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持續發力
時間:2021-01-09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新的一年,財政政策取向、安排情況備受社會關注,特別是很多企業關心減稅降費等政策如何實施。近期,從中央到有關部委釋放出一系列重要信號,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出突出的作用,有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推動經濟恢復增長。從最新統計數據看,2020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5萬億元,財政直達資金預算下達已經完成,其中1.52萬億元資金已經投入使用。這些力度空前的舉措,充分發揮出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功能。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宏觀政策的走向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確定政策走向,必須全面準確考慮國內外形勢。當前,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任務依然艱巨。這就要求包括財政政策在內的宏觀政策不能急轉彎,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要保持一定力度。國內經濟恢復進程中,一些新情況、老問題相互交織,結構性矛盾凸顯,很多企業還面臨較大困難。為此,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持續發力,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從資金支持、減稅降費等方面推動助力經濟持續恢復。
其次,要注重提質增效。越是面臨困難,尤其是資金緊張的情況,越要注重政策實施的質量和效果。保持一定力度很重要,但僅靠擴大財政支出規模而不注重效果,錢有可能白花,而且加大了收支矛盾。必須向內挖潛,堅持優化結構,提高政策和資金的精準性、有效性。近日,財政部明確2021年將建立實施常態化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落實好“過緊日子”要求、加快建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等,這些舉措有利于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把有限的財政資源用在刀刃上。
再次,要注重更可持續。可持續既是更好實施政策的需要,也是有效防范風險的需要。政策力度須保持在科學、合理范圍,特別是在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持續增大的情況下,要掌握好“平衡術”,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需要,合理確定債務規模,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難以持久,只有保持財政運行可持續,積極的財政政策才能有效發揮作用。
當前,政策取向和主要措施明確,下一步將在操作上更加精準有效,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加強財政、貨幣、產業等宏觀政策的協調,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