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背景下多產業協同對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機遇
時間:2021-01-23來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醫療器械指直接或間接用于人體的各種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所需的試劑及校準物、材料以及其他相關用品,包括所需計算機軟件等。作為多學科交叉的融合產業,醫療器械產業受政策影響較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落地,將從宏觀全方位刺激多產業協同發展。
一、
醫療器械產業概述
(一)醫療器械細分領域
目前,醫療器械細分領域通常可劃分為四類,分別是高值醫用耗材、低值醫用耗材、醫療設備、IVD(體外診斷)。
表1:醫療器械細分市場
資料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二)醫療器械發展階段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落后到追趕甚至超越的發展歷程,主要歷經了三大階段。相比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我國的醫療器械產業起步較晚,技術相對落后,市場上中低端產品較多。但是建國至今,我國的醫療器械產業發展非常迅速。
表2:我國醫療器械發展階段
資料來源:《從萌芽到趕超: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三大階段》
(三)醫療器械產業分析
1.醫療器械產業鏈分析
醫療器械產業鏈上游提供器械零部件制造、加工,產業鏈中游為醫療器械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等,產業鏈下游為醫療衛生服務行業、終端用戶等。
圖1:醫療器械產業鏈全景圖
圖片來源:火石創造
2.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現狀
隨著人們健康需求日益增加,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作為醫療服務中重要組成部分的醫療器械市場也受益于此,多年來一直保持穩步增長,據Evaluate MedTech發布的《WorldPreview 2018, Outlook to 2024》顯示,2019年,銷售額4519億美元,同比增長5.63%;預計2024年銷售額將達到5945億美元,2017-2024年間復合增長率為5.6%。
圖2:全球醫療器械銷售額
數據來源:火石創造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3.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保健的意識逐漸增強,對醫療、保健、康復、遠程治療等傳統及新經濟大健康領域的醫療要求提升,刺激醫療器械產品的需求不斷攀升,促使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從2015年開始至2019年完成了超過一倍的大幅度增長,銷售額從3080億元增長到6450億元。
圖3:2015-2022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及同比增長走勢
數據來源:火石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盡管醫療器械行業市場容量擴張速度快,但由于相關基礎科學和制造工藝的落后,我國醫療器械產品仍集中在中低端品種,高端醫療器械主要依賴進口。現階段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基本構成為高端產品占比25%,中低端產品占比75%;而國際醫療器械市場中的醫療器械產品基本構成為高端產品所占份額為55%,中低端產品占45%。并且在占我國醫療器械25%的高端產品市場中,70%由外資占領,且分布于技術壁壘較高的領域,市場占有率超過80%,而我國醫療器械企業主要生產中低端品種。
4.醫療器械產業特點
在生物醫藥產業細分領域中,醫療器械相對于醫藥新藥有著很大的不同。審批方面,新藥需要進行靶標、立項并做臨床試驗準備,實驗通過后經過注冊申報、生產許可才能上市銷售;而醫療器械研發結束后,產品檢驗相對簡單,流程更便捷,總耗時更短。研發方面,醫療器械產業的特點在于,一是研發周期更短,臨床驗證后便可報批,可通過實驗室研究或有經過確認/驗證的非活體研究、計算機模擬等替代性研究,或通過與市售同類產品的性能對比研究即可充分驗證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部分情形可免于動物實驗;二是前期投產成本相對醫藥更低;三是核心應用技術不同,醫藥是應用生物制藥技術,醫療器械是高分子材料學、應用物理、電子技術等學科交叉。
圖4:2019年醫療器械細分領域進口占比
數據來源:火石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市場不斷擴大,國內市場隨著技術突破和工藝創新,國產替代率不斷上漲,各地區將依托區域要素資源不斷強化本地產業發展。成渝地區隨著戰略落地,預計將迎來全新的產業發展機遇。
二、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背景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從空間板塊和歷史來看,成都和重慶在經濟、文化、交通、產業關聯度都存在深度聯系。同處西南腹地,作為區域內最大的兩個中心城市,加強區域協作,相互促進提升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以點帶面推進城市間合作,有潛力帶動經濟圈內城市群協同發展。
(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歷程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批復歷經常達9年的努力,自2011年起,從戰略規劃、戰略意義、戰略位置上,不斷優化升級。2011年國務院批復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2015年川渝簽署兩省市城市群工作備忘錄,提出成渝城市群概念,并通行成渝高鐵;2016年多部門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2018年川渝簽署推動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和專項合作協議;2019年川渝簽署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方案;2020年初中央財經委提出推出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圖5:成渝大事件
圖片來源:成都商報
(二)規劃對產業發展的意義
一是融入國家戰略格局。會議提出唱好“雙城記”,積極參與國內國際經濟雙循環。國際環境變化日漸嚴峻,新冠疫情不斷發酵,中美貿易摩擦為供應鏈安全帶來不利因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成渝地區進入國家戰略布局,作為除三大城市群之外的第四極,被視作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提升了戰略位置,不僅能加強經濟圈內產業交流和產業合作,整合產業要素,促進協同發展,還能相互強能賦能,整體提升產業競爭力、產業影響力,并以成渝地區為中心,輻射西南,乃至帶動全國的細分產業發展。
二是加強產業協同。會議強調了成渝地區的區域經濟布局,以優勢互補和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重塑經濟版圖。從兩個單體經濟中心各自輻射兩省市,上升為經濟圈兩極雙驅動,從質和量兩個維度進行了升級,優化區域內整體產業配置,加強產業人才流動,推動產業轉移,降低產業成本。
三是夯實產業供應鏈。從市場空間來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有助于打破行政區劃的部分限制,強化兩地產業要素整合,優化產業營商環境,提升產業供應鏈效率,擴大產業市場空間。
三、
多產業協同對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機遇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不僅對多產業協同具有重要意義,更為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帶來機遇。
(一)多產業協同的預期路徑
對標《京津翼協同發展綱要》,綱要差異化區域定位產業協同發展的路徑,例如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天津作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河北作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依托三個地區各自稟賦與適宜方向,從研發、轉化、應用維度,充分發揮北京的研發優勢和帶動作用、天津的區位優勢和示范先驅作用、河北的工業產能優勢和區域物流中樞定位,分別定義三個地區在經濟圈中的功能屬性,形成“研發在北京、轉化在天津、應用在河北”的產業協同發展格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落地,借鑒京津翼、粵港澳大灣區等歷史經驗,預期將會從頂層設計出發,優化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產業要素配置,促進區域空間、人才、資金、創新、信息等方面的產業協同發展措施。
(二)成渝地區醫療器械產業機遇
醫療器械產業具備研發周期較短、前期投產成本較低、核心應用技術學科交叉的特點,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產業協同預期下,將迎來相應的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機遇。
一是產業關鍵要素整合,產業發展格局重塑。醫療器械作為多學科交叉產業,在經濟圈背景下,面臨整合經濟圈內城市群產業要素將面臨重整,各城市將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形成產業協同,錯位發展格局。例如成都連續兩年進入中國城市大數據發展指數排名前五,天府國際生物城已建成運營,轄區內華西醫院連續十年位列中國醫院排行榜綜合排名第二位,天府軟件園已形成電子信息和IT產業集聚效應;重慶作為中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制造業基礎雄厚,產業集中度高,有8個產業在47個城市中位居前十,且地處長江閘口,具備相當的航運優勢,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是西南地區向外的資源匯聚地與集散地;南充、遂寧、內江等城市群城市擁有相當的勞動力市場和工業土地供應能力等優勢。從城市圈視角出發,醫療器械產業關鍵要素獲得整合,賦能電子信息、機械制造、軟件開發等行業,促進融合發展,將重塑整個經濟圈的醫療器械產業格局。
二是人才技術加快流動,復合學科協同交流。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兩極,成都和重慶擁有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在醫學、電子信息、制造類等學科中研發實力雄厚的高校機構,每年為經濟圈內各城市輸送大量高等教育人才,為各機構企業培育相當的醫療器械產業專業人才,依托成渝高鐵、一體化發展,將加速以兩極帶動城市群的人才、技術流動,加強各地產業交流和相互學習,聚焦醫療產業領域,加強復合學科合作研發生產,加快不同產業領域有機聯動,形成區域學科協同進步,相互促進醫療器械發展的產業環境。
三是產業資金加速匯聚,多地協作融資支持。在滿足本地企業資金需求的同時,預期各地政府將通過發放獎勵、政府信用加持等方式加強經濟圈內城市級產業轉移和項目落地的資金支持,包括融資、再融資及產業資金投資等,鼓勵多地金融機構共同對跨城市產業企業開展扶持工作,包括設立成渝地區產業投資基金、共建共享融資信息平臺等,有助于加速聚集資金。隨著國家戰略對國民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醫療器械產業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跨區域協同發展的前景持續向好,加之研發周期相對較短、前期所需成本相對較低的特點,短期內將加快引導資金傾斜高速發展的企業和產業項目以及前期資金需求較大的潛力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