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建立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讓大家印象深刻,2021年我國進一步建立了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通過改革優化資金分配格局,進一步發揮好直達資金惠企利民作用。今年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相較于去年有哪些變化?各地在直達資金投向、使用和監管上實際效果又如何呢?
2020年,我國建立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為開展疫情防控、紓解企業困難、保障基本民生提供了重要支撐。2021年,我國進一步建立了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資金總額達2.8萬億元,基本實現了中央民生補助資金的全覆蓋。
一年多來,直達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如何?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又有什么新變化、新成效?近日,記者赴廣東、湖北、陜西等地,調研采訪落實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的最新進展。
“直通車”保持加速度
5月中旬的廣州已有些炎熱,同樣熱火朝天的是廣州呼吸中心項目工地。5層的門診大樓、15層的國家重點實驗室、20層的住院綜合樓……各個大樓在架空連廊連通下渾然一體,裝飾裝修緊張施工,綠植鋪種也正開展。
“中心在2017年7月7日動工,計劃于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將成為世界領先水平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和研究中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挪富向記者介紹。這位去年率隊馳援武漢的呼吸內科專家,迫切希望加快建設呼吸系統疾病診療中心。
據悉,廣州呼吸中心項目總投資超過26億元,盡管各級財政給予了大力支持,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隨著工程推進,資金面壓力逐步顯現。“中心工程推進速度快,資金需求量大,去年6月和11月,省市及時下達抗疫特別國債資金合計4億元,對項目建設提供了巨大幫助,注入了新能量。”從申請到下達僅用了5天時間,4億元直達資金到位,對張挪富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實際上,廣州呼吸中心項目只是廣州眾多受益于直達資金的項目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污水聯合防治、廣州市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等項目也得到了直達資金的有力支持。
而在2020年面臨疫情嚴峻考驗時,湖北獲得中央下達的1781億元直達資金,得以有效開展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復工復產等工作。“今年前5個月,中央下達湖北省直達資金指標1281億元,湖北分配下達進度93.1%;全省形成支出649億元,支出進度50.7%,超序時進度9個百分點。”湖北省財政廳國庫處處長熊曉飛介紹。
與2020年機制相比較,常態化直達機制呈現“變”與“不變”的有機統一。“一竿子插到底”的流程基本不變,也就是“中央切塊、省級細化、備案同意、快速直達”。同時,直達范圍、分配辦法、工作機制和監控等方面則進行了優化和改進。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直達機制對省級細化的時間做了調整,由去年的一周時間延長到30天左右。去年是非常態化情況,對資金下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是按照正常預算的流程走,往往是前一年10月份開始提前下達下一年預算,所以我們去年10月就開始做,省里有比較寬裕的時間,工作也能夠做得更細。”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此前表示。
時間雖然更充裕,但下達、支出仍保持“加速度”。比如,湖北荊門市財政局收到城鄉義務教育補助資金457萬元后,立即在系統內打標識、做分配,同步要求主管部門制定分配方案;在教育部門提交分配方案后,將信息錄入系統與相關單位發放資金到學生手上兩項工作同步完成。從3月底教育部門提交分配方案,到4月初完成支付以及系統內支付數據對接,僅用了一個星期時間。
從全國情況看,在2.8萬億元直達資金中,今年前4個月整體上超過90%下達到基層和使用單位。截至4月底,支出進度達到了41.5%。“直達機制有力有效安全到位,在沖抵部分階段性政策‘退坡’影響,促進經濟穩增加固、穩增向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完成今年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云說。
惠企利民更精準
直達資金投向了哪里、發揮了什么作用?這一問題備受關注。
如何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特別是支持中小微企業,一直是宏觀政策關注的重點。廣東佛山德芮可制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藥品制劑技術研究開發為主的企業,自2018年起就按規定申請了就業補貼,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的實施,為企業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撐。佛山南海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一季度,共向該公司發放小微企業社保補貼、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約35.9萬元,其中今年一季度發放小微企業社保補貼約4.1萬元。
“社保扶持政策大大降低了企業用工成本,同時,與社保補貼相配套的基層就業補貼鼓勵高校畢業生到我們小微企業就業,緩解了我們的招聘壓力。”德芮可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福文說。
截至5月13日,廣東省獲得中央直達資金625.54億元,地方對應安排資金460.75億元,共形成支出754.52億元,支出進度為69.46%。自直達機制建立以來,惠及各類市場主體8.77萬家,受益群眾超1億人次。“我們把超8成以上資金分配到市縣,落實兜住‘三保’底線政策要求,全力支持基層運轉、就業補助、養老保險、義務教育、衛生健康、醫療救助、困難群眾補助等。”廣東省財政廳副廳長姚露說。
在湖北,2020年至今,武漢市江漢區累計收到上級直達資金指標28.09億元。江漢區財政局局長楊青向記者一一列舉了資金投向:直達資金中的抗疫特別國債5億元,全部投入到公共衛生補短板工作;全面落實穩崗就業補助政策,惠及378個企業、1.1萬余人;落實防疫重點企業貸款貼息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融資負擔……
“直達機制將財政資金通過‘特快列車’直達惠企利民第一線,為基層送來了‘及時雨’、提供了‘救命錢’,在疫情防控和疫后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經過這一年多的工作,我們深切感受到直達資金監管機制的‘快、準、好’。”楊青說。
湖北省財政廳副廳長劉輝文表示,在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中,湖北著力支持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讓資金流向群眾希望、企業期盼的方向和領域,加大基層保工資保運轉,集中更多財力加大對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的投入。
在陜西,今年前4個月,中央下達陜西省直達資金預算指標949.47億元,省級財政已分配882.47億元,占中央下達資金的92.9%。“中央直達資金的下達,在支持陜西省基層牢兜‘三保’底線和促進陜西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陜西省財政廳副廳長李明懷表示。
記者了解到,基本民生投入、醫藥衛生體系建設、幫扶困難群眾、重大項目建設、彌補基層財力等方面,成為陜西省直達資金的主要投向“目標”。比如,前4個月民生保障類補助資金275.63億元,支出157.85億元,支出進度57.27%,有效緩解?;久裆⒈9べY、保運轉的資金壓力。渭南市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學生資助補助經費支出1.3億元,有效保障學校運轉、學生營養膳食和特崗教師工資發放,這些支出正是來自直達資金。
持續擰緊“安全閥”
2.8萬億元要精準直達基層,如何實現對每一筆資金嚴格監管,這無疑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從中央到地方,圍繞直達資金分配、下達、使用等整個流程,建立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的資金監控體系,確保資金下達與資金監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
科學、嚴密的資金監管體系是促進直達資金規范、安全、高效使用的重要保障,直達資金監控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好‘過路財神’、不做‘甩手掌柜’,我們密切跟蹤直達資金預算執行情況,切實發揮監控系統‘助推器’和‘千里眼’的作用,加強對預算指標分解下達、資金支付和惠企利民補貼發放情況的監控。”熊曉飛說。
在各地直達資金監控系統中,27項直達資金都打上了“直達”標識,資金分配到哪個部門、落實到哪個單位、細化到哪個項目,在系統中一目了然。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直達資金監控系統由數據追蹤擴展到全程管理,各地結合實際開展了一系列探索。
比如,陜西省借力“數字財政”,融合財政云系統、直達資金監控系統確保監控工作精準高效。“我們推動直達資金監控系統與財政云生產系統深度融合,借助財政云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便捷、高效的優勢,及時將指標信息、支付信息導入監控系統,確保監控工作精準高效,數據信息準確完整,資金撥付流程事半功倍。”李明懷表示。
“預警”成為各地監控資金使用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加強監控系統的預警功能,設置預警標準和規則,發現問題及時糾偏。比如,廣東通過在日常工作中總結常見問題,監控系統創新設置一系列預警監控規則,觸發問題時系統馬上發出“警報”,工作人員則立即進行核實、處理。
在今年實施直達機制過程中,以財政部門為主過渡到注重發揮各方作用,建立起跨部門協調機制。比如,湖北針對2021年直達資金范圍進一步擴大,直達資金以共同財政事權資金為主,具有涉及部門更多、項目管理更為復雜的特點,縱向做好各級財政的協調配合,橫向加強與資金使用部門間的交流與信息反饋,密切跟蹤資金分配使用情況,加快資金執行速度,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廣東大力提高部門參與力度,在監控系統中開放部門錄入惠企利民數據的權限,提高數據錄入準確性,確保一手數據直接錄入系統。同時,抓住‘數字財政’上線契機,實現直達資金指標和支付數據自動推送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姚露說。
常態化資金直達機制下,資金分配更加科學、資金監管更為嚴格,2.8萬億元正在更快更有效地發揮惠企利民作用。“從目前情況看,2021年常態化直達機制執行情況良好,重點支出得到有效保障,有力促進了地方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許宏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