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的主要內容
時間:2017-06-30來源:國土資源部 作者:王牌投資 點擊:
次
(一)提出了土地整治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規劃提出,要緊密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遵循新的發展理念,實施藏糧于地和節約優先戰略,大力推進農用地整理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夯實農業現代化基礎;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為導向,大力推進城鄉散亂、閑置、低效建設用地整理,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發展;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要求,大力推進貧困地區土地綜合整治,加大政策、項目、資金支持,助力脫貧攻堅;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大力推進廢棄、退化、污染、損毀土地的治理、改良和修復,促進土地資源永續利用。規劃還提出了,堅守耕地紅線、促進城鄉統籌、加強生態保護、維護群眾權益、堅持政府主導、堅持因地制宜等六項工作原則。
(二)確定了土地整治的目標任務。一是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落實藏糧于地戰略,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十二五”建成4億畝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十三五”時期全國共同確保建成4億畝、力爭建成6億畝高標準農田,其中通過土地整治建成2.3~3.1億畝,經整治的基本農田質量平均提高1個等級。二是全面提升耕地數量質量保護。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開展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努力補充優質耕地。通過土地整治補充耕地2000萬畝;通過農用地整理改造中低等耕地2億畝左右。三是城鄉建設用地整理取得積極成效。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積極穩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整理。有序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優化城鄉土地利用布局與結構,提高用地質量和效益,整理農村建設用地600萬畝,更新改造600萬畝城鎮低效用地,促進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建設用地使用面積降低20%。四是加大土地復墾和土地生態整治力度。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生產建設活動新損毀土地全面復墾,自然災害損毀土地及時復墾,大力推進歷史遺留損毀土地復墾,復墾率達到45%以上,努力做到“快還舊賬、不欠新賬”;同時要開展土地生態整治,加強農田生態建設。五是支持脫貧攻堅和易地搬遷取得實效。土地整治項目、增減掛鉤指標安排向貧困地區傾斜,支持當地運用增減掛鉤政策推動扶貧開發和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適當擴大增減掛鉤節余指標使用范圍,充分顯化土地增值收益,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六是土地整治制度和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大力加強土地整治法律制度、基礎能力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
(三)明確了規劃實施載體。規劃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全國劃分為9個土地整治區;依據土地利用現狀、土地整治潛力等,劃定11個農用地整理重點區域、12個土地復墾重點區域和9個土地開發重點區域;提出了10項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四)制定了規劃實施保障措施。《整治規劃》從加強土地整治制度建設、加強土地整治政策統籌、加強土地整治機制探索創新、加強土地整治規劃實施管理、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規劃實施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