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屆河南省委巡視工作規劃》出臺 實現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
來源:大河網
【閱讀原文】5月4日,記者了解到,河南省委近日出臺《十屆河南省委巡視工作規劃》,明確十屆省委原則上每年開展3輪巡視,堅決完成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任務。
按照規劃要求,十屆省委巡視將堅持在鞏固中深化、在深化中提高,通過推動政治巡視巡察持續深化,巡視巡察監督體系持續完善,全覆蓋質量持續提高,成果運用持續強化,監督合力持續增強,使巡視巡察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支撐。
全省巡視巡察機構,將嚴格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監督網的實施意見,建立統籌謀劃、制度規范、組織實施、成果運用、隊伍建設一體聯動機制,巡視帶巡察、巡察促巡視,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扎牢織密監督網。
堅決完成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任務。十屆省委巡視全覆蓋對象包括省轄市、縣(市、區)、省委部委、省直機關、省管國有骨干企業和省管本科院校。原則上每年開展3輪巡視,統籌安排常規巡視,深化專項巡視,強化“機動式”巡視,加大“回頭看”力度。同時,穩妥推進省直單位開展巡察工作;市縣黨委在一屆任期內實現巡察全覆蓋,推動巡察工作向村居和基層站所黨組織延伸。
此外,在強化巡視整改和成果運用方面,我省將壓實巡視整改責任,強化巡視成果綜合運用,健全整改督查制度,強化追責問責,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二、一位省委書記、省長到基層要幾人陪同?這個省有詳規
來源:政事兒
4月27日,湖南省委公開了《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規定共分關于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改進新聞報道、厲行勤儉節約、加強督促檢查等方面。
在改進調查研究部分,湖南省委對省委書記、省長及其他省領導到基層調研時的陪同人員人數作了具體規定。
湖南省委要求,省領導到地方考察調研,要統籌安排,避免在時間、地點、線路上過于集中或輪番。除陪同省委書記外,省委常委一般不同時到同一市州調研。各領導機關辦公廳(室)要加強溝通協調,完善由省委辦公廳牽頭的統籌協調、通氣通報等機制,嚴格審批各地各部門考察調研邀請事項,科學統籌省領導考察調研安排。
針對調研效果,規定指出,省領導調研指導工作,既要講成績,也要講問題,該肯定的肯定,該批評的批評,發現重要問題、了解到重要情況要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省領導在考察調研活動中,涉及重大項目、資金、干部人事安排等具體事項時,要嚴格遵循相關規定和程序,自覺規范表態、決定行為。
接著,規定對減少陪同人員作了要求:省委書記、省長到基層考察調研,陪同的省直部門負責同志不超過4人,市州、縣市區陪同的負責同志各不超過2人;省政協主席、省委副書記到基層考察調研,陪同的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不超過2人,市州、縣市區可各安排1位負責同志陪同;其他省委常委、副省長到基層考察調研,陪同的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不超過2人,市州、縣市區可各安排1位分管負責同志陪同,市州主要負責同志可不陪同。
三、中紀委通報現新表述!值得所有領導干部提高警惕
來源:《人民論壇》等
日前,國家能源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曉林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的通報提到了一個新表述——“甘于被圍獵”。
事實上,少數領導干部“甘于被圍獵”現象,早就引起了中央紀委的警覺。今年1月,趙樂際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工作報告中,做出了“‘圍獵’和甘于‘被圍獵’交織等問題依然突出”的判斷。去年11月,楊曉渡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也有“一個時期以來,領導干部被‘圍獵’和甘于‘被圍獵’的問題突出”的表述。
“甘于被圍獵”的官員類型有哪些?
不能慎欲的人;不能慎欲的官員無法駕馭利益誘惑下膨脹的權力,進而將手中的權力當成攫取私利的工具,心中無責、心中無民,自生貪念、主動尋租、拉幫結伙、人身依附。
不能慎權的人;部分官員尚不能跳出“官本位”理念的窠臼,他們在政策制定、執行和反饋的各個環節里崇尚人治理念,本著權大于法的心態,搞“一言堂”,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常常違背民主集中制,違背公意,違背法律,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肆意施加影響。
不能慎趣的人;有些別出心裁的“獵手”更是會根據官員的愛好進行針對性“圍獵”,這種私人定制型的腐敗現象依舊層出不窮。
不能慎友的人;一旦朋友圈從形成到持續的動力和保障來自于權力時,官員被“圍獵”的幾率也將大大增加。“合作伙伴型”“掮客型”“私人定制型”“同鄉會型”等朋友圈中,廣泛充斥著各種公私不分的政商關系。
不能慎微的人;官員在細節方面持有僥幸心理,抵擋不住層層遞進的誘惑,直至信念動搖。在“溫水煮青蛙”的效應下,他們在被“圍獵”的過程中往往始于不拘小節,而最終失去氣節。
由此可見,官員遭“獵”,主因還是自身底線意識的缺失,這些“甘于被圍獵”的官員敗給了“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的欲望。
四、領導干部要多點互聯網思維——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當互聯網成為這個時代的基礎設施,互聯網思維同樣應該成為一個合格領導干部的標配。
“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主動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領導干部學網懂網用網的重要意義。當互聯網成為這個時代的基礎設施,互聯網思維同樣應該成為一個合格領導干部的標配。
客觀地說,在這個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時代,很難說哪個領導干部與網絡絕緣。然而,今天我們所說的互聯網思維,不只是連WiFi、開4G層面的“觸網”,更指向一種進階的能力:用扁平化思維連接群眾,以新媒體意識引領輿論,以變革者心態改進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真正融互聯網力量于日常工作之中。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領導干部上網懂網,才能抵達民意節點,把握輿論焦點,解決社會痛點。今天,中國網民人數已有7.72億,年輕人更是經常泡在網上,他們自稱“草根”,形成一個“草野”。當觀點上網、建議上網、批評上網,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不能不上網。既能“面對面”,也能“鍵對鍵”,就是要保證線上線下的雙向通暢。過去我們常說要“跟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說話”,現在板凳變成了網絡,就算只是潛潛水、聊聊天,也能加深對群眾所思所愿的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講,多一點互聯網思維,就是要懂得以“用戶為中心”。
官場正能量:正國級官員李瑞環的從政感悟
李瑞環,這位木匠出身的國家領導人,有30多年的從政經歷,自然有對做官獨到的“看法與說法”。他那或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或聲色嚴厲的殷殷忠告,或為一些問題的切切擔憂,都令為政者警醒和深思。
為官者的群眾觀
“看不起勞動人民,這是社會道德上一種值得人們注意和警惕的不好的征兆”。李瑞環一直非常關注民情民意,認為這是領導者做出一切決策和措施的依據。
為官者的實干觀
“要少講空話,多干實事,空話連野豬都騙不了,何況人呢?”也許因為李瑞環自己就是從最基層干上來的,所以他特別強調官員的實干作風。1985年5月29日,時任天津市市長的李瑞環,就在《天津日報》上寫了一篇評論員文章《興邦之道——再談少講空話,多干實事》。
為官者的實事求是觀
“人總是有優點有缺點,有長處有短處,不能把自己的長處擱在腦袋上晃悠,把人家的缺點從屁股底下摳出來跟自己的優點比”。一個人、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國家,在處理復雜、關鍵的問題時,固然需要豐富的知識,但更需要智慧與方法。李瑞環認為,一個好干部,不僅要有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還要有科學的工作方法,尤其是要把辯證法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處處都有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