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保費趕上30萬元的燃油車了”“去年保費4700元,今年漲了一大截”……年初以來,新能源車銷量持續攀升,但同時不少新能源車主發現,保費漲價明顯,超出了預期。
而在保險公司看來,新能源車險定價難、賠率高,企業也面臨一定壓力。如何破解“車主喊貴、險企叫難”的局面,讓保險行業助力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推廣?
面臨這一問題,近日,人民網財經發布《新能源車險定價難,咋辦?》一文。文章從新能源汽車保費普遍高于同價位油車的現狀出發,分析了新能源汽車風險不易評估的原因、保費定價機制難創新等,提出研發設計和技術創新等,文章深入淺出,值得作為破解“車主喊貴、險企叫難”局面的參考,“王牌智庫”轉載本文,一起來看!
王牌觀點
解決新能源汽車投保難要對準癥結施策
當前,新能源汽車車主喊保費貴、遭遇拒保,保險公司哭訴賠付率高、虧損的情況屢見不鮮,新能源汽車投保難的問題逐漸成為一種“新頑疾”,滋生系列社會矛盾,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
根據近期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向財險公司等相關方下發的《關于推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未來,優化新能源車險供給機制、提升行業新能源車險經營水平等,將成為一種趨勢。作為時下汽車市場的風口,新能源汽車因節能環保、操控感強、購車成本低、智能化等優勢深受消費者青睞,但面臨已然暴露的車險投保問題,如何系統有效地注意破解難題已然成為新課題。
王牌智庫認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四個維度著力:
一是增強法治建設,明確新能源商業車險的自主定價權和定價機制,尤其要強化市場經營主體的定價能力,用市場化手段參與,促進新能源汽車保費在合理區間;
二是持續豐富優化新能源汽車的車險產品,以新能源汽車車主的真實需求為導向,保障車險產品供給;
三是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車險的保障機制和研究機制。增強并支持新能源汽車安全、汽車保險費率、汽車風險特征等的相關專業研究,增強投保市場容量及出險率、賠付率等的研判能力和風險評估能力;
四是對于一些意愿投保的車主實現愿保盡保,加強對車險相關企業的市場監管,推動新能源汽車投保健康有序發展。同時,面臨險企拒保的情況,可增加民意反映和投訴窗口,以推進不合理拒保無發揮空間。
未來,隨著選購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增多,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提高,相應的政策和險種、賠付等研究需日益完善、日漸合理,車主關注的難題也將迎刃而解。
人民網財經 原文:新能源車險定價難,咋辦?
1、保費高于同價位油車
小米新車SU7一上市就受到廣泛關注。除了討論外形、價格、性能,這款車的保險費用也引發討論。
銷售人員介紹,小米汽車車險首年價格在6000—8000元。據車主反映,高配版的SU7 MAX算上交強險,保費超過8000元,其中商業險超6700元。這一費用略高于同等價位的燃油車。
中國銀保信發布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新能源汽車的平均保費實際上比燃油車高出大約21%,保費上漲也比較快。
有車主反映,去年明明沒出險,今年保費卻漲了。“買車第一年的保險6000多元,第二年因為沒出險降到了4500元,今年沒出險,結果漲到了6500元”“我家電車開7年了,去年保費3700元,沒出險,今年報價6700元”。
有的車主甚至被拒保。“出過1次險后,多家保險公司不給我報價,還有的直接報高價勸退我”……采訪中,不少車主表示對新能源汽車保費貴、續保難感到困擾。
看行業,新能源車險的市場基本盤著實不小。
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以平均每輛車4000元保費估算,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近千億元。德勤管理咨詢中國發布的《從新能源車險看財險經營模式變革》報告顯示,根據數據分析合理預估,到2030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將達1.3萬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31.3%。
基本盤大、保費不低,為何有些險企還不愿意承保新能源車險?
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新能源汽車賠付率過高。中國人保副總裁于澤日前表示,整個行業的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大概比燃油車高10個百分點以上。
此外,對于部分因車企經營問題而導致停產的車型,因零部件、售后等方面存在問題,保險公司方面不予承保。
2、風險不易評估
新能源汽車保費怎么算?
“新能源汽車的保費計算原理與燃油車基本沒區別。”西南財經大學保險與精算系副教授王凱向本報記者介紹,根據發生事故的概率、維修成本來測算大概的理賠成本,再加上保險公司的經營費用和利潤等因素。
據悉,目前新能源汽車車險仍在沿用傳統車險定價方式。保險行業的經營管理模式、風控模型及定價理賠都是基于傳統業務形成的。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風險系數、維修成本等與燃油車有很大不同。
一方面,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維修成本和風險系數要高一些。成本方面,相較于燃油車,新能源汽車搭載了電池和大量傳感器等智能設備,維修和保養的成本與難度更高。市面上多款新能源汽車還采用了一體化壓鑄技術,汽車一旦撞壞,往往不能修只能換,繼而推高了維修成本。風險方面,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明顯快于燃油車,這既是新能源汽車吸引力所在,也意味著加速過程中風險增加。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所擁有的智慧功能會降低風險。新能源汽車搭載的許多智能化功能,例如自動駕駛、自動泊車等技術,在多個環節降低了事故發生的概率。
兩方面因素,導致新能源汽車的風險系數短期內難以準確評估,保費計算簡單沿用傳統燃油車定價方式或進行簡單比價不盡合理。
同時,新能源汽車仍屬新生事物,雖然銷量增長很快,但保有量僅占汽車總量6.07%,還未形成規模效應。業內人士分析,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在維修、定損等環節的成本,無法擁有像燃油車一樣的規模化效益,導致保險公司通過提高保費標準來降低經營風險。
管理部門已注意到這一保險領域的新課題。2021年底,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發布。此后,保險機構積極推出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在保障新能源汽車車主權益、推動產業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今年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發《關于切實做好新能源車險承保工作的通知》,為提高新能源車險服務質效、進一步提升消費獲得感提出明確要求,包括各財險公司不得在系統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對特定新能源車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
專屬條款突出了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的構造特征,涵蓋了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盡管如此,在實際承保過程中,新能源車險仍難以滿足多元化的承保需求。
3、創新定價機制
如何破解“車主喊貴、險企叫難”的局面?業內人士指出,除了監管方發力,還需行業各類主體形成合力。
建立起足夠多且可靠的樣本。王凱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近年來迅速普及,但單個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保險公司能夠獲得的樣本量不夠大,需要多方合力獲得足夠大的樣本量,從而找到能更加準確反映新能源汽車風險程度的定價基礎。
創新新能源車險定價機制。多位受訪專家提到,新能源汽車擁有豐富的駕駛行為數據,這些數據恰恰是保險公司實現精準定價的重要因素。在保障用戶隱私的前提下,需要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打通駕駛行為數據壁壘,為險企創新和完善風險評估模型、實現保費精準定價提供基礎支撐。
鼓勵車企布局保險業務。去年1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批復文件,同意比亞迪財險公司變更業務范圍,新增機動車保險,意味著比亞迪財險正式獲得經營車險的資質。相較于傳統險企,車企掌握著豐富的車輛數據和駕駛數據,并且可以直達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維修理賠服務。
同時,新能源車企熟悉車輛制造工藝和零配件的價格行情,便于對汽車的維修成本作出合理估計。業內人士認為,車企擁有資源豐富的售前售后服務體系,在現有體系內增加銷售保險和保險理賠業務,并不會新增太多成本。
“新能源車企擁有大量的車輛運行數據,有能力更好地判斷車輛實際使用中的風險因素。”王凱表示,國外應用的UBI(基于使用量而定保費)保險,就是通過觀察駕駛員后臺數據進行保費定價。這些數據掌握在車企手中,將其更好地利用起來,是保險行業重要的創新方式之一。
此外,專家認為,也應從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保成本方面下功夫。例如,車企通過研發設計和技術創新,提升車輛的可維修性和易保養性,降低新能源車輛的維修保養成本,進而為合理控制保費騰出空間。
“保險行業應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好服務。”王凱認為,保險費用不僅關系著現有車主的權益,也關系著潛在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科學合理的保費定價機制,將有利于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推廣普及。
(文章來源:“人民網財經”,作者:申佳平、陳鍵)
聲明:本公眾號文章僅用于分享,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文字、圖片版權問題,敬請后臺聯絡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