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的強勁脈搏
時間:2020-09-05來源:人民網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5G技術對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正愈來愈凸顯了。
工業互聯網是“新基建”之一,也被業內視為“互聯網的下半場”。在5G技術和政策推動下,工業互聯網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
2020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也是5G規?;涞氐年P鍵一年,同時也被業內譽為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的元年。
8月29日-8月31日,2020工業互聯網大會在云端召開。來自國內外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領導、專家、先進企業代表,在這三天的時間里和我們分享了諸多“5G+工業互聯網”的典型應用案例和實踐經驗。
國家政策由引導內容縱向延伸到針對性政策
我國的工業互聯網自2017年提出,已經經歷了三年的發展。
三年來,在5G技術與工業互聯網發展融合方面,國家的政策由引導內容到針對性政策向縱深拓展。
2017年年底,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工業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提出“在5G研究中開展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的網絡技術試驗,協同推進5G在工業企業的應用部署”。
自從2019年我國正式商用5G后,我們能看到了國家對5G和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從中央到地方,給予一系列的政策指導和支持,全國共有近20個省份對5G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發展進行政策和資金支持。
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針對性政策文件《“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首次提出打造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內網建設改造覆蓋10個重點行業,提煉形成至少20個大典型應用場景,引導產業界提升網絡關鍵技術產業能力、創新應用能力和資源供給能力。
進入2020年,工信部發布《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和《關于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推動“5G+工業互聯網” 在兩個文件中再次被強調。
可以看出,“5G+工業互聯網”產業政策制定更加注重向央地協同、產業合作、重點突破等方面轉變。未來, 引導各類市場主體探索合作、建設5G園區網絡、構建科學的評估體系或將成為政策重點引導方向。
“5G+工業互聯網”高速融合發展
隨著5G進入落地應用的關鍵時期,工業互聯網作為5G落地的最重要的場景,在全產業掀起了一場革命風暴。
在2020工業互聯網大會上,中國信通院發布信息顯示,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達2.1萬億元,同比增長47.3%,預計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約為3.1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47.9%。
工業互聯網要實現的是人、機、物全面互聯。工業互聯網平臺本質上是在傳統云平臺的基礎上疊加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優化工業流程,提升生產效率。
數據采集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當前我國工業領域所使用的通信協議種類多、各有不足且相對封閉,且約80%以上的工廠設備無法聯網,嚴重制約了設備數據上云,致使設備互聯互通問題突出。
通過將5G技術與工業PON、MEC(移動邊緣計算技術)等相結合,能夠降低工業場景協議轉換和設備接入難度,提升工業互聯網異構數據接入能力,能夠有效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
對于工業互聯網來說,5G技術將補齊工業互聯網重大短板,它不僅破解工業互聯網設備互聯互通難題,支撐海量工業數據實時同步傳輸,還拓展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廣度與深度。
千行百業的“5G+工業互聯網”案例綻放
面對5G帶來的新形勢和新機遇,商飛、九江石化等企業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5G”應用實踐,逐步建立涵蓋網絡、設備、模式、算法、安全、標準等環節的“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生態。
以商飛公司為例,通過聯合互聯網企業、設備制造企業、移動通信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5G+工業互聯網”在大飛機生產制造、工廠物流、質量管控等方面的探索,形成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智能檢測等融合應用實踐。
在2020工業互聯網大會上,我們還看到了九江石化利用“5G+工業互聯網”,賦能石化全流程,持續提升信息系統的應用效果。
具體來說,九江石化將生產運行數據和經營管理數據標準化后集成到中央數據庫中,集成實時數據庫等25套信息系統的數據。在園區建設生產網、辦公網、4G網、無線網、視頻網、互聯網等專網。將供應鏈和ERP進行集成,形成智能物資管理的采購鏈,采購預警、采購方案優化以及多維度供應商量化評價。
除了石化行業,高端裝備行業也在面臨轉型需求。
高端裝備行業涉及航空航天、衛星、船舶、軌道交通、智能裝備等領域,面臨的設備運維成本壓力、資產管理優化、服務能力創新等迫切的轉型需求,是工業互聯網發揮設備廣泛連接、資產效能提升的主戰場。
目前中國航空工業、中國商飛、威派格、三一重工、徐工等企業在高端裝備工業互聯網探索中涌現出一大批成功的優秀的應用實踐。
能源電力行業具有地域跨度廣、業務穩定和安全要求高、資產價值高、工業環境復雜等特點,對自動化、協作化的程度要求高。能源互聯網與5G網絡的深度結合,能有效促進資源集約化利用,將傳統電網轉變為能源信息樞紐。
南方電網、國家電網、華能集團、大唐電力、太極計算機等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應用,在發電、輸配電等不同環節,推動了能源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不斷發展,實現了發電工藝優化、巡檢效率優化和配電自動化、柔性化等能力的升級。
此外,在2020工業互聯網大會上,我們還看到了威派格在供水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站型的成功經驗;上海寶信、積微物聯等解決方案供應商與寶鋼、首鋼、鞍鋼等鋼鐵企業共同摸索出的設備遠程監測、預測性維護、工藝過程建模優化、個性化定制等典型的模式。
“5G+工業互聯網”的未來發展路徑
當前,我國的“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還處于探索的早期階段。在精密而復雜已趨于完善的工業流程中,“5G+工業互聯網”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找準落地的切口。
通過2020工業互聯網大會,眾專家和專業人士的討論中,我們總結發現,“5G+工業互聯網”未來發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工業4.0時代需要解決制造系統中的不確定性,例如復雜生產過程、動態調度,裝配性能狀態的趨勢預測,包括生產流程、工業流程的自主決策。整個智能制造系統智能化是非常重大的一個挑戰。
需要把人工智能、工業大數據高效地融合,高效低成本的獲取并利用數據,通過數據利用不斷優化制造過程,驅動管理優化與變革。
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建立3T融合(IT信息技術、OT運營技術與CT通訊技術),以及后續更多的技術融合的一個航空產品,智能制造體系實現對制造系統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過程全維度覆蓋,包括全過程數字化鏈路暢通。
最后是基于工業互聯網萬物互聯,實行執行層智能制造,支撐企業智慧的通過工業互聯網連接各類設備,包括基礎裝備、傳感器、控制器,打通航空制造底層數據交互感控渠道,實現航空制造業的動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和精準執行的智能制造閉環,來推進航空制造向智能化進行轉型。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達2.1萬億元,同比增長47.3%,預計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約為3.1萬億元,同比實際增長47.9%。這其中,暗藏著的就是5G技術商用帶來的推動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在2020工業互聯網大會上還透露,中國信通院會同產業界代表,提出了“5G+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模型,由政策支持、網絡建設、應用規模、產業生態、終端供給,以及創新突破等6大參數組成。
接下來,“5G+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投資和產業對接將有更加客觀、精準和全面的參考。5G已溶為我國工業產業升級發展的強勁脈搏。(呂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