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3月27日召開的自然資源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全國用地計劃總量為600萬畝,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方式將持續優化,充分發揮計劃的引導調控作用,使增量配置更精準、更有效,不斷增強土地要素對高質量發展的保障能力。
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土地利用計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專項計劃,其年度規模和配置方式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配置方式上,自然資源部明確了五項舉措。
一是對重大項目用地,依據清單“應保盡保”。對被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國家軍事設施重大項目清單項目用地,以及被納入省級人民政府重大項目用地清單的能源、戰略性礦產、交通、水利、軍事設施單獨選址項目用地,由國家依據清單統一配置計劃指標。
二是對未被納入重點保障項目用地,繼續實施“增存掛鉤”。既算“增量賬”、更算“存量賬”,繼續實施增量安排與存量盤活掛鉤機制,地方盤活存量越多,獲得的計劃控制量就越多,推動地方持續盤活存量。同時,各省(區、市)在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年度增量空間使用規模上,至少為每年保留五年平均規模的80%,其余可用于年度間調劑,但不得突破分階段控制總量,避免“寅吃卯糧”。
三是對經濟發展優勢地區傾斜安排基礎指標。結合盤活存量土地核算計劃指標情況、地區 GDP、農業轉移進城落戶人口數量、吸收外省人口數量等,測算分解基礎指標,進一步增強省級統籌能力,重點保障省委和省政府重大戰略、省級重大產業項目、重大民生工程用地,以及滿足存量土地潛力小的市縣基本需求。
四是對保障糧食和生態等其他優勢地區獎勵計劃指標。為調動各地保護耕地積極性,對超額承擔耕地保護任務的省份,按照一定比例獎勵計劃指標。為加強生態保護,根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和保護狀況,對排名前十的省份以及紅樹林造林合格的有關省份,獎勵一定額度計劃指標。
五是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發展。繼續戴帽下達每個脫貧縣計劃指標600畝,繼續單列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計劃。
據悉,自然資源部繼續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統籌安排全年土地利用計劃,著力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的精準性和利用效率,切實保障有效投資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