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乱码伦视频_99re热久久_青青青爽国产在线视频_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產業動態 NEWS

經驗分享|河南省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經驗總結

時間:2021-11-30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二仙坡果品基地碩果累累

一、創建成效

(一)園區產業深度融合,社會經濟效益凸顯

園區建設穩步推進,在發展路徑上力求創新突破,通過最大化發揮優勢,形成別具一格的發展特色。截至2019年底,示范園區總產值達到642.7億元,同比增長16.2%,帶動園區內農業全產業鏈就業人數36.35萬人,同比增長19.5%。園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794.5元,較2018年增長10.5%,平均高于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個百分點左右。農村電商潛力不斷釋放,11個園區電子商務年度銷售額由2018年的11.8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9.2億元,增幅高達62.7%。

(二)示范帶動作用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釋放

通過園區的典型示范引領,推動全省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跨界配置,逐步走出一條立足資源優勢,以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為支撐,“點、線、面”結合,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2020年河南省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2%,一產增加值5353.74億元,同比增長2.2%。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714家,營業收入1.18萬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4.4%,穩居全省第一支柱產業。十大優勢特色農業產值為4994億元、占一產比重的58.5%,培育了雙匯、牧原、三全、思念等一批“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河南農業品牌,打造了新鄉小麥、信陽毛尖、正陽花生、泌陽夏南牛等具有鮮明河南特色的區域公用品牌,涌現出了好想你、白象、南街村等一批企業“知名品牌”。

(三)助力抗擊疫情,全面復工復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在抓實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各示范園復工復產,為社會穩定和經濟恢復提供堅實支撐。一是推進復工復產不等靠。前兩批認定的11個示范園疫情期間共吸納農民工就業崗位超過15萬個,2020年3月復工復產率就超過了90%,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工作“兩手抓、兩不誤”。汝州市先后出臺了《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保障全市春季農業生產工作順利開展的通知》《關于支持旅游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營困難有關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成立專人專班,跟蹤服務園區內每一個企業順利開工。二是做好穩產保供不退縮。鎮平示范園想念集團勇擔國家級重點保供企業責任,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疫情期間每天向全國市場供應面條、面粉1800余噸,“河南燴面”馳援“武漢熱干面”的溫暖畫面強勢“刷屏”。

二、主要做法

(一)注重政策引導,激發創建動力

強化市場導向和政策支持,以龍頭企業拉動產業鏈,以特色產品提升價值鏈,以電商物流串起供應鏈,先后研究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有利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近期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主要領導同志牽頭推進的鄉村產業振興工作專班,進一步聚集資源要素,培育發展新動能,為鄉村振興筑牢基礎。

(二)注重規劃先行,優化發展布局

指導各示范園區突出頂層設計,厘清發展思路和功能定位,結合示范園區空間地理結構、經濟發展基礎、生產要素稟賦、生態資源環境條件以及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對產業發展進行合理分區布局。如禹州示范園以禹神快速通道為產城融合發展軸,以中心城區和神垕古鎮為兩個帶動發展核心,集生態循環農業、鈞瓷文化創意、休閑旅游、中醫藥康養“四大特色組團”于一體,構建“一軸兩核多組團”的建設格局,推進產城、產鎮、產村融合,帶動示范園整體提質、增效、升級。

(三)注重業態創新,培育特色產業

推動各地因地制宜選擇優勢和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現代民宿、鄉村旅游、養生健康等新業態、新模式,通過最大化發揮優勢,形成別具一格、辨識度高的發展特色,培育產業融合發展新的增長極。如平輿縣示范園立足中國白芝麻原產地品牌優勢,把白芝麻產業列入縣域經濟的“五大產業”,與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高產芝麻標準化生產示范區,輻射周邊種植面積逾2萬畝,畝均綜合效益超過5000元。深度挖掘白芝麻文化,打造中國首家白芝麻文化博物館,拍攝微電影《芝麻花開》,舉辦白芝麻文化旅游節等,迅速讓平輿白芝麻品牌走進千家萬戶。陜州示范園立足園區“二仙坡蘋果”優勢特色產業基礎,建立蘋果期貨交割倉庫,發揮“地坑院”特色民居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業,累計接待游客超過200萬人次。

(四)注重要素保障,凝聚各方合力

充分發揮政府的牽頭抓總作用,構建政策激勵機制,強化“人、地、錢”等要素保障,加快打通鄉村產業發展的政策堵點和痛點,切實解決好用工難、用地難、融資難等突出問題。如內黃示范園以內黃果蔬城為核心,創新經紀人合伙機制,建立“鄉政府+內黃果蔬城+經紀人+農戶”新型合伙機制,吸引300余名果蔬經紀人入駐,每年為農戶解決超過100萬噸果蔬銷售問題;浚縣在不改變“三權分置”的前提下,探索開展“土地信托—土地整治—規模化經營”和“企業定制—土地流轉—土地整治”等模式支持園區發展;鄧州市出臺《鄧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內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累計投入資金6.8億元,強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工作。

(五)注重龍頭帶動,促進富民增收

提升龍頭企業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帶動能力,構建分工協作、優勢互補、聯系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通過保底分紅、就業帶動、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如上蔡示范園以狀元紅溫泉度假酒店為依托,支持村級集體組織以農林水利設施等資產要素參與發展,帶動周邊鄉村2500人就業,核心園區農民年均收入比所在縣區高出40%,實現了經營企業、村集體、農民多方共贏。鄧州示范園利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技術支持模式,帶動養殖、種植農戶、貧困戶2萬余戶,通過“合同保底價收購+二次分配”、農民參股分紅等方式,從龍頭企業直接收入中返還農戶收益7000余萬元,占企業盈利的19.5%。

三、未來展望

(一)強基固本,當好鄉村產業振興“排頭兵”

以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為契機,探索鄉村特色化產業融合模式,推動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有機融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產業鏈條深度融合。以規模種養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重點,以科技集成為動力,以品牌營銷為牽引,推進“生產+加工+科技+品牌”一體化,做到第一產業往后延、第二產業兩頭連、第三產業走高端。深度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等多種功能,推動農業與科技、人文、康養等元素實現高位嫁接、交叉重組,打造一批主業強、百業興、宜居宜業的鄉村產業發展高地,培育鄉村產業增長極,示范帶動全省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二)示范引領,下好鞏固脫貧成果“先手棋”

遴選一批創新性強、適用面廣、示范性好的先進典型,通過召開現場會等方式總結推廣示范園在扶貧工作中的經驗做法,把組織動員、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考核督導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和機制辦法借鑒應用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來。保持園區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繼續通過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綜合保障、扶志扶智等措施,對易返貧致貧人口“扶上馬”后再“送一程”。會同有關部門適時探索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示范鄉鎮和省市縣級示范園創建工作,建設富有特色、規模適中、帶動力強的鄉村產業聚集區,構建鄉村產業“圈”狀發展格局。

(三)因地制宜,找準融入雙循環格局“突破口”

將示范園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有機對接,依據當地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和主導產業,培育區域性農產品品牌,找準自身比較優勢,挖掘“亮點”產業、打造“亮點”產品,“快、準、穩”地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引導園區第二、第三產業向縣城或駐地、重點鄉鎮等分散延伸,推動多產業疊加融合、多要素集聚、多領域聯動創新、多環節提質增效,確保以示范園為核心的鄉村產業經濟圈在參與“雙循環”的過程中“取長補短”,發揮更多的聯通作用,以鄉村經濟圈內“小循環”“微循環”推動全省、全國范圍的“大循環”,真正實現“打通堵點、連接斷點”以及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經濟增長格局。

(四)多管齊下,念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經”

多措并舉增加園區就業崗位,結合示范園建設,多渠道增加后勤保潔、衛生防疫、護路護水等公益性崗位,積極安排就業困難、易返貧群眾就業。鼓勵示范園設立創業指導中心,將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作為高素質農民培訓的重要內容,開辟就業增收新空間。構建“基地在鄉村、加工在園區、增收在農戶”的利益融合格局,改變“原料在鄉村、加工在城市”的狀況,加快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就業+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把二三產業的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鄉村。




上一篇:問政改變辦事作風 積極服務產業發展

下一篇:人民日報:立足良好生態發展特色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