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植物原料產業發展未來可期
時間:2021-10-19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植物原料通常具有不良反應小、功效溫和的優勢,化妝品采用植物原料順應了“崇尚綠色,回歸自然”的潮流。為了適應消費理念升級,綠色、天然、低毒成為很多化妝品品牌追求的目標和賣點。根據美業顏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在化妝品備案使用原料以及銷售端宣稱成分相關性這兩個高增長榜單中,植物原料統計排名均位居第一。這表明植物原料已成為化妝品市場上急劇增長的需求點,也是化妝品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 劉有停
從政策角度看,《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九條規定“鼓勵和支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結合我國傳統優勢項目和特色植物資源研究開發化妝品”,為化妝品植物原料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引領新潮流
植物原料發展空間大
當前,我國化妝品市場已呈現出三大發展趨勢:天然、綠色環保、功效性護膚,上述三大趨勢對于化妝品植物原料都有著強烈的需求。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發布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2015-2020年,化妝品市場對植物來源原料的需求年復合增長率達3%。
基于行業對植物原料的認可及需求,眾多品牌方為了契合消費者需求做出定位升級。例如,在今年3月,歐萊雅集團通過線上媒體溝通會宣布,到2030年集團將完成重要轉型,其產品配方中95%的原料成分將來源于可再生植物或儲量豐富的礦物;專注敏感肌護理的薇諾娜之所以能在市場上突出重圍,得益于其舒敏方向的戰略定位;主打中國植物特色的本土品牌相宜本草、百雀羚等也在植物原料的使用上加大研發及使用力度。基于消費者對敏感性肌護理的需求,化妝品植物原料也在“舒敏”賽道中有了一席之地,如積雪草、仙人掌、馬齒莧、甘草等提取物已成為敏感肌人群較為認同的植物功效成分,且舒敏植物原料具有配方溫和等諸多優勢,成為許多品牌攻進敏感肌市場的殺手锏。
國家藥監局發布的《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2021年版)》中收錄了8965種原料及其使用信息,其中植物原料約占三分之一。在《條例》實施背景下,新原料注冊備案平臺已經開發使用,國內化妝品植物原料的種類多樣化,可極大豐富化妝品市場,預計未來會有更多以單一植物成分為主打的品牌或系列產品推出。
植物原料被化妝品企業所追捧,其功效以保濕、美白、抗衰、舒敏為主。在具有保濕功效的植物原料中,水溶性成分如多糖和苷類結構中存在羥基,可通過氫鍵作用結合水分子。如金釵石斛多糖不僅具有外源性補水保濕效果,還可以促進表皮角質層細胞中水通道蛋白的表達。
在具有美白功效的植物原料中,一些高海拔植物具有抗氧化、抗紫外線輻射等先天優勢。如紅景天提取物中的紅景天苷可抑制黑素的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山茶花提取物對促進細胞增殖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優于熊果苷。
在具有舒敏功效的植物原料中,金盞花提取物具有抗炎能力,可以緩解化學刺激引起的接觸性皮炎,同時具有抗氧化活性,可高效清除自由基。
在具有抗衰功效的植物原料中,許多中草藥植物中的植物黃酮、植物多糖、皂苷等都可以提高細胞內的抗氧化活性,從而達到皮膚抗衰老的功效,如靈芝多糖、玉竹多糖、銀杏黃酮、三七提取物、肉蓯蓉提取物等。
部分標準待完善
需加快構建監管科學體系
植物原料的質量控制與安全性直接決定了化妝品產品的安全性。
雖然我國擁有眾多植物原料生產企業,但部分植物提取物因缺乏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缺乏可控的特征性理化指標,導致同一種植物原料在不同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相差極大。之所以質量要求難以統一,一方面是由于植物原料的質量不統一,不同種植地點、不同氣候條件下植物活性成分含量有較大差別;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純化是化妝品植物原料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其工藝的選擇、優化和設備配置將會直接影響最終產品質量,同時也會影響產品穩定性。
目前,傳統植物原料的制備工藝主要有浸漬法、煎煮法、回流/連續回流法、水蒸氣蒸餾法等;現代制備工藝主要有超聲提取技術、微波輔助提取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生物酶解技術以及閃式提取技術、微生物發酵技術等。同一種植物原料在不同植物來源、不同生產工藝下,其活性成分含量、原料穩定性均不同,原料的質量也各不相同。
《條例》明確提出對化妝品質量安全控制的關注及要求,然而目前缺乏明確針對化妝品原料質量的法規文件。原料的質量安全對于化妝品安全的影響顯而易見,因此,化妝品植物原料質量控制尤為重要,要強化質量安全管理,并開展相應基礎研究。一方面,監管部門應加快構建質量管理體系,生產企業加快建立原料產地篩選體系;另一方面,需根據理化指標和功效指標等進一步控制植物原料質量。
植物原料的安全性同樣是化妝品產品安全的前提條件。《化妝品安全評估技術導則(2021年版)》中要求,按照風險評估程序對化妝品原料和/或其可能存在的風險物質進行評估,保障原料使用的安全性,需要評估人員明確原料理化性質,并結合局部耐受性試驗結果從危害識別(急性毒性、刺激性/腐蝕性、致敏性等)、劑量反應關系評估、暴露評估、風險特征描述等方面做出評估。要構建植物原料監管科學體系,必須針對植物原料特點,有效解決化妝品原料安全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