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振消費 金融如何發力
時間:2025-03-11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2025年全國兩會上,提振消費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32次提到“消費”一詞,比去年多了10余次;在今年全國兩會的首場“部長通道”上,與消費相關的問題同樣不曾“缺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確定為十個方面工作任務中的第一條,并且打破“消費是慢變量”的常規,強調促消費和擴投資之間要形成互動。
消費是生產的最終目的,是經濟增長的基礎動力。將提振消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提升消費能力、優化消費環境、促進消費升級,有利于帶動生產、流通等其他環節協同發展,形成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
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市場活力滿滿,春節期間,文化旅游消費的繁榮活躍更是超出了預期。但同時,我們要認識到,當前經濟運行的突出矛盾是需求不足,外部環境變化可能對外需帶來新的沖擊。
緩解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對沖外貿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需要我們把發展的著力點更多放在提振內需上。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激發內需潛力,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主要工作任務時提出,要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強調要制定提升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專項措施,釋放多樣化、差異化消費潛力,推動消費提質升級。
在提振消費的過程中,金融扮演著重要角色。圍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提升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要求,今年,金融助力提振消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助力解決消費能力不足的問題。
提升消費能力是提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就金融而言,解決消費能力不足,短期可以從信貸支持著手。深入發展普惠金融和消費金融,圍繞家居、汽車、數碼家電等居民日常消費需求,推出差異化信貸產品、信用卡專項分期服務等。將金融服務嵌入高頻消費場景,并通過定向、適度降低消費信貸產品利率,支持消費者擴大消費需求。從長期來看,要助力提升居民收入,穩定消費者預期,增強消費者長期消費能力和意愿。大力支持個體工商戶、民營及小微企業發展,帶動就業和增收。支持土地流轉和鄉村產業發展,帶動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
第二,助力解決消費領域優質供給不足的問題。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居民對消費的需求,也從原來的基礎生存性消費,逐步向體驗感更強的個性化消費轉變。因此,擴大消費領域的優質供給是提振消費的重要方式。就金融角度而言,助力消費領域提升優質供給,可以從支持企業提升科技能力、聯通多方資源、精細化客戶畫像等方面著手。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升對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響應速度。構建高頻消費場景的“金融+非金融”綜合服務生態,精準對接供需雙方。對消費者的支付習慣、偏好進行分析,幫助供給端企業精準定位市場需求,優化產品設計。
第三,助力消費環境進一步改善。
毋庸置疑,消費環境會對消費者的體驗產生重要影響。良好的消費環境是提振消費不可或缺的內容。金融助力優化消費環境,需要從更便利的服務和更可靠的保障兩方面著手。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消費便利,豐富消費選擇。針對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場景,金融機構可以量身定制金融產品,更好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金融需求;針對長期大額消費需求,可以通過提高消費貸款額度、延長消費貸款期限等,豐富消費者消費選擇。另一方面,要做好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可以通過健全金融消費者保護服務平臺、加大對非法金融活動的打擊力度等方式,增強消費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