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的起點
時間:2020-12-15來源:農村大眾報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
在羊流鎮,片區黨群服務中心還是各村產業的發展中心。由官橋村、朝陽村等16個村莊組成的官橋片區在羊流鎮北部,屬于龍頭帶動型片區。這里的龍頭就是指的當地農業龍頭企業新泰惠美農牧有限公司。官橋片區依托新泰惠美農牧有限公司,帶動周邊村共同發展,16個村先后流轉2.6萬畝土地發展現代農業。
官橋片區內的朝陽村原是個山嶺村,地多卻貧,花生和地瓜是村民幾輩子的生計支撐。2012年,新泰惠美農牧有限公司在羊流鎮陸續流轉了兩萬多畝地建生態種養基地,朝陽村的900畝耕地和800多畝荒嶺地就在其中。朝陽村村民劉培連的5畝多山嶺地,以500元/畝的價格流轉。從上坡刨地瓜的農民,到月薪兩三千元的基地工人,劉培連的身份轉變用了不到半年時間。8年,16個村,2.6萬畝土地,羊流鎮西北角這片曾經沒水、沒電、沒路的萬畝荒嶺地,變成了今天種養一體、三產融合的田園綜合體。“上千人在家門口就業,上萬人到這里旅游,每年有近億元的綜合收入。”惠美農牧公司總經理吳愛杰說。如今,這里不僅產業興,而且生態美。
“這16個村原隸屬3個管理區,有些事協調起來比較繁瑣,我們就打破管區的界限,依托龍頭企業成立官橋片區,實行連片發展,企業與村莊相互服務,慢慢就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這樣,企業發展了,村集體增收了,村民富裕了,黨委也就省心了。”李希剛說。有了片區這個平臺,就能發揮片區黨總支的集聚功能,編制村莊規劃,在產業布局上,改各村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同時,成立合作社聯合社,把轄區內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大戶領辦的合作社等各種資源整合起來,在這個平臺上讓各村之間、合作社之間互動交流,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他們優勢互補,共享資源,共同發展,這也是區域化黨建在產業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享受片區黨群服務中心帶來的產業發展紅利的還有羊流片區。羊流鎮工業基礎較為雄厚,形成了以起重機械、玻璃纖維、鏈條鏈鉤等為主導的產業。正因為鎮域企業眾多,因此,由東張村、羊流村等12個村莊組成的羊流片區就定位為服務園區型片區。該片區依托鎮駐地企業和省級智能起重工業園區,帶動周邊12個村發展,村企共建,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上班。
60歲的羊流片區官路村村民馬俊明就在園區企業做焊工,平均一個月能拿到兩三千元的工資。“在園區企業工作的工人,根據崗位和技術能力,平均每天能拿到80元—300元不等的工資,一年都能掙個五六萬塊錢。”馬俊明說。
“我們各村以土地入股企業,實行村企共建、合作經營,村民不但可以拿到土地租金和企業分紅,還能就近就業。”羊流片區黨總支書記穆公平說。羊流鎮省級智能起重工業園區有1000多家企業,能解決數千人就業,把村民都留在了家門口。不僅如此,園區企業在養老、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也給了村莊巨大支持,“逢年過節,企業都會捐款捐物慰問村里老人,還給困難學生提供助學金,在片區村莊建設上也提供了不少贊助。”穆公平說。
“通過設立片區,推進區域化黨建,我們同步實現了鎮域資金、政策、服務、資源、力量的下沉。特別是資金下沉片區,改變了過去按村分配資金的方法,所有資金由片區統籌。這樣一來,一方面提高了資金的規模效益,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另一方面,也增強了片區黨總支的話語權,能夠‘說話有人聽’。”李希剛說。這樣,一方面群眾來辦事方便了,對黨委政府也更滿意了;同時,村干部在服務群眾過程中的威信提高了,也更自信了,更愿意為群眾服務了,實現了雙贏。
據了解,羊流鎮區域化黨建推進區域化鄉村振興,成效顯著。在泰安市鄉村振興觀摩評比中兩次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同時被評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