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說城||深圳華強北轉型升級:從“山寨王國”到“創客之都”
時間:2017-09-09來源:王牌智庫 作者:acebm 點擊:
次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通過對手機學徒、潮汕老板和劍橋工程師等不同角色的采訪,透視華強北轉型發展之路。
手機學徒:不知未來在哪里
闖蕩華強北的年輕人
“我也是做過富士康,準備去華強北,能不能加個微信。”
22歲的重慶人張宇在發出這條消息后,只身來到深圳華強北。他站在中國的電子第一街,坊間傳說的山寨之都、電子界的莆田系、中國民間手機維修大軍的黃埔軍校。
張宇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學手機技術,全國各地年輕人都涌向這里。他們互相打聽哪里能學到真的技術,一個月要付幾千學費,能不能獲得華強北的貨源渠道,熬出頭的回報有多豐厚。
一個月后張宇發現,華強北野蠻生長的淘金場已經分裂成不同空間:山寨機垂死未死,巨大的交易市場退縮到華強南的居民樓中;一批來自劍橋、帝國理工等名校的研發者,占領了華強北的新樓與空中花園,懷抱震懾硅谷的希望研發產品;而張宇所追隨的傳說,那些第一批在華強北致富的草根,一手筑起了這座山寨之城的前輩,在人去樓空的商鋪里杳無蹤跡。
2017年6月,封街重開后的華強北告訴張宇,在此改變命運的途徑只剩一條:學門新手藝。
張宇決意用青春賭華強北,深圳說:“來了就是深圳人”。華強北曾是這句話的注腳,不看學歷,不問出身。一米長的柜臺,能走出數十個草根億萬富翁,富士康的流水線經歷不遜于大學文憑,騰訊、同洲電子在這里起步。
華強北步行街的商鋪和創業空間煥然一新,等待新的淘金者。
但那都不是張宇可以進入的地方,張宇決定,一定要在通天地通訊市場學到技術。
2017年,張宇22歲,孤身來闖華強北。他認同華強北創新創業的未來,只是除了翻新手機市場的學徒工位,他不知道還能在哪里改變自己的命運。
潮汕老板:離開不忘懷念
衰落的電子批發市場
華強北也改變了汕頭人洪欽的命運——1999年,他十幾歲年紀,第一次在華強北賣手機。那一年國產手機約70萬部,全球手機銷量2.8億部。
但洪欽堅信不疑,未來十三億中國人每個人都會擁有一臺手機。
在那股大浪中,洪欽沒有賭錯。彼時工業制造成本上升,華強北的電子工廠已經外遷,廠房時期的幾棟倉庫改造成為商鋪。深圳是全國最靠近香港、貿易最大膽的口岸。北京、上海、全國二三線省會的手機經銷商涌入華強北尋找進貨渠道。第一家擠不進去,就去擠第二家,擠第三家,直到能夠找到一家合作的上游貨源。一時間全國手機出于華強北。
然而也在1999年,馬云在杭州草創阿里巴巴集團,命運早已把興衰伏筆一同埋下。
網絡銷售給予了華強北重重一擊,壟斷被打破,價格透明。
如今,洪欽偶爾回到華強北,穿過一間間黃色卷閘門封起的檔口,仿佛探望一個時運不濟的老友。在華強北淘足了第一桶黃金后,他事業有成,深圳繁榮富庶,華強北步行街的商鋪和創業空間煥然一新,等待新的淘金者。
劍橋工程師:新的掘金客
中外創客在華強北的創業孵化器HAX中研發產品
山寨之城不堪回首,華強北開始為自己規劃一個硬件創業天堂的未來。
2013年,華強北封街改造,7號線將貫穿地下。彼時名不見經傳的硅谷創業孵化器HAX進入華強北,借助中國電子第一街研發電子硬件,數年之間,聲名鵲起。
當劍橋畢業的英國硬件工程師JamieSalter走在華強北的街上,山寨無人機在頭頂盤旋,他覺得這種“創新”很有趣:“無人機竟然還有輪子,可以在地面行駛。這種東西造價又不貴,能用同一個發動機去驅動螺旋槳和輪子,還是挺厲害的。”
到今年秋天,英國硬件工程師JamieSalter的首批滑雪穿戴設備將從深圳出港,發向美國、歐洲、日本,是完完全全的“華強北設計”。
華強北成長記
青銅時代:從工業區到電子元器件交易市場
1982年,緊靠深南大道的上步工業區正在建設當中。早期在上步工業區安營扎寨的企業從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補償貿易,俗稱的“三來一補”中賺手工費做起,穿表鏈、組裝收錄機、玩具汽車組裝等,只要能獲利什么活都做。
有了資金基礎后,企業開始向外尋求合作,各種投資也紛至沓來,其中最多的就是電子企業。隨著越來越多電子企業的進入,為了管理這些小電子企業。1985年,電子工業部決定在深圳成立辦事處,1986年正式成立了深圳電子集團公司,后更名深圳賽格集團公司。
1996年,賽格大廈拆除重建,成為深圳第一高樓。
上步工業區升級為電子元器件市場是華強北的首次蛻變,也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一次里程碑式的成功。這次升級奠定了華強北今后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聞名的“中國電子第一街”的基礎。深圳電子元器件供銷市場也是中國從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發展的標志,向世界再次證明中國經濟改革的決心和實力。
白銀時代:從“一米柜臺”到電子專業市場
在賽格電子市場的示范效應下,電子專業市場遍地開花,在這些市場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一米柜臺、一部電話、一個計算機。還有一句流行語:每個一米柜臺背后都站著一位百萬富豪。
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因為計算機和移動通信的普及,各類世界流行的電子產品也開始登上華強北電子市場的舞臺。CD、VCD以及第一代手機“大水壺”、BB機、臺式電腦涌入華強北,電子專業市場的產品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時期。
2003年底,聯發科引發一場手機生產技術領域的歷史性變革,將手機功能的接收和發射簡單化、芯片化,這一改革直接導致手機的準入門檻降低。華強北的水貨手機商發現了新的商機:只要有一個芯片,加一個外殼和電池,就能裝配出一部手機;而芯片在附近的賽格市場就能輕而易舉地買到。完整的產業鏈下,山寨機的制造水到渠成,山寨手機產業鏈在華強北正式誕生。
2005年,冒牌翻版手機開始大規模生產并進入市場。
2010年蘋果的上市,山寨機步入全面衰敗。但自主研發、設計的國內本土手機,如中興、華為、聯想、TCL等品牌在這場風波中依舊堅挺,并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知名品牌。
組裝電腦和山寨手機產業的萌芽、發展和謝幕,推動華強北從單一的電子元器件市場,逐步發展成集電子元器件和IT數碼產品、手機通信產品及相關配套產品為一體的綜合型電子專業市場。
黃金時代:業態升級激發綜合商圈潛能
1993年,萬家百貨想要延續白天的繁華盛況至夜晚,便將“倉儲+百貨”的商業模式帶入華強北。1994年7月17日,萬家百貨正式開業,結果迎來意想不到的成功。開業當天的營業額就創紀錄達到24萬元,而且之后營業額還在不斷攀高。
此后,女人世界、男人世界、曼哈商城、銅鑼灣百貨、順電等各類專業市場、主題商城不斷進駐,華強北不再是一個工業物流區,而是逐步發展成現代商業街。在這里,從衣食到玩樂全面覆蓋,華強北成為日不落、夜不休的商圈。
茂業百貨的進駐引領華強北商圈走向更高的發展。2003年進駐時,萬家百貨、銅鑼灣和女人世界等商城已經在這一商圈中占有一席之地,茂業百貨自身定位明確,對比起其他商城集中于超市和小商品模式,茂業百貨將華強北店定位為旗艦店。
鉆石時代:屬于創客的未來
2013年3月起,因深圳地鐵7號線施工需要,華強北路主干道封閉。華強北,也將規劃發展成以區域性的電子專業市場為代表的國際物流中心、多元混合的市級商業中心、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同時兼有商務辦公、居住等功能的綜合性片區。
在封街的四年間,華強北的商業形態和產業結構也實現了轉型升級。在經歷了封街期間客流量巨減的陣痛之后,目前,以賽格廣場、遠望數碼城、華強電子等為代表的商城已經從原來的直銷大賣場,升級成為現在集展示、銷售、創意于一體的綜合商業體,等待新的掘金客。
如今,華強北正希望憑借其完備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成為全球創客與高薪科技產業天堂。華強北正在迎接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鉆石時代”。
然而,這場轉型不是“毫無痛苦”,昔日掘金華強北的“電子大軍”,已經退縮到華強南的居民樓里,在品牌電子時代,他們的生存狀況堪憂。但,這是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必須要面對、要承受的“痛苦”。
王牌智庫認為,智能硬件生態系統的先決條件,政府“國際電子商業名城”的戰略目標,華強北帶著深圳敢于創新和突破的基因,走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大道上,打造“創客天堂”,重塑深圳名片。
順勢方興。華強北,從山寨王國到創客之都,脫困與發展之路預示中國經濟必須走“轉型升級”之路。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壯士斷腕,扼制低端產業的野蠻生長;必須未雨綢繆,促進產業發展向價值鏈中心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