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引熱議 落地見效需努力
時間:2022-01-25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如何加大“雙減”政策落實力度,做到學生減負、教學質量提升?連日來,“雙減”堪稱熱詞,在福州代表團全團會議和分組審議中多次被提及,不少還形成書面建議向大會提交。代表們認為,“雙減”政策落地見效還需各方共同努力,他們從家長、學校、教育部門、培訓機構等角度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騰出時間運動 培養學生興趣
王長平代表在《關于義務教育學校在“雙減”政策下應重視學生個性化培養的建議》中指出,在“雙減”政策引導下,學生的學業壓力和家長的焦慮心情得到了緩解,學校的課后服務質量得到了提升。他建議,學校可組織學有余力的學生參加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閱讀、音樂、體育、美術、勞動等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支持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林榕琴代表提出了《關于“雙減”政策下進一步提升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建議》。她說,未成年人身體健康是全社會關注的話題之一。建議趁著“雙減”政策實施的良機,增加中小學體育課課時至每周5課時,結合課間、課后體育活動,保證中小學生在校內每天都有1小時運動時間??蛇M一步提高中考體育科目分值,并探索體育分值進入高考。
完善配套機制 豐富課后服務
吳賢代表關注的是“雙減”之后教學質量的提升問題。她在《關于落實“雙減”政策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建議》中說,作業量減下去,課堂質量提起來,才能讓學有余力的孩子“吃得飽”,讓“跑得慢”的孩子“跟得上”。針對目前課后服務存在的教師工作壓力增加、校外資源引入不暢等問題,她建議加大財政投入、落實配套政策,多渠道籌措經費,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加強課后服務工作的財政保障力度。研究制定校內課后服務收費標準和教師開展課后服務合理取酬標準,提高教師課后服務專項補貼,體現按勞取酬。教師在課后服務中的綜合表現可納入教師年度考核、職稱申報、評先評優等事項中。
吳賢還建議,發揮好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體育館等公共文體服務場所在課后服務中的作用,拓展校外公益項目,讓學生享有更多課后服務資源。
多措并舉扶持 引導機構轉型
“雙減”之下,學科類培訓機構何去何從?劉鵬飛代表提出了《關于加強“雙減”后教培機構引導的建議》。他說,不少原先從事學科培訓的機構,現在嘗試開設機器人、繪畫等課程,謀求轉型。但有的機構雖改名或培訓科目叫法變了,培訓內容“換湯不換藥”。他建議疏堵并舉,扶持學科類培訓機構有序轉型和退市運營資本有序投資置業,化社會風險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可探索購買服務方式,促進校外培訓成為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同時,保護鼓勵民營資本繼續依法依規舉辦教育的積極性,引導扶持學科類培訓機構的運營資本投身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家長學校等。針對培訓機構人員轉行問題,劉鵬飛認為,培訓機構員工多為具有高學歷的年輕人,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建議相關部門組織缺乏相關學科師資的公辦、民辦學校,招錄這部分師資繼續從事教育事業。
吳賢也建議,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辦學的監管力度,嚴格查處學科類培訓課程“改名不改實”現象,杜絕隱性“雞娃”。
建立評價機制 保障教學質量
“雙減”實施成效怎么樣,如何評價政策落地效果?傅天龍代表提出了《關于完善“雙減”配套政策,實現減量不減質的建議》。他建議根據“雙減”后的教育模式,加強跟蹤,不斷調整完善教學質量檢驗評價機制,確保教學質量均衡提升,與中高考順利銜接。
林莘代表提出了《促進義務教育“雙減”落地落實的幾點建議》。她建議省教育廳盡快組織由專家、校長、教師、家長等組成的團隊,擬訂減負提質綜合評價標準建議方案,確保各地有章可依。她還建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扶持培植減負提質的創新型綜合改革實驗基地校,培養一批敢為人先的專家型高精尖名校長,給予破格晉升晉級并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