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乱码伦视频_99re热久久_青青青爽国产在线视频_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產業動態 NEWS

六大重點產業培育轉型新動能

時間:2023-03-18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七臺河市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鞏固煤炭深加工基礎優勢,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煤炭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綠特色食品、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等六大產業,打破單一產業結構制約,培育壯大轉型發展新動能,構建多點培育、多元支撐、協調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八大優勢

打造“中國石墨烯小鎮”

□本報記者文天心

七臺河將發展石墨烯產業作為新材料新能源的先鋒軍,充分利用優質石墨資源,與周邊地區錯位發展,加快推動石墨產業園規劃建設,積極引進戰略性投資者,加快轉化石墨烯應用最新成果,推進負極材料、石墨烯應用、高端石墨三大產業集群,打造“中國石墨烯小鎮”。

豐富的石墨資源,為石墨烯產業發展提供原料保障

七臺河轄區內已探明石墨儲量4.78億噸,礦物量3248萬噸,具有儲量豐富、品位高、鱗片大等特點,平均品位13%,最高品位達到40%以上,國內罕見。現有石墨采礦權4宗,探礦權1宗,礦權相對集中,發展高端石墨烯下游應用產業具有充足的原料保障。

先行的研發優勢,為石墨烯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依托龍頭企業帶動,進一步放大先發優勢。七臺河本土大型股份制上市企業寶泰隆公司是東三省新材料、新能源技術方面的領軍企業。市政府補貼5000萬元資金,支持寶泰隆引進石墨烯制備技術專利,其單層快速剝離、自動分離分級、快速高效提純和連續式規模化還原等多項石墨烯制備關鍵技術居全行業前列,各項指標均能滿足特殊應用領域的要求。目前寶泰隆已成功建成了150噸/年石墨烯工業化生產線。

高端的科研人才,為石墨烯產業發展提供后續保障

目前在七臺河市發展石墨產業的研發團隊中,已有張建剛等石墨烯制備和應用核心技術專家加盟,同時擁有黃隨國、王振廷、袁國輝、朱宏偉、宋懷河、黃輝等知名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團隊。并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依托寶泰隆(北京)研發中心、寶泰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龍江寶泰隆新材料新能源研究院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針對石墨烯、石墨烯衍生品及下游應用產品進行技術研發。

高起點的石墨園區,為石墨烯產業發展提供承載保障

大手筆規劃建設了七臺河高新區新材料產業園,占地面積405公頃。目前,園區已實現七通一平,基礎配套設施完善。新材料產業園已建成總面積1.2萬平方米孵化器兩棟,在建總面積1.5萬平方米孵化器兩棟。

集聚的政策合力,為石墨烯產業發展提供競爭保障

作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信息惠民試點市和東北地區民營經濟改革試點市,七臺河還享有國家《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等支持政策。國家和我省制定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有力促進七臺河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

優良的發展環境,為石墨開發利用提供服務保障

近年來,七臺河市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事項,壓縮時限、優化流程,非行政許可全部清零。同時,創建“讓企業最滿意,讓群眾最滿意”的“兩最”服務環境,實行零距離接觸、零關系辦事、零利益服務、零障礙入駐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打造優良的發展環境,全力服務招商項目和扶持企業發展。

厚重的工業基礎,為石墨烯產業發展提供鏈條保障

七臺河擁有全省產業鏈條最長、發展最優的煤炭精深加工產業,在循環經濟發展上積累了大量成功經驗,并在產業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上有著先天優勢,能夠快速整合現有基礎,加快打造多元石墨烯產業鏈條。

有力的金融支持,為石墨烯產業發展提供創新保障

成立了新材料產業基金,為落地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創新思路提高資本利用率。謀劃遴選100所高校,為其材料學院研發石墨烯提供經費和原料,更好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更好地推動石墨烯產業發展,更好地推動七臺河市轉型振興發展。

七臺河煤化工讓“烏金”變“綠金”

□本報記者文天心

小小的煤塊通過層層精深加工被“吃干榨凈”,可以衍生出天然氣、汽油、尿素、復合肥等幾十種“跨界”產品,七臺河市在轉型路上找到了化“烏金”為“綠金”的秘訣,讓傳統的煤焦產業“老樹”開“新花”。近年,七臺河市煤焦產業轉型升級再發力,產業鏈、價值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伸。

七臺河煤化工一度曾是全省煤化工基礎最好、鏈條最長、所占份額最大的地區。但近年來,七臺河煤焦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焦炭開工率不足使化工產品產量大幅下降,銷量減少,造成各焦化企業主營業務虧損。

現實的困境逼迫各煤焦企業必須謀劃可能脫胎換骨的路徑,延伸產業鏈、進行深加工及綜合利用,謀求由傳統煤化工向現代煤化工的轉變。七臺河市委市政府利用市場倒逼機制,積極促進煤焦企業整合資源,淘汰落后產能,延伸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現代和精細化工,向煤炭產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向煤炭循環經濟領域進軍,七臺河煤化工轉型升級再出發。

2014年6月,寶泰隆公司焦炭制年產30萬噸穩定輕烴項目開工,一改原有加工冶金焦為生產化學焦,合成穩定輕烴,示范性地引領全國焦化企業走轉型升級新路,其產品是一種低硫,無錳、鐵、鉛,低苯、無固體雜質的優質高標準燃料,優于國V汽油標準,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可以收獲顯著的環境效益,減少PM2.5的排放,市場前景廣闊。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4.1億元、利潤5.1億元,上交所得稅1.28億元。項目實施同時生產LPG、重油、燃料氣、電等副產品,與公司目前的經濟鏈條銜接配套,促進轉型升級,延伸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提高持續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在科技的帶動下,七臺河市的“烏金”產業紛紛搖身一變,走上了綠色、清潔的發展道路,以“煤頭化尾”“煤頭電尾”為抓手,著力推動資源循環利用,重點發展合成化工、精細化工、材料化工。目前,七臺河市正在穩步推進投資30億元的寶泰隆30萬噸穩定輕烴、投資32億元的隆鵬清潔化學品、投資11.7億元的勃盛焦化升級改造、投資6.8億元泓泰興18萬噸合成氨30萬噸尿素等煤化工大項目,并將于今年或明年投產。

這些新項目建成后,可以實現如下目標:煤進廠后,出廠的產品不再是單一的冶金焦炭產品,而是以合成氨、尿素、生物炭基緩釋肥等化學品、生物質產品為主,使企業周邊豐富的煤資源、生物質資源在廠內轉變成更高附加值的產品,而尿素、生物質緩釋肥等農產品又可在當地直接銷售,資源取之于當地,產品應用于當地,全面實現企業從傳統焦化產業向新型煤化工、清潔化學品、農化品、生物質產業轉型升級,徹底擺脫鋼鐵行業不景氣的束縛。隆鵬公司將構建起從單純的煤炭產業發展為以清潔能源和清潔化工為主要產業、煤焦為基礎原料的產業新格局。

除了這些大項目平穩推進,更有吉偉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和隆鵬公司焦爐煤氣制取天然氣項目(LNG)相繼建成投產,建起了自己的加氣站,出租車和過往車輛用上了七臺河煤焦企業生產的天然氣。

目前,七臺河市重點煤化工企業已經初步實現了“煤、電、化、熱”多面發展的新局面,向著現代煤化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一幅傳統煤化工向現代煤化工的轉變、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產品的轉變、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變的畫卷正在煤城大地上展開。

緊鑼密鼓建設生物發酵產業園區

本報訊(記者文天心)七臺河市生物發酵產業園區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積極引進一批高成長性、高科技、高附加值項目,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培育經濟快速崛起最強勁的增長極。

承接生物發酵產業轉移,離不開以園區為平臺的集聚發展。七臺河市舉全市之力打造生物發酵產業園區正加快速度建設,確保早日實現“滿足項目落地、滿足項目投產”的基本目標,為產業轉型和集聚發展贏得寶貴時間和機遇。生物發酵產業園正加快鐵路專線、自備電廠、污水處理廠、道路、廠房等建設,確定園區建設的關鍵細節、核心環節,明確專人負責,加快協調推進。

今年3月,七臺河經濟開發區與青島瑯琊臺集團、哈宜公司在青島市簽署建設七臺河生物發酵產業園和入園項目的投資合作協議。瑯琊臺集團將與七臺河開展深入合作,開創合作發展的新平臺、新機制,進一步深化資源利用、銷售網絡等全方位交流,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實現轉型發展的新跨越。

大做巧做“綠”文章

□本報記者文天心

綠色食品企業從無到有,“三品一標”認證逐年增加,原料基地規模不斷壯大,特色農業品牌效應不斷增強,龍頭帶動能力不斷提升。七臺河市高舉綠色生態發展大旗,多角度、全方位釋放多年積累的生態潛力,在綠色、創新、循環上下功夫,推動實現綠色轉型發展。

近年來,七臺河市依托生態和資源優勢,加快建設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不斷擴大綠色食品生產規模和水平,努力打造農業“特產之鄉”,已初步形成區域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各有側重的綠色食品產業體系。目前,全市共有綠色食品標志48個,有機食品標志34個,地理標志5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31個,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認證面積分別達到85萬畝、0.4萬畝、270萬畝,無公害認證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擁有綠色食品企業24家,年設計加工能力65萬噸。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通過驗收,勃利縣被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列為全省唯一的綠色食品質量追溯試點縣。

大力發展藍靛果、高鈣菜、紅小豆、紅松仁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藍靛果花青素含量是藍莓8~10倍,七臺河與東北農大合作,藍靛果人工栽培面積達1.65萬畝,即將進入盛果期。在高鈣菜鮮食基礎上,東之星蔬菜專業合作社以其為底肥和基質開發的高鈣米、高鈣木耳等系列食品獲市場認可度迅速提高。樂寶公司與蜂巢電商合作,開發的豆糊、米飯豆、“能量餐”、時素活力餐系列產品供不應求。七臺河規劃建設了勃利食品園區、金沙健康產業園區,先期入駐投產的盛昌農產速凍蔬菜漿果系列產品、天泰玉米休閑食品的出口訂單不斷,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原料基地規模不斷壯大,綠色基地面積由2014年的50萬畝增加到現今的85萬畝,已建立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優勢農產品基地。大森林食品集團的年出欄500萬只肉雞養殖基地建設項目、五方種豬場5萬頭生豬養殖基地項目、利建甜菊糖科技有限公司3萬畝甜葉菊生產基地項目已初具規模。

特色農業品牌效應不斷增強。勃利縣的綠色聯友葡萄、南瓜、小葉菜等果菜種植業逐步形成區域特色,長興鄉東之星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無公害黃秋葵、高鈣菜等已經正式投產,長興鄉鈺園黑木耳、紅光村黑木耳示范基地等一批特色種植產業示范效應顯著,綠特色農產品呈現多元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目前,全市具有較大規模的龍頭企業44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13家,市級龍頭企業29家,龍頭企業拉動種植基地近120萬畝,帶動農戶6.8萬戶。七臺河綠色食品企業依靠科技不斷創新,品牌創建意識增強。各企業通過參加哈洽會、齊齊哈爾綠博會、農交會、綠博會等國內外展會,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先后有匯豐鹿業、宏泰松果、藍寶酒業等8戶企業14種產品獲得展會產品暢銷獎。



上一篇:東安大盛:產業發展有速度 民生保障有溫度

下一篇:以新產業培育新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