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經貴州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審定,紫云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這也標志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
毋庸置疑,這是從2015年脫貧攻堅戰沖鋒號吹響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下,在全黨全社會之力的不懈努力下,脫貧攻堅戰所取得的重大決定性成就。全國再無“貧困縣”,也象征著國家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了更為堅實的一步。
當然,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還在,脫貧的成色與質量也還需要提升。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后面的路還很長,要做的事還很多。2020年,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交匯和過渡期,地方政府官員干部更不能松懈。基于此,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地方要加快打通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與產業扶貧、人才幫扶、文化扶貧、生態扶貧、黨建扶貧之間的銜接渠道,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實現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保障高質量脫貧成果。
從832個貧困縣到“清零”
2014年,全國832個貧困縣名單公布,涉及22個省區市。其中,貧困縣覆蓋率最高的是西藏,全區74個縣都是貧困縣。當時,全國貧困縣的面積總和占國土面積一半,全國大約每三個縣中就有一個是貧困縣,完全沒有貧困縣的省份只有9個。
從2016年開始,我國貧困縣逐年脫貧,退出數量在2019年達到峰值。連續7年來,我國每年減貧人口都在1000萬人以上,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至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降至0.6%。
今年初,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2019年底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實施掛牌督戰。截至11月23日,這52個縣全部脫貧摘帽。
判定脫貧標準:“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
“一”就是一個收入。國家的收入標準是2010年的不變價農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按照物價等指數,到去年底現價是3218元,今年為4000元左右。
“二”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目前已經做到。
“三”就是“三保障”。一是義務教育有保障。二是基本醫療有保障。目前所有建制村都已有衛生室和村醫,能夠保障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看得上病。此外,還有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項制度,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醫療。三是住房安全有保障,近幾年我國已解決了800多萬貧困戶的住房安全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
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減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2020年全面脫貧目標完成后,我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發展中國家。
據央視新聞,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晚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二階段會議。
習近平強調,中國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即將提前10年實現消除絕對貧困目標。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我們愿同各國一道,合力建設遠離貧困、共同發展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