揮主導產業的資源集聚、產業鏈補給、城鄉和產業融合的促進作用。延鏈、補鏈、強鏈,在產業扶貧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健全產業扶貧的長效機制
2021年的鄉村振興開局,將是更高、更深層次的脫貧攻堅戰役。要保持脫貧攻堅精神、鄉村振興戰略及產業扶貧方略的穩定性、可持續性,就必須健全產業扶貧的長效機制。
各地黨委政府在看清鄉村振興政治形勢、政治任務的同時,還要吃透政策,以本地民生為本,構建產業扶貧的健康有序發展藍圖,配套健全產業扶貧的長效機制,這叫“風物長宜放眼量”。
產業扶貧既是戰略,又是戰術;既是大局,又是棋局。思路新不新,在于機制活不活。一是健全產業扶貧的主導機制;二是健全產業扶貧的組織機制;三是健全產業扶貧的戰略導入和系統解決方案應用機制;四是健全產業扶貧的“鏈長制”,誰主導,誰負責,層層壓實責任,步步落實到位;五是做好局部產業扶貧與區域產業聯動發展,乃至“飛地經濟”跨越發展的機制活用,由點及面,由面及域,充分發揮好產業扶貧的政策外生力與產業內生力的合力作用。
結 語
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產業格局,政策與市場的融合度越來越緊密,其中的全產業鏈構建思想和思路也越來越凸顯。“全產業鏈”即是一條貫穿其中的主線,紅線。而構建產業扶貧“全產業鏈”的系統性、專業性、機制性,又是第三方智庫的專業和優勢。智庫助政時代已經來臨,“專家治理,專業理政”的智庫新理念,能為地方政府解決產業扶貧推進的系列難題,為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