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4日上午舉行的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論壇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作了發言,認為要以產業協同實現“港灣”產業發展優勢與政策、資源優勢疊加,務實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與廣東的產業聯動發展。
海南具有開發深海、發展藍色經濟的先天資源優勢,而廣東具有較為完整、較強競爭力的海洋產業體系。遲福林建議,以“廣東技術+海南資源”“廣東研發+海南應用”,合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洋產業體系與服務體系。同時,依托海南全島與周邊海域的風能資源,與粵西沿海經濟帶合作開發海上風能資源;共建遠洋漁業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遠洋漁業海外基地,合作打造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裝備維護保養產業鏈。
“推進瓊粵農業合作,不僅將明顯拓展廣東農業企業發展空間,也將帶動雷州半島與海南島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整體提升。”遲福林對瓊粵合作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很有信心,他認為,可依托東盟國家豐富的農業資源,發揮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及加工增值免征關稅等政策優勢,支持廣東農業加工貿易企業到海南發展,設立農產品加工園區,同時促進熱帶農產品產業鏈延伸,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在生物醫藥產業合作方面,遲福林認為,海南可以吸引珠三角相關企業重點圍繞特色中藥開發、高端仿制藥生產、高端化學藥、海洋生物藥等的新藥創制等部分產業鏈環節在本地布局。
此外,遲福林認為,要發揮瓊州海峽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地處國家重大戰略交匯點、廣東海南相向發展最前沿等區位優勢,盡快打通瓊州海峽兩岸經濟聯通的堵點,實現廣東海南間資源要素聯結、產業協同聯動、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