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乱码伦视频_99re热久久_青青青爽国产在线视频_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王牌說城 NEWS

結婚人數再次下降!國家出手了

時間:2025-04-28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婚姻乃人生頭等大事,許多人卻不當回事了。

日前,民政部發布最新數據,2025年一季度全國結婚登記181萬對,較去年同期減少15.9萬對,相比10年前高峰時期少了近一半。

這不是結婚人數第一次下降。在剛過去的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610.6萬對,創下1980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去年結婚人數下降被認為是“龍年無春,不適合結婚”的結果,但今年走勢足以說明,文化只是微不足道的因子,結婚意愿下降才是更大的難題。

結婚是生育的前置動作,如果年輕人連婚都不結了,何談生娃,又何談買房? 

面對這一問題,從國家到地方,全部出手了。

01

零門檻結婚,正在成為現實。

日前,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公布,自2025510日起施行,祭出了“結婚全國通辦+取消戶口本”的組合拳。

 

這是繼2017年全面取消9元婚姻登記工本費以來,又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動作。

全國通辦,意味著結婚不用再回老家,打破地域、戶籍限制,讓結婚登記在全國暢通無阻。

過去無論結婚還是離婚,都需要回到一方的戶籍所在地辦理,但在人口大流動的當下,早已不合時宜。

取消戶口本,意味著只要一張身份證,隨時隨地都能登記結婚,過去因父母反對或高額彩禮而遇阻的情形不復存在。

過去之所以設置戶口本限制,主要是為了防范重婚、騙婚現象,但在大數據全面聯網的當下,同樣沒有存在的必要。

事實上,無論是免費登記,還是全國通辦、取消戶口本,既是尊重結婚自由的體現,但從根本上還是制造“零門檻”的結婚環境

結婚越來越容易了,但離婚卻有門檻,存在爭議的離婚冷靜期并沒有取消。

最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沒有提及此前草案中關于“三十日”的明確時限,被一部分媒體解讀為冷靜期不復存在。

這是誤解,條例雖然沒有提及具體時限,但明確強調 “在法律規定期限內”。

這里的法律規定,自然是作為上位法的《民法典》,“三十日”的規定就是由此而來。

不限制沖動式結婚,卻要防范沖動式離婚,背后的政策導向可謂一目了然

02

有地方開始發錢刺激結婚了。

取消重重限制,只是讓結婚變得更簡單,但人們不會因為結婚容易而結婚,同樣不會因為離婚困難而輕易選擇和好如初。

橫亙在結婚面前的難題,一方面是婚姻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則是單身社會和低欲望社會的盛行。

面對第一個問題,多地政府陸續出臺出手,在整治“天價彩禮”、增加婚育假期之外,開始真金白銀發放結婚補貼了。

我們聽過“生育補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提“發放育兒補貼”,全國已有數十個省市出臺類似政策,最高可補貼10萬元以上。

結婚補貼還是第一次,在省級層面率先有所動作的是浙江。

今年初,浙江印發婚育文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為符合條件的結婚登記對象發放結婚紅包、消費券,同時提出優化完善高校在校學生婚育相關制度

作為先行者,浙江紹興市上虞區給出的是1000元的消費券、體檢套餐及文旅優惠,衢州市常山縣則是1000元的現金獎勵,但前提條件是“25歲以下,初婚,且一方是當地戶口”。

與之對比,地處中部山區的山西呂梁市,甚至比沿海地區更大方一些。

當地提出,在該市登記結婚(雙方均為初次登記)且女方年齡在35周歲及以下的夫婦,給予1500元的獎勵,在登記窗口直接領取。

不過,力度最大的還是有“廣東最急村委會”之稱的某城中村。

日前,廣州白云區龍歸街南嶺村表示,一方或雙方為村戶籍股東成員并具備初婚、婚姻至少保持1年以上的,獎勵2萬元到4萬元不等。

“重金懸賞”的村委會,只是小圈子的孤例,城中村戶籍股東資格不是外界所能輕易拿到的,政策不具備任何普適性。

有沒有發現,與動輒數萬元的生育補貼相比,結婚補貼通常只有一兩千元,且設置了一系列的前置條件,部分甚至只是可有可無的消費券。

顯然,作為人生重大決策,要不要結婚、想不想結婚、能不能結婚,恐怕不是幾千元補貼就能動搖的。

婚姻成本,不只是彩禮、住房、教育、婚育等物質成本,更不乏時間、精力以及放棄單身自由的機會成本。

那些看不到的成本,才是最大的攔路虎,不是政策和金錢就能逆轉的。

03

從國家到地方,為何要千方百計下場催婚?

婚姻是人生大事,也是國之大事。

一方面,鼓勵結婚就是鼓勵生育。結婚與生育之間存在直接關聯,上一年的結婚人數,直接影響到下一年的出生人口

當然,生育并不必然以結婚為前提,在國外“未婚生子”的現象屢見不鮮。但在我國,受傳統文化影響,結婚仍是生育的最大前提。

不過,近年來,多地嘗試生育登記與結婚“脫鉤”,生育登記不再以婚姻為前提,新生兒上戶口不再以結婚證為條件,就是包容性的體現,也是鼓勵生育的務實之舉。

另一方面,穩定的家庭結構是重要的社會穩定器,也是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一環。

婚姻是契約關系的體現,家庭則是道德義務、情感紐帶的載體,通過婚姻、生育構筑的家庭結構,無論古今,都是社會穩定的基石。

而從結婚到生娃,組建家庭的過程就是不斷擴大消費的過程。從彩禮、婚禮、購房支出,到生育、養育、教育開支,無不成了消費循環的放大器。

這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更為直觀。許多年輕人買房就是為了結婚,如果連結婚的想法都沒了,為何還要去買房?

日本之所以陷入長達三十年的消費低迷和房價萎靡,與其超單身社會、低欲望社會不無關系。

韓國之所以被預警為“全國首個消失的國家”,正是“三拋世代”(不戀愛、不結婚、不生娃)持續涌現的結果。

 

結婚、生育與否終究是個人選擇,但立足于全局,單身社會當引起足夠多的重視。

(來源:國民經略)



上一篇:警報拉響!20多個省,人口負增長

下一篇:最新GDP!全國30強城市,又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