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做京港澳企業創新、青年發展的“集線器”
時間:2022-08-27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連接、集聚、整合、放大京港澳三地資源——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所在中心形容為“集線器”。自2017年成立以來,服務京港澳三地科技型中小企業、助力港澳青年在京發展是中心的主要工作。
中心作為集線器,連接京港澳三地眾多企業、科研、人才、資本資源,同時也充分了解他們的優勢和需求。如何讓這些資源充分配置,是這個集線器的關鍵作用所在。
在中心的推動下,浪潮(北京)電子信息產業有限公司與香港城市大學在先進計算架構領域實現聯合研發;香港大學博士張鑫創辦的中科搏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與澳門大學圍繞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無創腦血氧研究展開深入合作……
港澳企業進入內地發展看中的是內地科技成果轉化的潛力,“但他們不知道內地的市場規律、企業的運作模式以及如何與政府洽談落地”。這就需要中心助力推動企業與相關機構對接。
華港龍生物科技是香港城市大學孵化的項目,他們在“京港青創杯”創業大賽上獲得亞軍,目前已落地廣州,進入臨床和產業化階段。
為了京港澳企業成長發展,中心還會幫助企業進行投融資,開拓市場。遨天科技是一家誕生于中關村,專注商業衛星電推進系統的高科技企業。在中心的幫助下,企業迅速獲得多輪融資。前不久,還與香港航天集團簽下商用電推進產品的商務合同。
得益于香港特區政府和高校的投入,這幾年香港科創企業數量快速增長,與內地合作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意愿不斷增強。過去5年間,中心已服務1800余家企業,其中港澳企業占到三分之一。
近年來,京港兩地政府高度重視兩地的科技協同創新。2021年,中心承接了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共同啟動的“京港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工作,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張凱預計,中心未來服務港澳企業的數量會越來越多。
去年,中心進行關于港澳青年赴京在京的調研。調研發現,很多港澳青年有在京實習就業的意愿,但是缺乏渠道。
針對這一問題,中心一方面搭建資訊平臺,通過微信群、公眾號以及媒體,面向港澳青年發布實習就業信息;另一方面,幫助學生與企業建立直接溝通的渠道。
談到這里,張凱再次使用了“集線器”的比喻:中心連接港澳青年和中關村科技型企業進行更有效的溝通。具體而言,可以幫他們將簡歷直接遞送給用人單位,并請來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對他們進行面試指導和培訓。
最近,中心剛剛聯系字節跳動和奇虎360公司兩家企業面向港澳青年開放申請,有40多名學生被錄取。談到為什么選擇科技型企業時,張凱說,在這些企業實習能讓他們了解到中關村科技創新的活力與發展,通過實習讓學生們重新認識內地。
依托中關村,面向京港澳,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正以其獨特的模式,持續助力京港澳企業科技協同創新發展,幫助港澳青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