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的發展,資金是一大難題。《中國企業報》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江蘇每個特色小鎮建設大約需要新增投資30億元至50億元,其中產業投資占比不低于70%,投融資需求很大。就現狀來看,江蘇各小鎮投資建設主體大多信用級別不高,想做事的小鎮卻苦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此,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朱曉明說,有了特色小鎮發展基金,除了可以為各個小鎮提供資金供給外,還可提供股權、債權和PPP等多元化直接融資支持。
PPP的“最佳機會”
當前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投融資模式及后續的運營管理方式,在不同程度的影響著特色小鎮的建設,而融資約束是特色小鎮建設的最大障礙。
以河北省創建100個特色小鎮的規劃為例,每個小鎮3年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直接投資將面臨至少2000億元的資金需求。
持續穩定的資金流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關鍵,如何將PPP融資模式成功引入到特色小鎮中,用以解決建設過程中的資金來源問題,已成為資本運營下特色小鎮的攻堅課題。全經聯金融投資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技市場協會PPP創新產業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單光暄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特色小鎮建設呈現多模式共存狀態,有開發模式、砸資金模式、浙江模式,還有開發+招商引資模式等。
“當前,融資約束已成特色小鎮建設的最大障礙。”單光暄說,確定特色小鎮的項目投資主體,進行全生命周期的風險控制,正確運用PPP模式來做運營,做好定性和分類,是PPP模式打造特色小鎮的要害。規范后的PPP模式,2018年應該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現在PPP模式進入特色小鎮是不可或缺的歷史機遇。
今年5月份公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50號文件),6月份公布的《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87號文件),嚴禁政府舉債。87號文件還上升到違法違規高度。單光暄介紹,特色小鎮的五大產業,全部覆蓋上千個子產業,從交易結構不同的入口和渠道注入資金。其中,創新產業策劃、現金流的策劃、特色小鎮交易結構的設計、不同PPP項目包裝等都要規范。
業內專家介紹,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農業、旅游、環保、養老、雙創產業孵化器等一系列項目,只有把定性和分類掌握好,再來區分政府付費、消費者付費及缺口性補助。
切準引資的前置條件
過往的融資模式,遇到了很多問題。單光暄說,特色小鎮重視產城結合,金融設計需要前置。從項目開發、配套設施建設、基礎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產業導入等各個環節,體量非常大。按照產業模式與金融模式進行頂層設計,綜合使用多種金融工具,不僅能解決產業發展,還能解決融資問題,提高運營效率。特色小鎮建設發展規劃,應該是在“四規”的基礎上來做,當前大部分特色小鎮規劃都沒有策劃產業出來,沒有產業植入進去,自身缺少造血功能的規劃給后期運營埋下了桎梏。先策劃,根據策劃的植入產業來進行規劃,再進行多規合一。特色小鎮的策劃有“千個子產業植入的策劃、創新產業現金流的策劃、特色小鎮交易結構的設計、各種不同PPP項目包裝進入、資金結構化安排策劃以及SPV公司股權架構的設計。”
日前在江蘇特色小鎮第二次創建工作推進會暨銀鎮對接會上,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和國家開發行江蘇分行、江蘇省國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總規模1000億元的江蘇特色小鎮發展基金落地。
倡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堅持高強度投入和高強度產出。資金結構和安排,并不是招商來項目就能投資,那是砸資金的辦法。一定要設定出現金流來,因為金融機構要進,它一定是可預見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再就是IPO公司架構的設計,策劃的內容一定要具全面性,如果沒有策劃方案,單獨規劃的這個規劃基本上白耽誤時間。目前正在創建的特色小鎮非常多,如果缺失好的產業策劃,三年以后有可能一片狼藉。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開孟認為,PPP強調的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強調的是雙方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伙伴關系這樣的一種理念。引入PPP融資模式,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種基于市場化的投資回報機制,動員各方力量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來整合各種資源,促進特色小鎮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