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推動深圳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0-05-26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理工男"氣質的深圳,如今"文藝范"十足。
2008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后,深圳一躍成為中國首個、世界第六個"設計之都"。近年來,"文化產業"也成為深圳新的產業標簽。據統計,深圳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居全國前列,文化產業已成為深圳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深圳也成功入選首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
這一迅速發展態勢背后,是其現代化文化產業發展邏輯的優勢凸顯。
五年前,《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出臺,明確了深圳文化產業的目標和定位——走"質量型內涵式"發展之路,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這一目標為深圳文化產業發展定下了"高質量"的基調,至此開啟新的升級之路。
"文化+"優化產業結構
先試先行中,深圳把創新擺在文化產業發展核心位置,撬動創意設計和科技創新兩大核心優勢,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結構,逐步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創意"等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
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支持深圳發展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支持深圳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加強粵港澳數字創意產業合作。
創新發展路徑清晰,深圳文化產業建設一步一個腳印。"文化+科技"發展模式中,一批文化科技企業以創新科技賦予傳統文化新形式、新內容的模式迅速崛起。作為深圳龍頭企業,騰訊以高新技術為依托、以數字內容為載體、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引領全國文創發展,邁入世界500強企業行列。
以騰訊音樂為例,2018年其總收入189.9億元,同比增長72.9%。2019年文博會期間,騰訊音樂旗下酷狗自主研發的音樂創新硬件等亮相,向全球展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下文化娛樂領域的探索成果。"'科技+文化'雙引擎驅動下,'聽看唱玩'的立體娛樂生態將不斷滿足人們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也為文化數字化傳承注入活力。"酷狗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9年,深圳南山區和華強方特上榜"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又為先行示范的深圳新增"示范"閃亮品牌。華強方特連續多年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20余座主題公園遍布全國,每座公園都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典范。
近年來,深圳深耕"文化+旅游",在華僑城、華強方特為代表的主題公園發展模式基礎上,匯聚產業、人才等創新要素,培育集文化旅游、文化演藝、文化藝術、文化產品制造等產業集群,打造"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引領新型文化消費方式。
在系列利好政策扶持下,深圳文化產業發展迅猛,目前擁有境內外上市文化企業135家,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超10萬個,資產總計1.37萬億元,從業人員超100萬人,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155家。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深圳擁有61家市級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聚集了近1萬家文創企業,園區進駐企業和園區運營方營業收入總額超2000億元,稅收超150億元。一座國際文化創新創意先鋒城市正在崛起。
專項資金為產業發展注入活水
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有著廣闊前景,但也存在風險。不少人說文化產業燒錢,資金短缺是發展道路上致命的"攔路虎"。
深圳文化產業發展迅猛背后,離不開扶持政策。近年來深圳持續增加對文化產業的財政投入,積極落實減稅降負、優化納稅服務、營造良好稅收營商環境的舉措。華強方特文化集團公司負責人坦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一系列政策優惠,極大釋放了企業活力。我們把這些資金主要用于產品創新和科技研發,積累了超1500項知識產權。"
今年,深圳扶持手段升級。1月19日深圳印發《深圳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采用資助、獎勵、貸款貼息等方式對文化產業相關企業或項目予以資助。
在培育產業主體方面,深圳將開展"深圳文化企業100強"認定,對入選企業在用地、人才、住房等方面予以優先扶持,對年營業收入增速超30%的百強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同時支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對入駐市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的文化企業給予不超過年租金50%、每年最高100萬元的房租補貼,補貼期限不超3年。對符合條件的原創研發產業化項目,深圳也將給予不超項目研發實際投入30%、最高200萬元的事后資助,經認定為優秀新型文化業態企業的也將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辦法》中有兩項資助最高達500萬,一個是支持轉企改制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增強創作演出能力,對符合條件的購置和更新服裝、樂器、燈光、音響等,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另一個是支持實體書店建設,對符合條件的大型書城、連鎖書店、中小書店運營費用,根據書店實際經營面積等條件,每年給予最高500萬元事后資助,資助期限不超3年。
在圍繞構建產業服務平臺、完善金融支持體系、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等方面,深圳也制定了諸多資助和獎勵措施,為深圳特色文化產業鏈構筑注入了一股活水。
升級國家級產業服務平臺
深圳擁有"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會"文博會品牌。如今,文博會已成功舉辦15屆,成交額更是從2015年第11屆的1535.36億元增至2019年第15屆的2340.12億元,增長52.42%,分會場由61家增長到66家。
在不斷優化中,深圳圍繞國家戰略,在文博會中設立"一帶一路館""粵港澳大灣區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館"等重點展館,品牌影響力和產業帶動作用持續增強。
中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類展會——高交會也落位深圳,與文博會組成深圳"雙翼"。近年來,高交會不斷創新會展服務形式,吸引著"文化+科技"企業及項目的創新動能聚集,推動其向著更深層次融合。
在文化投融資領域,深圳服務廣度和專業度也在不斷升級。如承接國家發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的"文化企業專項債"推薦工作的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不斷拓展文化投融資服務領域。2018年深圳還通過與中國建設銀行合作啟動文化銀行建設,對文創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專業化、精準化金融信貸支持,配套綠色金融通道服務,助推新型文化企業成長壯大。
如今,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深圳)、深圳文交所、廣東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深圳園區)、深圳國際版權交易中心等平臺建設正積極推進,將成為文化新業態的培育基地,為深圳乃至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擦亮"設計之都"城市名片
繼"深圳速度""深圳質量"后,近年來"深圳設計"這一城市品牌被不斷擦亮。
通過促進創意設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圳將提高深圳創意設計整體質量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放在重要位置,持續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和市民生活品質,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近年來深圳不僅積極籌辦"深圳設計周暨環球設計大獎"活動,每年吸引全球千余名設計師參展參賽,還先后在意大利米蘭、芬蘭赫爾辛基等世界知名設計城市推介"深圳設計",反響強烈。在推動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深圳還持續舉辦中國設計大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深圳創意設計新銳獎、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創意十二月等一系列重點創意設計活動,主動與世界進行文化交流。
如今,深圳還成立了深港澳創意設計聯盟,推動設立深港澳數字創意設計三城展,并開工建設深圳創意設計館,加快籌建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據統計,深圳企業和個人獲德國紅點設計獎、iF設計大獎數量連續8年居國內城市首位。"深圳設計"這支新生勁旅正在國際文化舞臺上綻放出獨有光芒。
升級探索中不難發現,數字文化產業、創意文化產業已成為深圳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文化產業已成為深圳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驅動力之一。這個一度被稱為"文化沙漠"的地方,在探索中趟出了一條具有深圳個性的文化產業之路。
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深圳創新升級的步伐還在繼續。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在作2020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20年深圳要發展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積極培育數字文化、時尚文化、動漫游戲等新業態,提升文博會、深圳設計周、深圳時裝周等活動的國際影響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東部黃金海岸旅游帶,探索建設國際游艇旅游自由港,提升蛇口國際郵輪母港服務水平,推進大鵬新大主題樂園項目,改造升級世界之窗、錦繡中華等景區。
未來五年,深圳也立下了"小目標"。除繼續夯實以質量型內涵式發展為特征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設,打造國際文化創新創意先鋒城市,打響"深圳設計"全球品牌外,深圳還將培育文化產業總部經濟,推進國家級文化產業平臺建設,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國際文化旅游消費中心,走向世界、融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