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主管媒體: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促進經濟復蘇
時間:2020-10-13來源:金融界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沖擊,人民銀行果斷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一系列支持市場主體的金融措施出臺落地。8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分別為10.4%與13.3%,明顯高于上年同期,有力地支撐了經濟從疫情中加快恢復增長。當前,宏觀經濟景氣度持續上升、主要經濟指標繼續改善,我國經濟增速從一季度的負6.8%“V”型反彈至二季度的3.2%,表明穩健的貨幣政策已取得積極成效。
目前,海外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貿形勢依舊復雜嚴峻,但中國經濟潛力大、韌性足的特點沒有改變,經濟運行處于穩步恢復過程中。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貨幣政策要繼續發力,為國內經濟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下一步貨幣政策該怎么走,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9月以來,央行密集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尤其是連續多天開展逆回購操作投放流動性。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這是為了平抑跨節和跨季的流動性緊張狀況,并非貨幣政策轉向。9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三季度(總第90次)例會明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綜合運用并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綜合近期監管表態來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是重要政策目標。
那么,貨幣政策具體如何發力?從規模上看,要綜合運用并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目前,涉農企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亟須金融政策扶持,但要把握好“適度”二字。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日在《金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文中指出,要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科學把握貨幣政策力度,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將經濟保持在潛在產出附近,減少經濟波動。
從結構上看,要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近期,監管層頻頻出手規范房企融資、遏制市場亂象,釋放了明確信號,即嚴控資金流向,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制造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領域,引導信貸結構積極改善。下一階段,要切實抓好已經出臺的穩企業、保就業各項政策落實見效。
從價格上看,要繼續施策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受以中期借貸便利(MLF)招標利率為代表的政策利率下調、LPR報價同步下行以及金融向實體經濟讓利等因素驅動,今年企業融資成本大幅下降。7月,企業貸款利率為4.68%,同比下降0.64個百分點。1至7月,金融部門通過降低利率、減少收費、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措施為市場主體減負共計8700多億元,全年合計減負將達到1.5萬億元。
與此同時,金融改革與紓困支持要并行。政策出臺不僅為了短期紓困,更要著眼于長期改革,這才是打通貨幣政策傳導堵點、破除企業融資“痛點”的根本方法。就促進企業融資成本下降而言,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是必由之路。中國人民銀行在《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增刊中肯定了LPR改革一年來的成果,同時還明確,下一步要穩妥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完善貨幣政策調控和傳導機制,建設現代化中央銀行制度等。市場預計,隨著LPR改革推動貸款利率下降的潛力進一步釋放,后續企業貸款利率還將進一步下行,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