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授牌5個生物醫藥產業園 張江、臨港這樣錯位發展
時間:2020-04-28來源:新浪財經 作者:acetouzi 點擊: 次在發展重點產業的過程中,特色園區是承載產業轉型的主要載體。
在4月28日召開的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推進大會上,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東方美谷、灣區生物醫藥港和北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等5個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正式授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出臺了多項政策發揮投資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比如4月中下旬公開的《上海市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就提出,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籌資支持力度。其中之一,就是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支持方式,將中長期低息貸款政策從集成電路擴大至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領域。
今日的推介大會上,5個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與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上海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簽署合作備忘錄。此外國盛集團、上藥集團、上海科創投、國投創新、高瓴資本等十家單位共同簽署了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投資聯盟合作備忘錄,以支持產業發展。
更早一些的3月31日,上海發布了26個特色產業園區和60平方公里產業新空間。園區產業瞄準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六大核心產業,規劃的生物醫藥園區即為今日授牌的5個產業園。
這5個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既有最早開始布局的張江,也有臨港新片區這種有鮮明突出制度及空間優勢的區域。根據規劃,5個市級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總面積達到60.15平方公里。上海五年內還將新增1.2萬畝產業空間,面向世界百強、國內50強企業加強招商引資。
以張江為例,由于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布局生物醫藥產業,該區域目前聚集了40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20余家大型醫藥生產企業、300余家研發型科技中小企業、40余家CRO公司、100多家各類研發機構。目前全球排名前10的制藥企業中已有7家在張江設立了區域總部、研發中心。
作為最早一批來張江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藥物化學家陳凱先也見證了張江整個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他說,張江累計獲得的新藥超過50個,在研新藥品種超過400個,正在研發、處于一期階段的超過50個,處于二三期研究的超過30個。“如今的這些成績是張江發展值得高興的時刻,但并不是終點。因為接下來的使命是要成為創新的策源地。”陳凱先近日對記者介紹道。
記者近日在走訪上海特色產業園區中發現,臨港新片區生命科技產業園(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正位于上海臨港新片區873平方公里的中間區域,目前園區內已落成多棟新建樓宇。
該產業園開發主體單位—上海臨港奉賢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曲霞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該產業園規劃面積17平方公里,擴區后將達45平方公里,重點聚焦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國際醫療服務三大板塊。“臨港新片區生命科技產業園是臨港新片區四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生物醫藥產業唯一的專題園區。”
已簽約入駐臨港新片區生命科技產業園的上海臻格生物技術有限公司CEO陳建新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他們已經啟動了10000平方米的GMP工廠建設項目,廠房正在裝修中。
他認為,生物醫藥產業要創新,離不開優越的制度。而臨港不只有制度優勢,還有廣闊的空間可以拓展。“臨港是一片開闊的土地,像一張白紙,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完全可以在這張紙上把畫畫好。未來兩年,我們計劃投入10億元以上,用于生物醫藥GMP商業生產基地的建設。”
同樣看中臨港空間優勢的還有上海心瑋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國輝。他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道,目前上海其他生物醫藥產業園在產業化方面有一定局限。“醫療器械對廠房有一定要求,至少要做凈化車間,而凈化時間必須要一定的層高,這就需要比較大的面積,目前臨港這些樓宇就就很適合產業化發展。”
據上海經信委介紹,為了錯位發展,今日授牌的這5個特色園區,張江生物醫藥創新引領核心區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創新研發,打造高端制造產業鏈,實現“全球新、張江造”;臨港新片區精準醫療先行示范區重點發展精準藥物、精準醫療器械、精準診斷、健康服務等領域;東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發展區重點發展高端生物制品、原料藥、現代中藥,及美麗健康等延伸產業;金海岸現代制藥綠色承載區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原料藥、制劑、高端醫用材料和高端制藥裝備等領域;北上海生物醫藥高端制造集聚區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高端制造、高端醫療器械裝備生產、現代醫藥物流等領域;閔行生物醫藥創新承載區重點推動健康醫療與智能產業緊密融合,打造健康醫療服務及創新療法先行試驗區。
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總量383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其中生物醫藥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319.9億元,增長7.3%;醫藥商業實現商品銷售總額2113.1億元,增長7.0%;生物醫藥服務業完成總產出400.3億元,增長17.9%。生物醫藥制造業年度增速位列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