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臺“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規劃
時間:2022-01-25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1月2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謀篇布局未來產業意義重大,既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河南省戰略位勢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的有力支撐,更是建設現代化強省、應對全球變革與挑戰的重大戰略抉擇。
發展目標:
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綜合實力在中西部地區領先,未來產業引領帶動作用初步顯現,基本形成具有自主技術支撐的新興產業體系,成為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的主導力量。
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實現翻番,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30%;未來產業取得重大突破,增加值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重超過15%;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形成一批支柱產業,成為拉動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自主創新取得新突破。按照“強化儲備、建立梯次、創建高峰”的原則,建設10個左右省實驗室,力爭在種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優勢領域創建國家實驗室或分支(基地),爭創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100個高水平創新平臺,集中攻克一批關鍵領域的產業共性技術和“卡脖子”技術,產業鏈整體效能顯著提升,重點領域創新能力躋身國內前列。
鏈式集群形成新格局。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形成智能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10個優勢戰略性新興產業鏈,培育引進100家引領型企業,新增一批國家級、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10個具有國內競爭力的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到2035年,基本建立相對完善的未來產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推動河南省經濟社會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培育形成一批創新引領、要素富集、空間集約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域,成為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高地。
重點如下:
推動河南省智能傳感器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加快建設,支持鄭州·中國智能傳感谷和開封、洛陽、新鄉、鶴壁、三門峽、南陽智能傳感器產業園“一谷多園”建設。
建設一批軟件產業園,爭創國家級軟件名園。著力引進一批行業骨干企業,推動軟件產業集聚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創建“中國軟件特色名城”。
加快推進河南省大數據中心建設,建設國家(鄭州)數據樞紐港,推動政務數據資源匯聚、交換、共享和開放,支持各類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和大數據產業(交易)中心建設。
重點打造伏牛山產區、大別山產區、太行山產區、懷藥產區和黃淮海平原產區五大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支持新鄉、安陽、平頂山等打造醫用物資應急儲備基地和醫用衛材生產基地。
支持洛陽、安陽、商丘、鶴壁等地生物農藥、生物獸藥、新型動物疫苗等重大產品開發,研制可替代抗生素的生物獸藥、生物飼料添加劑,促進產業化規?;a與應用。
培育壯大新鄉、許昌、周口、濮陽等生物制造產業集群,支持建設生物制造產業園,提升氨基酸、乳酸、維生素等大宗發酵產品的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產業良性和高端化發展。
依托鄭州高新區、柘城縣、方城縣、長葛市等,規劃建設超硬材料特色園區,大力發展聚晶金剛石復合片、精密高效磨具等高端超硬材料及制品,打造全球最大的超硬材料研發生產基地。
推進鄭州鋁合金、鶴壁鎂合金、安陽鋼鐵、洛陽鎢鉬鈦等金屬材料基地建設,引導企業開發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鋼、核心基礎零部件用鋼,加快發展中高端鋁加工、鎂合金、鉬鎢銅鈦深加工等輕型化、專用化合金材料,積極發展航空航天用鋁合金、硬質鎢合金等高性能專用材料,延伸精深加工產業鏈,推動向高精尖制品延伸。
支持許昌、安陽、信陽、濮陽等風機主機生產基地擴能提效,帶動葉片、軸承、制動器、塔筒等風電配套產業集聚發展,推動風電裝備產業鏈更加完備。
培育汽車與能源、交通等融合發展新業態,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基地。
在涉及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安全、國計民生及大眾消費等7個重點行業領域實施100個應用場景精品解決方案。建設河南省地理信息產業園、鶴壁空間地理信息與5G融合應用試驗區。
培育1—2家具有一定國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通用航空整機制造企業,培育壯大鄭州上街、安陽北關、周口西華等無人機研發制造產業集群,推動“5G+無人機”、“北斗+無人機”走在全國第一方陣。
依托鄭州都市圈豐富的文化創意資源,打造國家文化創新高地,支持建設一批文化創意節點城市和文旅文創名鎮(城)。
籌建河南省量子信息技術創新中心,爭創國家量子信息技術創新中心。
聚焦氫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創新平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加快建設重點實驗室、前沿交叉研究平臺,開展氫能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
推動信息工程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師范大學與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等進行戰略合作,加強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感知計算、混合增強智能、群體智能、自主協同控制與優化決策等基礎理論研究。
加快建設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等健康領域應用基礎研究重大平臺和健康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提升臨床研究水平和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試驗能力。
提升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中國(新鄉)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運行質效,積極參與中部地區技術交易市場聯盟,爭創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推動鄭州建設技術要素交易市場,布局建設一批區域性或行業性技術轉移中心和知識產權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