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智庫聯合會成立大會在濟南召開
時間:2023-02-09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2023年1月9日,山東省智庫聯合會成立大會暨山東智庫聯盟年會在濟南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召開。山東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劉致福,山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馮繼康,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袁紅英在開幕式上致辭,山東省智庫聯合會成立大會后召開山東智庫聯盟2022年年會。
1月9日,山東省智庫聯合會成立大會暨山東智庫聯盟年會在濟南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召開
劉致福在致辭中表示,山東省智庫聯合會成立是山東省社科界的一件大事、喜事,把山東智庫聯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真正實現了實體化、市場化、社會化運作,有助于構建開放型、聚合型、共享型的智庫聯盟運營模式,對于進一步健全優化智庫建設體制機制、深化智庫交流合作、加強信息資源共享、推出更高質量的決策咨詢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務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山東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劉致福致辭
馮繼康在致辭中表示,成立山東省智庫聯合會是山東社科界的一件大事,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關于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十分必要,很有意義。希望能夠以此次成立大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同黨校、社科院以及各高校之間和智庫之間的交流合作,共同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
山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馮繼康致辭
袁紅英在致辭中表示,山東省智庫聯合會成立,是對山東省新型智庫建設產生深遠影響的大事。今后,一要立足根本,依托山東省智庫聯合會,設立一批重大課題,開展聯合研究,形成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增強智庫單位服務政府決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二要打造平臺,不僅利用好現有的學術平臺、宣傳平臺等,還要加強對外合作,為聯合會成員單位搭建更多更高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三要創新機制,積極探索創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方式,為智庫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力和活力。
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袁紅英致辭
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韓建文主持山東省智庫聯合會成立大會并在山東省智庫聯合會(山東智庫聯盟)年會上介紹山東智庫聯盟7年來的運行情況
山東省智庫聯合會成立大會分為四個階段進行。開幕式由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韓建文主持,分階段會議分別由山東大學黃河國家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余東華、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社科處(智庫中心)處長賈永飛,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科研和智庫工作處處長邱磊主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新型智庫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指出前進方向。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2015年8月,由山東社科院倡導發起成立山東智庫聯盟。7年來,聯盟積極拓展向省委省政府報送決策建議的渠道,重點打造的高端學術品牌“泰山智庫講壇”已累計舉辦24講,并搭建起網站、報紙、手機端一體聯動的“互聯網+”融媒體多元化傳播平臺,聯盟成員發展從最初的20多家單位發展壯大到50多家。為推動山東智庫聯盟實體化、規范化、聚集化運營,山東社科院聯合山東大學、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齊魯工業大學(省科學院)、省農科院、山東師范大學、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等7家單位共同注冊成立山東省智庫聯合會,作為山東智庫聯盟的實體化運營載體。
大會選舉產生山東省智庫聯合會理事會單位,以及山東省智庫聯合會首屆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山東社科院黨委書記、院長袁紅英當選為山東省智庫聯合會首屆會長。
袁紅英在致辭中感謝山東省智庫聯合會成員單位的信任與支持,表示山東社科院將與各會員單位一起,緊緊圍繞山東省智庫聯合會宗旨,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高質量發展、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中心,著力打造四大平臺:打造高效的智庫協同創新平臺、打造高端的智庫學術交流平臺、打造一流的智庫人才集聚平臺、打造高水平的智庫成果轉化平臺。努力建設具有山東特色的新型智庫聯合體,充分發揮智庫聯合體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的作用,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山東省智庫聯合會(山東智庫聯盟)年會由山東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金衛主持。會上,韓建文結合山東社科院牽頭所做的工作,介紹了山東智庫聯盟7年來的運行情況;交流發言環節,余東華、邱磊、賈永飛、山東省農科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副研究員楊麗萍、山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處長(院長)高景海、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高福一圍繞加強智庫聯盟工作、凝聚智庫聯合會合力等主題作了精彩發言。
山東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金衛主持山東省智庫聯合會(山東智庫聯盟)年會
山東省智庫聯合會成員單位,山東社會科學院相關處所,以及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科學報、大眾日報、山東電視臺、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等新聞媒體記者等80余人以線上或線下方式參加會議。
(山東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賀劍供稿、李鳳珂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