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輿評丨莫讓天價彩禮成為阻礙老百姓幸福的“隱形墻”
時間:2024-09-02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
近期,“2024上半年結婚登記數創歷史新低”與“結婚登記或將不再需要戶口本”兩條新聞被頂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對結婚率低、婚姻成本、天價彩禮等問題的熱議,其中天價彩禮最受爭議。男婚女嫁,贈送彩禮本是我國傳統婚嫁習俗,目的是為婚禮添喜慶。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彩禮已經脫離了“禮”的本意,被賦予了更多物質含義,使一些家庭談“彩禮”色變。同時,天價彩禮也導致了許多社會問題,如因婚致貧、光棍村、彩禮詐騙等,成為影響社會和諧和老百姓家庭幸福的一大頑疾。本文,就著重談談這個問題。
一、“天價彩禮”為何剎不住?
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此外還要婚房、轎車、“三金”或“五金”,這是目前大部分地區的普遍現象,彩禮之高令人咋舌。
從發展演變角度看,我國彩禮數額并非一直維持高位水平,在二十一世紀初,彩禮基本在1萬元至2萬元,此后一路飆升。其底層邏輯無外乎以下五點:
一是攀比之風。現在的彩禮已經成了鄰里之間互相攀比的“談資”,將彩禮作為衡量家庭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標志,認為彩禮越高越有“面子”,否則將被打上“身價低”“不值錢”“倒貼”的標簽,婚后如若不幸福也將被定義為“咎由自取”,在這種攀比思想影響下,彩禮數額不斷攀升。
二是男女比例失衡。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20—40歲適婚年齡男性比女性多1752萬人,導致部分男性將陷入婚配難題。在男多女少社會現狀影響下,男方為了促使婚姻關系的建立,便會通過贈與豐厚彩禮或者滿足女方提出的彩禮數額來彰顯自己的誠意與實力。
三是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因為我國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地區之間貧富差距大,一些貧困地區的家庭為了盡快彌補這個差距,便將希望寄托在彩禮上,想通過彩禮來改善家庭生活水平。這種思想也造成了我國地區貧困程度與彩禮數額成正比的社會現狀。
四是物質主義觀念沖擊嚴重。現在的各類媒體過度宣傳、展示奢華生活,使通過網絡了解社會的年輕人對物質、金錢的欲望越來越高。因此,一些青年在談婚論嫁過程中,將物質基礎放在首位,索要的彩禮越來越多,如果男方不能滿足要求,便選擇結束戀愛關系。
五是“劫老濟小”思想影響。在過去,彩禮一般都是贈與女方父母,但在現代社會,大部分父母考慮到女兒婚后要脫離原生家庭,組建新家庭,將來還要面對生育、工作等問題,便會將彩禮交給女兒,作為小家庭的儲備金,以增強女兒面對風險的應對能力,如果彩禮給得多,小兩口以后生活有保障。因此,女方便會對彩禮的數額提出更高要求。
二、天價彩禮“陋習”何以舉牌聲討?
彩禮本寄托著父母對新人的美好祝福,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觀念的變化,彩禮數額持續“加碼”,使彩禮不但沒有成為保障家庭幸福的“潤滑劑”,反而成了引發社會矛盾、家庭糾紛的“導火索”,帶來許多社會問題。
一是因婚致貧潛在風險日益增加。天價彩禮屢屢觸動社會神經,折射出社會普遍存在的婚姻成本焦慮。以河南省為例,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在訂婚時男方給女方6.6萬元或8.8萬元訂婚錢,結婚前另給8-10萬元彩禮錢,此外,還需購置“三金”或“五金”,總花費在20萬元左右,甚至更高。在農村地區,除了以上錢財外,有些還要求男方買車、在城里買房,幾乎掏空了整個家庭的家底,甚至還需要貸款,許多家庭因此背負沉重債務。
二是天價彩禮激發社會矛盾。高額的彩禮往往導致男方家庭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若沒有達成婚約,男方很可能會惱羞成怒,近年來,因彩禮引發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此前有媒體報道,四川涼山一男子與某女子訂婚后給付30萬彩禮,后來女方悔婚,但只愿退回15萬,該男子難以接受便將其殺害。還有些犯罪分子,通過騙婚等方式詐騙男方的彩禮,發生詐騙案。另外,因彩禮過高,導致的“光棍村”“買賣新娘”等社會問題也需引起注意。
三是適婚青年結婚受阻影響人口結構。當高額的彩禮成為適婚青年成婚的標配時,一些男性因不能滿足對方的彩禮要求而難以找到合適的伴侶,另有一些女性因家庭壓力而不得不接受高額彩禮婚姻安排,失去婚姻自主權。這也是造成我國結婚率逐年降低,離婚率逐漸增高的原因之一,該現象將直接導致生育率大幅下降,將對孕嬰、幼兒園、托兒所等相關行業或機構產生沖擊。
四是愛情與金錢掛鉤扭曲婚姻觀念。結婚的目的在于選擇一個能夠共同經歷生活、尊重、理解彼此的伴侶,但是在社會風氣和經濟壓力的影響下,適婚青年在選擇伴侶時,將彩禮多少作為衡量標準,使經濟利益在婚姻中的占比越來越高,甚至超越了感情因素。還有一些人將婚姻當成改變經濟狀況的途徑,扭曲了婚姻的本質,使其變得功利化、物質化。
五是天價彩禮滋生不良社會風氣。天價彩禮的盛行助長了社會的不良風氣,如攀比、炫富、不勞而獲等,加劇了社會的不和諧因素,降低了婚姻的社會認可度和信任感,還將導致商品化女性的不良風氣蔓延。并且,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青少年也會產生錯誤的婚姻觀和價值觀。
三、彩禮“限高”與婚嫁新風尚思辨
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點名“高價彩禮”問題,民政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相繼印發工作方案,在全國范圍內針對天價彩禮問題開展專項治理,部分省市也針對天價彩禮發布婚俗改革倡議書,但是,彩禮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找對路徑和方法。王牌智庫認為,可發揮市、縣(區)主陣地作用,通過市、縣(區)政府引導+群眾響應的方式,促使彩禮回歸理性。
市、縣(區)作為治理天價彩禮問題的前沿,可多點發力,推進天價彩禮治理工作走深走實。
一是發布規范指導。地方政府可將遏制天價彩禮作為社會治理和文明鄉風建設的重要抓手,聯合婦聯、民政等部門組建工作專班開展專題調研工作,根據調研結果發布地方婚喪嫁娶規范指導,制定合理的彩禮標準,限定最高彩禮數額,倡導新型婚戀觀,為彩禮“限高”。這一點可以學習借鑒河南省西平縣的具體做法,西平此舉已給全國遏制天價彩禮提供了“西平樣板”。
二是完善激勵機制。提倡“零彩禮”“低彩禮”,針對踐行“零彩禮”“低彩禮”的家庭出臺有針對性、可行性的優惠政策,例如,發放購車補貼、住房補貼,匯聚各方資源為“零彩禮”“低彩禮”家庭提供免費集體婚禮、免費婚檢等支持服務。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正向激勵,促進社會形成婚嫁新風尚,為天價彩禮“降溫”。
三是加強經濟扶持。完善農村教育、就業、醫療等資源的合理配置,改變鄉村產業弱、交通落后、文化資源匱乏的現狀,改善農村適婚青年人口嚴重外流的狀況,從源頭解決農村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同時,針對農村家庭購買首套住房,可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減輕年輕人結婚的經濟壓力。
四是加大宣傳教育。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婚姻觀、愛情觀、價值觀,宣傳天價彩禮的危害和打擊天價彩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聯合民政、婦聯、法院等單位積極開展文明婚俗進社區宣傳活動,通過案例分享、政策講解等方式引導群眾形成正確婚戀觀。
五是創新治理方式。發揮基層組織自治效果,引導各行政村、社區成立紅白理事會、居民議事會等民間組織、社會團體,指導群眾把抵制天價彩禮、大操大辦等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對彩禮的標準作出規定。發揮基層組織的引導和監督作用。鼓勵黨員干部、鄉賢以身作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發展文明婚俗的“種子”其實也在每個年輕人的心中,婚姻是人生大事,作為婚姻中的主人,年輕人應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在商討彩禮問題中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并從自身做起,擁抱新風尚。
一是樹立正確的婚戀觀。適婚青年要正確認識婚姻,要明白婚姻是兩個人基于愛情、尊重和共同人生目標的選擇,是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婚姻的幸福與否并不取決于彩禮的數額,而是基于雙方的感情基礎、責任感,物質并不是唯一判斷標準。
二是用溝通化解矛盾。現在有一些年輕人提倡“四無”“六無”婚禮,希望婚禮簡簡單單,但父母不同意。面對此情景,子女需要多跟父母、長輩等家庭成員溝通,講出自己的想法,商討合理的彩禮標準。對于家庭施加的壓力,年輕人要理性分析,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盲目跟風。
三是增強自我及自強意識。在健康的婚姻關系中,夫妻雙方在經濟上需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不能單純依靠一方。因此,夫妻雙方都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價值,增強自己在社會中的競爭力和獨立性,互相扶持,減輕對彩禮的依賴,為未來的婚姻生活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是積極參與社會提倡。多關注并支持政府和社會組織的推動婚俗改革活動,在相關話題討論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引導輿論向理性、健康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