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級政府工作報告解鎖,2025 各地營商環境 “升級密碼”
時間:2025-02-18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近期,地方兩會陸續召開,政府工作報告全文相繼公布。2025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營商環境”內容有哪些?我們做了梳理和盤點,供參考。
一、北京市
持續提升營商環境企業獲得感。謀劃推進新一輪改革任務,打造首善標準、國際一流的“北京服務”。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深化一體化綜合監管,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提升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建設成效。完善企業“服務包”“服務管家”機制,加強政策服務、數字服務、熱線服務“三送”工作,及時解決企業困難訴求,優化法律、商事仲裁、知識產權等專業服務,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天津市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優化民營企業對接服務機制,持續清理政府采購、招投標等領域限制,推進競爭性領域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依法在準入準營、資質管理、創造和放開應用場景等方面主動作為,出臺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善于把中央惠企政策送到企業手中,助力企業市場開拓、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減負降本。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爭取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拓展政務服務改革,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打造更多“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完善“運營中心+轉化平臺”知識產權運用體系,推進誠信市場建設。
三、河北省
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深入實施市場、政務、要素、法治、信用環境提升工程。深化招投標“雙盲”評審改革,再推出一批“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推動惠企政策應享盡享、免申即享。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加大助企幫扶力度,完善政企常態化溝通機制,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著力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幫助廣大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難關、添活力,以政府服務的暖心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宣傳貫徹民營經濟促進法。
四、山西省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廣涉企政策“一站式”綜合服務。健全促進現代產業發展的政府采購政策功能體系。加強常態化政企溝通交流和入企服務。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推行服務型執法。深化綜合監管一件事改革,完善企業安靜期制度。建立民營經濟“1+N”服務體系,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著力解決賬款拖欠問題。創設營商環境無感監測體系,推廣“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營造市場配置資源、政府解決困難的發展環境。加強宣傳引導,增強社會預期,提振投資創業信心。
堅持風腐同查同治,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堅決清除系統性腐敗風險隱患,持續深入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
五、內蒙古自治區
再推出30個“高效辦成一件事”、150項“全區通辦”事項,推廣“承諾制+全代辦”服務模式,開展營商環境領域問題專項整治,實打實地解決限制過多、辦事繁瑣、承諾不兌現、新官不理舊賬等問題,讓守信用成為招商引資的核心競爭力,讓每一名干部都成為講誠信的“代言人”。
六、遼寧省
大力招商引資,規范招商、精準招商,發揮商會作用以商招商,從拼優惠政策轉向拼營商環境,從追求“政策洼地”變成打造“改革高地”,以良好的服務、完善的要素保障招引項目、吸引客商。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圍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化流程再造,以縣(市、區)為重點扎實推進綜合窗口改革。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強化部門政策、業務、系統協同和數據共享。圍繞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服務,上線“高效辦成一件事”21項,推進“辦事不找關系、用權不圖好處”成為常態。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加強涉企收費長效監管,嚴肅查處、嚴厲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堅決不收“過頭稅”。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大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各級政府要帶頭建設法治經濟、信用經濟,做到依法辦事、重信守諾,既要理“舊賬”,更不能欠“新賬”!
全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精準服務企業,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健全中小企業增信體系。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權益。深化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壓實屬地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建立防止拖欠長效機制。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創新創造。強化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建立健全涉企問題高效閉環解決機制。服務企業,要做到有事襄助、無事不擾;政府該干的事,必須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全力做好。
七、吉林省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再造政府采購及招投標規則機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投資建設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項目,有效維護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強化企業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優化金融、人才、科技、數字化等增值服務。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立“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效能評價機制。深入推進“一網通辦”。徹底清理規范涉企執法、收費行為,探索“無感監管”模式,嚴查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大力清償政府拖欠企業賬款。
八、黑龍江省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扎實開展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三年專項行動,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和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深化數字政府建設,加快國家部署的“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實落地,持續打造具有龍江特色的“一件事”服務矩陣。
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適時修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深入開展服務民營企業大走訪行動,健全民營企業解難紓困長效機制。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扎實推進拖欠企業賬款清理行動,抓實領導干部包聯服務企業。建強用好省融資信用征信服務平臺,落實省級中小企業穩企穩崗基金擔保貸款投放等普惠金融政策,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長8%左右。
九、上海市
推動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條例,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大重大應用場景、科技基礎設施等向民營企業開放力度,進一步落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持續推動央企總部、區域總部、功能性板塊落戶上海。深化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改革。培育推廣一批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和成果,發布新一批“上海標準”和“上海品牌”。
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實施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58條改革舉措。強化為企服務,完善招商和服務一體化推進機制、重點企業“服務包”制度,更好發揮企業圓桌會等交流溝通機制作用,著力規范涉企第三方中介服務。優化惠企政策,進一步完善從制定實施、發布解讀到申報兌現、評估修訂的政策全流程服務,推動更多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直達快享。簡化涉企檢查,實施涉企行政檢查市區一體化管理,全面推行“兩庫兩單”和檢查計劃備案制度,實現行政檢查減量提質不擾企,進一步規范涉企執法。減輕企業負擔,落實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
十、江蘇省
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管理機制和常態化推進機制,深化提升基層高頻事項“一平臺辦理”,推行基層數據“一張表”。創新政企溝通機制,構建新型親清政商關系,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切實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進一步落實容錯免責、風險備案等機制,鼓勵政府工作人員奔著企業所盼、心系企業所愿,勇擔當、善作為,實打實幫助企業解難題、促發展,真正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十一、浙江省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浙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化“兩個健康”集成改革,落實落細民營經濟32條政策,推動“3個70%”、“7個不準”等舉措精準落地。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切實維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促進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高素質成長,完善政企常態化交流溝通、涉企問題閉環解決機制。盡最大努力推動解決拖欠賬款問題,嚴格落實屬地責任,繼續發揮政府和國企帶頭清欠作用,強化執法監督和失信懲戒,完善拖欠企業賬款清償長效機制。
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健全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運行機制,持續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一網通辦”,推動企業報表“最多報一次”。
十二、安徽省
創優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實施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2025版)。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在準入準營、工程建設等領域實施一批重點事項。持續優化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功能,全面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推進“綜合查一次”改革。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建好用好合肥法務區。完善為企服務平臺“一口收辦”機制,認真對待、努力辦好企業反映的每一件事。深入推進創業安徽行動,優化支持政策和服務,豐富創業平臺和場景,構建以創業聚人才、興產業、增動能的生態體系。
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健全政府采購領域制度規則,常態化開展工程建設招投標突出問題治理。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重大技術攻關任務,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向民間資本推介更多優質項目。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制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加強助企紓困,加大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力度。
十三、福建省
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持續推進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綜合改革,推動出臺《福建省民營經濟促進條例》。
更優環境支持企業發展。聚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組織實施《福建省營商環境建設規劃(2024—2029年)》,全方位深層次建設更好的市場環境、法治環境、開放環境、政務環境、創新環境、產業環境、要素環境、社會環境,讓各類企業沐浴在陽光雨露中,近悅遠來,茁壯成長。促進公平競爭,持續清理廢除顯失公平的壁壘障礙,防止對微觀主體活動的不當干預。完善招商引資、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各領域體制機制,健全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臺功能,確保各類經營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辦好中國(福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保護合法權益,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優化提升省一體化大融合行政執法平臺,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持續清理拖欠企業賬款。高效便捷服務,規范政商交往行為,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立服務企業“四通四到”機制,暢通聯系渠道不叫不到、溝通解決問題隨叫隨到、疏通政策傳導說到做到、打通部門壁壘服務周到。為企業辦事能快則快,深化“數據最多采一次”改革,推進“無證明省份”建設,擴大“全程網辦”范圍。支持企業發展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要,甘居幕后,不能今天去一趟、明天去一趟,導致企業不勝困擾,好心辦了壞事。再次重申,政府務必帶頭講誠信,新官理舊賬,說話要算數,做到言而有信、誠實守信、增強互信,決不能失信于企業、失信于市場、失信于百姓。
十四、江西省
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建立完善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行動,著力破除準入準營障礙,力爭在項目極簡審批、提升融資獲得性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堅決治理“新官不理舊賬”、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等問題,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完善涉企支持政策直達快享、“免申即享”機制。深化“三通一碼”服務矩陣建設,建立全省企業群眾訴求統一受理平臺,拓展“高效辦成一件事”范圍,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跨部門綜合監管、智慧監管。實施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支持國家級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建設,深化“直提直裝”“離港確認”“鐵海聯運+聯運中轉”等改革,推動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促進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發展,探索“產業集群+物流樞紐”協同發展模式。
健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體制機制,扎實開展清理限制民營企業公平競爭障礙、充分激發民間投資活力、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助推民營經濟創新升級、促進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等“五大行動”,支持民營企業合規建設,分層次培育本土民營企業,充分激發民營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十五、山東省
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推動修訂《山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擦亮“民事無憂·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務品牌。縱深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抓好企業遷移登記、就醫費用報銷、教育入學等100個重點事項。升級“愛山東”“魯惠通”平臺,推動政策直達快享、免申即享。優化招投標流程。抓好藥品“補充申請”審評審批改革。建設“魯執法”平臺,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落實“五個嚴禁”“八個不得”,集中整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
深化民營經濟發展支持機制改革。堅定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完善惠企政策落實、企業家榮譽激勵等機制。健全民間投資常態化推介機制,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新能源、新基建等領域。完善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抓好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實現規上企業聯系服務全覆蓋。加強個體工商戶分級分類精準幫扶。開展經營主體播種行動,突出“育新、培強、融合”,完善全鏈條創新孵化體系。新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300家左右。加快培育更多領航企業和世界一流企業,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弘揚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讓廣大企業家放心投資、安心創業、舒心發展。
十六、河南省
深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糾正行業壟斷、市場分割、妨礙要素平等獲取等不公平做法,破除隱性壁壘,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實施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推進智慧高速、智慧物流園區等新型設施建設,加快健全多式聯運體系,支持企業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社會化程度,社會物流總費用與生產總值的比率再下降0.3個百分點。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常態化推進機制,加快高頻政務服務跨城通辦,實現“無感”審批、高效辦理。提升“萬人助萬企”服務專業化水平,加強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深入開展產銷對接、銀企對接、用工對接,推動各類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應享盡享,加大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力度,全力助企穩企強企。實施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加快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著力糾治小錯重罰、多頭處罰,讓各類經營主體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出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持續開展民營企業家“百千萬”培訓,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效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敢闖敢干敢投,以恒心辦恒業。
十七、湖北省
深化營商環境改革與建設,堅定不移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健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常態服務、政策溝通等機制,建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清單、產業項目清單、特許經營項目清單,開展規范涉企執法、賬款拖欠治理、助企紓困解難等專項行動,持續優化產業生態和營商環境,促進國企民企、內資外資、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攻堅,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十八、湖南省
深入推進區位招商、產業鏈招商、營商環境招商、基金招商、情感招商,持續擦亮“湘商回歸”“校友回湘”等主場招商活動品牌,力爭新增百億企業1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00家、單項冠軍企業40家以上。
持續優化發展環境。聚焦打造“三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化民營經濟“六個一”工作,常態化開展“送解優”行動,深化政務數據共享,建好用活“湘易辦”,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探索構建“連環債”清償機制,加力整治拖欠企業賬款行為;做好經濟政策、非經濟性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加強中介機構監管,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堅決整治逐利罰款、以罰代管等問題,高標準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
十九、廣東省
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打造大灣區統一大市場公平競爭先行區。創新招標投標項目管理體制機制,優化整合政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采購等各類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深化廣州、深圳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持續優化粵東粵西粵北營商環境。
二十、廣西壯族自治區
建立清償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大清欠工作力度。深化數字政府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營商廣西·桂在便利”服務品牌。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常態化長效化開展實體經濟調研服務,健全經營主體反映問題響應處置機制,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二十一、海南省
緊盯營商環境,爭優爭先。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經營主體的生命之氧。必須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經營主體需求導向,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有諾必踐,強化問題實質性解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營商環境成為海南自貿港的核心競爭力。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出臺“二線口岸”通關信用管理、涉企監督檢查等法規文件。新建和提升離岸貿易信用監管、信用就醫等特色應用場景40個以上。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實施多個行業領域“綜合查一次”“監管一件事”。搭建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服務門戶。深化“極簡審批”綜合許可、便民簡證等改革。更大范圍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新上線32個服務事項。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開展政府數字化轉型“提質增效”攻堅、沖刺一流營商環境、解決涉企歷史遺留問題三年攻堅等行動,推動重點市縣、重點園區營商環境率先達到全國一流水平。
二十二、重慶市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探索建立區域市場一體化評價機制,促進川渝市場準入和行政執法“異地同標”,迭代升級招商引資工作體系。推動修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和拖欠企業賬款清償機制,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和要素成本。完善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支持企業并購重組,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建立規范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加強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企業是經濟的力量載體,政府要為企業搭把手、助份力,讓重慶成為企業發展的福地、投資興業的沃土!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全市政府系統要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讓依法行政深入人心。
筑牢廉潔防線,深化清廉重慶建設,加強制度約束,嚴厲懲治腐敗,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
二十三、四川省
開展外資服務專項行動,采取基金招商、產業鏈招商、營商環境招商、應用場景招商等模式,引進標志性重大產業項目及研發中心、科創團隊。
深化營商環境改革。落實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更大力度降低融資、物流、用地、用能等生產經營成本。發揮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政策工具的作用,深入實施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用好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搭建數字化小微企業融資平臺。鼓勵發放信用貸款,加大續貸支持力度,減輕企業抵押擔保和資金周轉壓力。擴大省級用地審批權下放范圍。支持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推動產業園區“騰籠換鳥”。深化水權水價改革。完善電力中長期交易機制,用好省間電力現貨市場,探索建立新型儲能和虛擬電廠規范運營機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全綠電產業園試點。開展違規設置市場準入門檻、拖欠企業賬款、侵害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涉企違規收費罰款、涉企執法檢查“五個專項治理”,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加強政策需求調研和落地執行監測,確保政策的適配性、穩定性和有效性。
二十四、貴州省
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大改善三年行動,筑牢“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乎營商環境”的理念,推進貴陽、遵義營商環境試點建設。組建服務民營經濟實體機構,用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民營企業家法律、政策宣傳培訓,進一步暢通民營企業問題收集、反映、處置渠道,完善民營企業訴求建議處置機制。落實預防和清理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落實政商交往正負面清單,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政務服務”模式,拓展“企業之家”服務內涵,提升“貴人服務”品牌。升級迭代公共資源交易“全省一張網”。嚴格規范涉企執法和涉企行政檢查,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整治,有效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提振民營企業信心。
二十五、云南省
實施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經濟領域十大改革攻堅,深化財稅金融改革,一體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招商引資提質、經營主體引培,提升經濟發展整體效能。
規范招商引資行為,扎實推進招大引強、招新引優,推行綠電招商、產業鏈招商、場景招商、營商環境招商等,打造精干專業高效招商隊伍,加強招商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實打實推動各類簽約項目落地,打響“有一種叫云南的機遇”品牌。
有效擴大民間投資。啟動新一輪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推動廳局長坐診、巡診、上門問診,抓好10件惠企實事,擴大市場準入效能評估結果應用范圍,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擦亮效率、服務、誠信“三大營商環境品牌”。發揮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和問題解決機制作用,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制定政商交往“正面、負面、倡導”清單。完善省級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用好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臺,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落實落細,促進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
二十六、西藏自治區
持續優化發展環境。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初步建成全區標準統一、多級覆蓋、多渠道融合的“一門、一網、一線”政務服務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健全民營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動態調整民間投資清單,提高民間資本參與“兩重”比例。完善重點項目聯審聯批和容缺審批制度,協力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優化無還本續貸政策。精準實施“格桑花行動”。健全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完善一體化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優化對企業的全鏈條全周期服務,建立完善防范化解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堅決糾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檢查、亂查封以及行政不作為。加快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加大個體工商戶幫扶力度,實現經營主體數量穩步增長、質量持續提升。
二十七、陜西省
深入開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七大行動,推進基礎設施競爭領域向市場開放,用好“陜企通”、政企懇談會、銀政企對接活動等平臺,細化助企紓困幫扶舉措,鼓勵民營企業敢干敢闖敢投。深化拓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規范涉企執法,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行為,常態化通報破壞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二十八、甘肅省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錨定“西部領先、全國靠前”目標,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年”行動,打造一批優化營商環境省級示范市州、縣區和園區。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實施辦法,落實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深入推進“五轉”工程。按照國務院“五個嚴禁”“八個不得”要求,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有求必應、隨叫隨到、無事不擾,讓民營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舒心發展。
二十九、青海省
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堅持法治安商、平等親商、服務暖商、穩定護商,開展惠企政策速遞、助企資源對接、促企能力提升、涉企執法規范“四個專項”行動,涉企行政檢查堅決做到“五個嚴禁”“八個不得”,綜合整治行業“內卷式”競爭,建立“親清”政商關系正負面清單,多吹政策“暖風”、多做紓困實事。全面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構建“四橫四縱兩端”網絡體系,深化“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慧治”應用,建立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健全企業全生命周期“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體系,有效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數字化水平,以數字政府建設牽引助推數字青海建設,從拼優惠政策轉向優化營商環境,從追求“政策洼地”變成打造“改革高地”。
三十、寧夏回族自治區
堅定不移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召開第三屆全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營商環境全方位提升推進大會,舉辦全國優強民營企業塞上行等活動。
著力解決“門檻高”問題,嚴格實行“非禁即入”,強化公平競爭審查,為民營企業公平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重大科技攻關等提供更多機會,進一步提高民營經濟和民間投資比重。著力解決“經營難”問題,各級政府主要領導每年至少主持召開2次企業紓困集中辦公會,“一題一解”、“一企一策”幫扶企業。把拖欠企業賬款全部納入解決方案,助力“停減虧”企業渡過難關、振興發展。
著力解決“融資難”問題,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中小企業融資促進行動”等活動,落實“無還本續貸”等政策,創新特色金融產品,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著力解決“辦事難”問題,力推“高效辦成一件事”,完善政企溝通、辦事指引、需求收集、投訴受理、結果反饋等機制,最大限度為企業提供便利。
著力解決“四亂”問題,開展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和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嚴格執行“五個嚴禁”、“八個不得”,堅持不具備法定資格的組織不得實施行政檢查,沒有法定依據的行政檢查堅決清理,對違法違規行為企業有權投訴、有權說不,切實做到有事快辦、無事不擾,讓所有企業家在寧夏投資放心、辦事順心、生活舒心。
三十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全面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實施民營經濟發展行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決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支持民營企業參與交通、水利等重大項目建設,建立民營企業反映問題收集辦理反饋閉環機制,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更優環境。
加快新疆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改革任務落實,差異化布局開放型產業,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改革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