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壯丁”到“練精兵”,專業招商需要鍛造一支招商鐵軍丨智庫談專業招商
時間:2025-03-27來源:未知 作者:acebm 點擊: 次在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地方政府的招商競爭已從“拼政策、拼土地、拼稅收”的粗放模式,轉向“拼專業、拼服務、拼生態”的精準化博弈。然而,許多地區仍深陷“招商困局”,即招商干部不懂市場、不懂項目,資源整合乏力,談判效率低下,項目落地難,政府信用度降低,企業市場信心不足等。
我認為,唯有深化改革傳統的行政招商體制機制,重塑專業招商體系,鍛造“懂政府、懂市場、懂項目”的“三懂型”招商鐵軍,方能破解招商“空對空”的痼疾,為地方經濟注入“帶不走的競爭力”。也就是說,專業招商的成敗,關鍵是專業招商的專業人才,只有建成一支專業的招商鐵軍,方能破局。
一、傳統招商團隊的“三痛”:解剖招商人才困境的深層癥結
地方政府傳統招商團隊的人才困境,本質是“人才能力”與“高質量發展需求”之間的系統性錯配,“人治思維”與“專業需求”的結構性矛盾。這一困境不僅制約了招商效率,更導致產業錯配、資源浪費與信任危機。
1認知之痛
招商干部需要對專業招商的認知再加深,拋開各種“形式主義”招商。若不懂市場,辨不明“技術泡沫”與“產業趨勢”,盲人摸象產生誤判,使招商淪為“偽賽道”的狂歡;若不懂項目,則算不清“投入產出”與“風險收益”,對財務與風險管控能力缺失,導致“撿芝麻丟西瓜”的事情經常發生。
2能力之痛
我認為,傳統招商團隊的能力缺陷集中體現為四個方面:無產業洞察力,對產業鏈上下游關系、技術壁壘、市場容量缺乏深度分析;無政策穿透力,僅會照本宣科解讀文件,無法將政策轉化為企業機遇;無資源整合力,嫁接、整合資源的能力缺乏,難以為企業匹配資金、人才、技術、配套等關鍵要素;無風險預判力,忽視技術路線迭代、環保合規等隱性風險,導致招商如紙上談兵,與實戰嚴重脫節。
3機制之痛
在招商工作推進過程中,專業人才發展通道存在一些結構性障礙,績效考核機制缺乏差異化設計,創新容錯機制建設滯后,招商干部在項目引進過程中面臨“風險收益不對等”的制度困境。
我認為,破解之道是招商團隊需要從準入機制、培訓體系、激勵機制、完善容錯機制四方面同步改革。準入機制方面,可以建立懂政府、懂市場、懂項目的“三懂人才”,杜絕外行指揮內行;培訓體系方面,可以以“戰場化教學”替代形式主義,通過紅藍對抗、一線輪崗提升實戰能力;激勵機制方面,打破“大鍋飯”,實施引資提成、超額分成、職級雙軌等市場化手段;完善容錯機制方面,可以明確豁免情形,鼓勵干部布局前沿賽道。如此,可以逐步將招商團隊從“行政附庸”升級為“經濟引擎”,為地方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從地方政府招商的現狀和發展態勢看,招商引資的競爭已進入“專業制勝”時代。傳統招商團隊依賴“人海戰術”“關系運作”的粗放模式,在產業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難以為繼。未來,勢必要重塑招商體系,以系統性思維重構選拔、培養、激勵、保障等體系,培養兼具政策穿透力、產業洞察力、商務整合力的專業化招商人才。
我認為,可以用“三劍式”重塑招商體系。
第一劍:建立準入鐵律鍛造專業門檻。
地方政府需建立“三懂人才準入模型”,從源頭杜絕“外行指揮內行”。可以通過“政策沙盤推演”測試,要求干部精準解讀土地、環保、財政等10大核心政策,并模擬應對“環保督察突襲”“土地指標爭議”等突發場景,深化招商團隊“懂政府”;通過考核“產業鏈價值分析”“財務模型搭建”“技術盡調”等專業技能,提升招商團隊“懂市場”;通過引入“項目適配度評估系統”,模擬演練招商團隊從技術成熟度、市場容量、政策合規性等維度篩選項目,規避“招商陷阱”,提升“懂項目”的本領。
第二劍:構建實戰化培訓體系。
專業能力的提升需以實戰為導向。
一是基礎淬煉,用好放大鏡和望遠鏡的作用。一方面,將晦澀難懂的文件轉化為“企業省錢計算器” ,用直觀的方式拆解政策、解讀政策;另一方面,聚焦產業鏈上中下游,摸清產業鏈發展現狀和突破重點,有的放矢地建鏈、延鏈、補鏈、強鏈。
二是實戰熔爐,讓招商團隊模擬“企業要求對賭協議”“突遇環保督察”等高壓場景,簽訂招商目標責任書,讓招商項目終身負責制。可以派駐干部到企業任“影子CEO”,深入產線、研發與市場部門,成為真正懂行的招商專家。
第三劍:重構激勵機制。
破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頑疾,根本在于用對方法。我認為,可以從三方面著力推進:
一是給位置。設立“招商功勛榜”,連續三年考核優秀者優先提拔,推行“職級雙軌制”,讓專業人才走首席招商官-產業顧問-智庫專家的晉升通道,無需擠行政“獨木橋”。
二是給錢袋。實施引資提成制,按項目實際稅收的一定比例獎勵團隊,同時,設立超額分成制,對超額完成目標的團隊,拿出地方留成稅收的一定比例作為發展基金。
三是給尊嚴。制定容錯清單,明確“技術路線誤判”“政策銜接失誤”等豁免情形;頒發榮譽勛章,如設立“招商鐵軍勛章”,由市委書記親自授勛,激發招商干勁。
總結來講,也就是通過“三劍”改革,實現團隊重組、能力重生、生態重構的三重蛻變,用深化改革的勇氣重塑招商體系,鍛造出真正適配新時代的招商鐵軍。這不僅是人才的升級,更是地方政府招商模式的深度變革。
“三懂型”鐵軍并非孤立存在,需與頂層設計、項目庫建設、數字化工具深度融合,方能釋放最大效能。我認為,招商鐵軍,還需要著力在選苗、練兵、練能力、考核、實戰等方面努力。
第一步:選苗,可以按照“獵豹標準”招人。需要注意拒絕“萬金油”,專設“產業鏈研究員”“商務談判專家”“政策設計師”三類崗位。同時,也可以跨界挖人,從券商投行挖產業分析師,從律所挖合規專家,從企業挖市場總監等。
第二步:淬火,用“戰場教學法”練兵。讓學員扮演“書記”“企業家”“評審官”多角度復盤,模擬招商談判,設置“企業突然要求對賭協議”“環保督察突擊檢查”等突發考驗,派駐干部到企業任“影子CEO”,到開發區管委任“項目保姆”。
第三步:煉金,打造“三懂能力金字塔”。包括訓練“政策翻譯術”,提升“產業洞察力”,錘煉商務談判殺傷力。
第四步:礪劍,實施“特種兵認證”。對招商人員的專業度設立“青銅—白銀—黃金—鉆石”四級段位制考核,通過項目引資額、產業帶動值、企業滿意度三維度晉級。
第五步:固本,構建“鐵軍生態圈”。包括與智庫合作共建“招商黃埔軍校”,定制化賦能培訓,全方位提升招商能力。
在招商競爭白熱化的今天,“三懂型”鐵軍已成破局關鍵,既能讀懂政府報告中的戰略雄心,又能看透企業報表里的商業邏輯,更能在項目談判中創造共贏價值,如此,才能強賦能招商效果。
小結
以人才為劍,定能逐步劈開招商迷障。地方政府唯有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推動招商團隊專業化革命,方能擺脫“人走政息”的怪圈。
這場變革的核心,是將招商從“行政任務”升維為“經濟使命”,從“個體能力”進化為“系統生態”。當每一名招商干部既能讀懂政策文件的戰略深意,又能洞悉企業報表的商業邏輯,更能在談判桌上創造共贏價值,地方經濟便擁有了“帶不走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