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乱码伦视频_99re热久久_青青青爽国产在线视频_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智庫動態 NEWS

激發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的經濟貢獻度

時間:2023-09-05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規模持續擴張,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逐步增強。2021年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14.3萬億元,對GDP貢獻度達到12.4%。依照當前貢獻度增速看,2025年專利密集型產業對GDP的貢獻度有望超越《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中設定的13%目標。但從國際比較看,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對GDP的貢獻度與歐美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一、中美歐專利密集型產業對經濟貢獻的比較
 
2018-2021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規模逐年擴張,專利密集型產業對GDP的貢獻度逐年遞增,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其中,2021年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14.3萬億元,同比增長17.9%;對GDP的貢獻度達到12.4%,較上年同期提高3.9個百分點,顯示出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帶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但是,歐盟2008-2019年間的專利密集型產業對GDP貢獻度均遠超我國,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規模與經濟貢獻度與歐盟擁有一個年輪的差距。2019年美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4.43萬億美元(與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保持相同口徑,實現可比,故剔除外觀設計專利密集型產業部分,折合人民幣30.6萬億元),對GDP貢獻度達到24%,是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對GDP貢獻度的2倍。
 
從細分產業看,新裝備制造業一直是GDP貢獻的主要來源,2021年新裝備制造業增加值38452億元,對GDP貢獻達到3.35%。疊加疫情帶來的供應鏈中斷以及制造業轉型升級影響,自2018年以來新裝備、新材料制造業對GDP貢獻度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趨勢。相反,受益于防疫產品需求擴張,醫藥醫療產業增加值15479億元,同比增長40.9%,對GDP貢獻度達到1.35%,較上年提高0.27個百分點。信息通信技術制造業、服務業逆勢上揚,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8.1%、16%,對GDP貢獻分別達到2.48%、2.67%。此外,研發、設計和技術服務業、環保產業對GDP貢獻度均呈現小微上漲趨勢,體現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逐步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發展持續向好。
 
二、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對經濟貢獻度不及歐美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專利密集型產業的關鍵技術受制于人,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低,產業經濟效益欠佳。例如:素有“工業母機”之稱的機床產業,高速高精度控制、智能誤差補償等關鍵技術、高檔數控機床以及核心功能部件長期被德國、日本、美國、瑞士等發達國家掌控,高端領域進入壁壘持續攀升。我國高檔數控機床主要依賴進口,國內機床出口產品以中低檔為主,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且客戶大多為美國、越南、印度等中小企業,高端環節國際競爭力不及日本、德國、美國等名企,整體機床產業經濟效益與歐美國家懸殊較大。
 
(二)知識產權對外依存度高,生產性、科技服務貿易長期存在逆差,導致專利密集型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助推作用有限。2021年我國專利密集型服務業對GDP貢獻度僅有3.6%,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尚未完全釋放。這主要是由于以下幾點問題導致,一是專利密集型服務業規模偏小,僅占整體服務業比重的6.7%,信息通信、研發、設計和技術服務供給尚無法充分滿足信息消費升級需求。二是通信技術服務貿易外向度低,我國完全自主可控專利技術影響力不足,高價值專利技術服務供給不夠,造成出口疲乏。三是我國在信息通信技術、研發、設計及技術服務等專利密集型產業中不具備價值鏈主導能力,需支付高額的知識產權許可使用費。四是我國制造業服務化水平偏低,研發、設計和技術服務占GDP比重僅為0.89%,開展獨立研發設計、技術推廣、整體解決方案等深度服務的企業偏少,同時在服務質量、響應速度、設計水平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比存在顯著差異。
 
(三)科技成果轉化率和專利產業化率均偏低。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6%,發明專利產業化率36.7%,而美國科技成果轉化率50%,專利產業化率接近80%。阻礙我國企業專利產業化進程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高端技術經紀人和專利產業化人才,二是缺少資金、設備和場地,三是缺乏優質專利轉化及產業化服務。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利產業化率低的主要因素是專利成果與市場需求匹配度偏低,專利轉化服務鏈條不夠完善。
 
三、發達國家值得借鑒的做法
 
(一)搶占高端產品市場,提高專利密集型產業經濟效益,增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高檔數控系統領域呈現寡頭壟斷格局,日本發那科、德國西門子等頭部企業構建起極強的技術和品牌壁壘,積極開發高速、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數控系統,成功占據了全球市場80%的份額。此外,在半導體研發、設計、制造工藝技術等方面,美國加大芯片研發投入,始終保持技術的先進地位,占領了全球48%的芯片市場,實現銷售額2750億美元。
 
(二)制定技術轉移相關法律,加速專利成果轉化。美國通過出臺《拜杜法案》,采用專利許可和簽訂多個技術轉移合同的方式獲利,解決了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利益分配問題,實現生物科技成果轉化率由5%飆升至80%。日本通過實施“休眠專利”戰略,深入挖掘未被有效利用的專利,暢通了專利轉化流通市場,通過定期發布專利供求對接信息和專利指南,為專利交易提供了便利。
 
(三)美國通過加大專利密集型服務業開放力度,優化知識產權服務貿易環境,已發展成為全球知識產權貿易服務強國。美國通過引進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以及降低境外知識產權服務提供商的門檻等方式,進一步擴大了知識產權服務業的開放度。同時,美國健全知識產權代理服務、交易服務、融資服務、外包服務、信息咨詢服務等全鏈條服務體系,為知識產權服務貿易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文章來源:長江產經智庫   作者:王慧敏 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上一篇:我國宏觀經濟風險短期亟待突破的關鍵問題

下一篇:尋找新能源產業“爆點”,為什么蘇州相城區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