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云港市委書記: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無動于衷,甚至麻木不仁!
【閱讀原文】4月8日,連云港召開全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動員大會,連云港市委書記項雪龍發表重要講話。
后發地區走傳統老路,只能永遠落后于人。連云港要實現后發先至,必須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常規,走一條特色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的跨越之路,這條跨越之路的基本前提,就是經濟發展高質量。這個高質量體現在“六個高”:
一是產業層次高。產業層次決定發展層次,提升產業層次是增強競爭力的根本所在。要著力推動“三新一高”優勢企業向更高層面邁進,形成一批行業龍頭、一批科技型小巨人和一批行業單打冠軍。要著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切實增強競爭能力,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要進一步提高行業項目的門檻,通過做大、做高、做精增量,帶動產業層次整體提升。
二是產品質量高。進入激烈競爭的時代,產品質量決定企業命運。要切實增強質量意識,發揚工匠精神,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深入推進質量強市行動,大力扶持名品名牌建設,做強做優自主品牌,重塑傳統特色品牌,培育自主創新品牌,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努力提升連云港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是科技含量高。創新是“第一動力”。連云港在科技創新上有特色、有成功的典范,要以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為抓手,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快”的思路,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打造區域性產業創新中心。要突出企業主體地位,鼓勵優勢領域的龍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攻關核心技術,帶動區域創新水平提升。要突出園區主陣地功能,大力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形成產業集中度高、服務能力強、規模效應明顯的科技企業集聚區。要突出政府引導作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促進人才、技術、資本、市場對接,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四是投入產出高。投入產出比是衡量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標尺,沒有高的投入產出比,就沒有高質量的發展。要牢固樹立“以畝產論英雄”“以效益為導向”的思維,建立以畝均稅收、畝均銷售收入等為主要內容的評價體系,通過規劃引導、精選項目、騰籠換鳥、技術改造,大力提升勞動生產率、畝均產出率、資本利潤率,推動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
五是環保安全標準高。我們追求的發展,一定是綠色的發展、安全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這是我們的底線。要著力提升環保、安全門檻,緊盯萬元GDP能耗、水耗“雙降目標”,嚴把“產業導向、項目準入、節能減排”三個關口,嚴格落實項目建設“四個一律”要求,以高門檻、高標準確保實現經濟的高質量。
六是人力素質高。人才是“第一資源”,誰擁有一流人才,誰就擁有競爭的優勢和發展的主動權。要緊緊圍繞黨政工作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以更優的政策、更多的投入、更大的力度,努力培養本土人才,扎實用好現有人才,千方百計引進緊缺人才,優化環境留住各類人才,為連云港發展廣開進賢之門、廣納天下英才。
二、寧波市海曙區紀委出臺《黨員干部“微約束”清單21條》
來源:反腐前沿
“微約束”是指對存在于黨員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被重視、容易疏忽、尚未構成違紀或違紀不明顯,但有損黨員干部形象、在群眾中造成負面影響的言行進行監督管理。
近日,寧波市海曙區紀委圍繞“信念關”“言論關”“行為關”3個方面,為黨員干部梳理了21條“微約束”清單。
1.黨員干部是否理想信念模糊動搖、盲目推崇西方價值觀念;
2.是否對政治學習、業務培訓存在應付思想,以工作忙、事情多為由搪塞;
3.是否全局意識淡化,缺乏團結協作精神;
4.是否把黨內關系庸俗化,搞團團伙伙、親親疏疏;
5.是否工作不思進取,低標準要求自己,滿足于交差了事;
6.是否熱衷攀比,追求奢靡的生活;是否喜好參加封建迷信活動;
7.黨員干部是否不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對上級的決策部署背后非議,在干部群眾中散布負面言論和表達不滿情緒;
8.是否在微信、微博等網絡社交媒體上發表、轉發各種敏感言論和“小道”消息;
9.是否片面夸大消極腐敗現象,錯把支流當主流,悲觀消極;
10.是否不分場合,不分對象濫發評論;
11.是否不比業績,比待遇,對工作抱怨發牢騷;
12.是否津津樂道低級庸俗的內容;
13.黨員干部是否無正當理由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按規定繳納黨費;
14.是否作風霸道、行為失范、在群眾面前耍特權、逞威風;
15.是否遇事能推則推,能躲則躲,能拖則拖,敷衍塞責;
16.是否熱衷找門路托關系,破壞公平秩序;
17.是否沉迷于酒局、飯局、牌局;
18.是否不按規定進行外出、婚喪喜慶等事項報備;
19.是否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
20.是否有不贍養老人等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
21.是否有拖欠物業費或銀行貸款等有失誠信的行為。
三、毛主席:誰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
來源:基層干部參閱
一、“誰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以示反對”
1956年春節前夕,時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的康世恩接到通知,要他向毛澤東匯報工作。他聽說有些部門已經匯報過了,就打電話詢問該怎樣匯報。得知毛主席問得非常詳細,康世恩春節都顧不上休息,抓緊時間準備材料,并寫出了匯報提綱。2月26日,他正式到中南海勤政殿匯報。康世恩回憶說:“我照著提綱念了一段,主席打斷說,你不要念了,我這里也有本本,就隨便說吧!”接著,整個匯報便在毛澤東和康世恩的一問一答中進行。
毛澤東不喜歡照本宣科式的匯報,甚至曾明確說過:“誰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以示反對。”與“念稿子”相比,口頭匯報至少有兩點好處:一是實話多,套話少;二是防止虛與委蛇。毛澤東強調:匯報“有什么辦法使人聽了不致忘記?講存在的問題,要舉事例,把人指出來,不舉事例等于無用,別人不好懂”。
二、“要講真話,不要講假話,否則就會浪費時間”
1957年9月5日,毛澤東在武漢召集湖北省委負責人王任重和一些地委書記座談,中心議題是總結農業合作化的經驗。這天下午三時開會,按照安排,毛澤東的座位在中間,一邊是記錄員,一邊是王任重,其他人面向毛澤東。毛澤東一看說:“這不是三堂會審嗎?還是圓桌會議好,沒有主席臺,不要記錄席。”
隨后,工作人員很快作了調整,排成圓桌開會。毛澤東開場第一句話就說:“同志們接到提綱沒有?現在可不按提綱發言,暢所欲言、言無不盡。要講真話,不要講假話,否則就會浪費時間。”沒想到會議竟冷場了一刻鐘,后來大家雖然發了言,但講的是一個調子,眾口一詞,只講農業合作化的優越性,而對合作化存在的問題避而不談或輕描淡寫。
聽著這樣的發言,毛澤東實在有點不耐煩了,便打斷大家的話說:“休會,明天再開。”他讓工作人員轉告王任重同志,明日開會,中心議題是農業合作化的規劃問題。要暢所欲言。王任重連夜召開省委書記處會議,重新研究、討論規劃問題。
毛澤東要求把“三堂會審”式桌椅換成圓桌式,意圖就是要拉近跟大家溝通的距離,盡量減少上下級的感覺,造成一種融洽氛圍,以期與會者能夠平等交流,坦誠溝通,可謂用心良苦。毛澤東兩次強調“暢所欲言”,也是希望能多了解一些真實情況,希望發言者“要講真話,不要講假話”。
四、鄉村扶貧干部感觸:我們不怕吃住在村,不怕全年無休,我們怕這個……
來源:中國扶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是脫貧,難點也在脫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扶貧開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績背后,離不開扶貧干部和貧困群眾攜手共進,攻堅克難。
在貧困地區仍有少數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給扶貧干部出了不少難題。剛剛送走市第三方考核驗收,又將迎來縣全方位考核。連日奔波之余,幾樁小事縈繞腦際揮之不去,忍不住發問幾句。
迎檢中,一貧困戶飲酒大醉,面對第三方考核,直言自己“一無吃的,二無穿的,三無喝的,四無蓋的,五無水,六無電”,話語句句都是脫貧出列“一票否決”的死扣!事后聽聞,心寒至極,在走訪調查后發現:該人頓頓飲酒,大吃大喝,豈無吃喝;衣裝得體,衣柜滿滿,何謂缺衣;實地看床鋪,被子六床,豈無鋪蓋;新房封頂(自來水水窖也已經建成),電器齊全,豈是“無水無電”?在這場脫貧攻堅中,我們所有努力都圍繞著貧困群眾的“好日子”,不求為我們歌功頌德,貧困群眾的日子好了,我們就滿足了。
聞另一鄉鎮,兒女兩層樓房,父母住一偏房,新房50平方正要完工。考核組入戶,子女及父母對鄉村干部和工作隊員極不滿意(原因是父母年邁未搞產業,沒有享受到2000元的扶持資金),說是“什么政策都還沒享受,脫什么貧”。心中忍不住又難受起來:子女安居高樓,父母茍且一隅,不問自己做的如何,苛責政策執行不到位。父母過得清苦,政府是有一定責任,敢問子女,“百善孝為先”難道不懂嗎?
貧困戶檔案中多處涉及本人簽字,兩次三番,個別貧困戶不干了,“天天叫我來簽字,耽誤我這多時間,你們干部是做什么吃的?國家出工資來養你們,真是白花錢……”一時間,扶貧干部百感交集。今年本村貧困戶180余戶,戶平檔案40余頁,前后調整五六次,重整檔案四五回,用紙十余箱,檔案頁頁白紙黑字,本本密密麻麻,耗費扶貧干部多少心血和精力,有多少扶貧干部曾加班加點、熬更守夜。如此付出,這些干部難道僅僅是為了頭頂上的這頂烏紗帽?
低保五保戶未享受到“四子”扶持資金2000元和“脫貧光榮獎”1000元,非常惱怒,“這是什么政策,這么不公平”,于是“滿意度”為“零”,脫貧出列再設路障。試問:國家耗費巨資,低保、五保的保障水平年年上漲,你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上漲,講這些話合適嗎?
……
以上案例,雖僅僅是個例,但卻件件傷透扶貧干部的心。精準扶貧進入深水區,各種離奇事情不斷上演,故事千奇百怪,內涵卻是統一:“等靠要”思想嚴重,扶貧要扶經濟,更要扶精神!
五、農村基層“下肢不穩”和“腳底松軟”,怎么破?
來源|人民論壇雜志(三月上)
作者 |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趙秀玲
農村基層黨的領導必須克服“懸浮”和“空轉”問題
所謂“懸浮”狀態,是指基層黨的領導不接地氣:有時顯得高高在上,只做“指揮員”不做“戰斗員”;有時針對性不強,不能貼近農村基層現實,停留在“空論”狀態;有時缺乏具體角色定位,找不到有效抓手,易處于“他者”地位。
所謂“空轉”狀態,是指基層黨的領導的低效、失效和無效:或許他們也很想有所作為,但卻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許他們一直處于“白加黑”“五加二”的忙碌狀態,但卻收效甚微,有時會南轅北轍;更有甚者,無所作為以至于尸位素餐,根本起不到黨員的模范先鋒帶頭作用。
關于農村基層黨的領導的“懸浮”和“空轉”狀態,主要有如下方面的表現:
一是對于基層黨組織功能的單一化與固化理解。
二是農村基層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黨員干部“走讀”現象。
三是不少農村基層黨的領導對工作處于“遙控”狀態。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不當‘走讀干部’,不搞‘遠程指揮’”。要解決這一問題并非易事,必須從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上下功夫,還要從農村基層實際出發,建立切實有效的獎懲制度,找到有效抓手。
如何讓農村基層黨的領導將工作“落到實處”?還要突破觀念誤區,尋找有效途徑。以云南省開遠市的做法為例:村黨組織除了把好政治方向,還直接參與到治村過程中。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與村民直接結對子,不是只將錢發給村民了事,而是采取公共產品供給與具體項目制相結合的方法,重視“以獎代補”的生血造血功能,制定和允許大膽探索甚至失敗的創業機制,從而形成黨群間水乳交融般的聯動式治理機制。這是探索參與機制和有效抓手,避免和擺脫黨的領導陷入“懸浮”和“空轉”的有益嘗試。
官場正能量:思想縱橫:自覺增強程序意識(節選)
習近平同志告誡全黨,必須遵循組織程序,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不允許超越權限辦事。對于強化程序意識的重要性,大部分領導干部都比較清楚,但仍有人不愿按程序辦事,總愛繞過程序拍肩膀定調、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許諾,一旦遇到矛盾就拿權力壓人。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迷信人情關系。覺得大家平時都很熟悉,沒必要走程序,遇事習慣于打招呼。二是浮躁心理影響。平時靜不下來學習有關制度和程序,遇事坐不下來分析事情始末緣由,處理問題時總是怕麻煩、圖省事,視程序而不見、置程序于不顧。三是私心雜念作怪。選擇性看待程序,對自己有利的就要求嚴格按照程序辦,對自己不利的就想繞過程序走捷徑。
程序的作用在于有效制約權力行使的隨意性。在各項工作中守程序,既有利于工作開展,又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同時,按照程序辦事,還能讓人信服,有利于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實踐證明,領導干部自覺增強程序意識,可以使權力運行得更加規范有序,讓工作開展得更加陽光透明,從而更好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這對領導干部自己也是一種保護。
《人民日報》(2018年04月09日07版)